APP下载

大气浩然立天地 太极拳法变古今 王西安:不忘初心系太极

2018-08-26杨松

少林与太极 2018年8期
关键词:陈式陈家沟太极

文/ 杨松

人物名片:

王西安,当代陈式太极拳代表人物,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式太极拳传承人,首届全国太极拳推手锦标赛冠军,首届全国太极拳名家邀请赛冠军,第一个应邀出国传拳的陈式太极拳大师。

在当今中国武术界乃至世界武术界,太极拳名家王西安可谓声名远播。他成长于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师承太极拳一代宗师陈照丕、陈照奎,自幼随恩师习练太极拳,前后20余年,深受师父赏识,掌握了陈式太极拳的精髓。看他的演练,就是美的享受,动作舒展大方、形神兼备,令人如痴如醉,欲罢不能。他的技击技术很好,跌打掷放,迅、猛、灵、脆,威力惊人。自1972年参加太极拳比赛始,王西安连续夺得冠军。他为人低调,平易近人,上敬师长,中友同人,下恤后学。一代名家王西安从不囿于门户之见,胸襟磊落,情系天下。他为了太极,矢志不渝;为了家乡,呕心沥血;为了传承,不吝体悟,不限门户,悉心真传,可佩可敬。1983年,他开始走出国门进行太极传学,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为中国当代太极拳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同时,也彰显了王西安为国为民一代名家的光辉形象。

王西安的故事很多,限于篇幅,不能一一道来,只能采撷二三,以飨读者。

故事,总是在回忆中开始……

爱拳

世上,原本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在陈家沟,陈姓村民居多,王西安家可说是独门独户。个中辛酸,很难言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王西安自幼就想强大起来,希望能够内修身心,外御欺侮,从而保护家人。秘不外传的陈式太极拳,就成了他强身健体的首选目标。

缘分来了。

那年夏天的一个午后,王西安又领着一群孩子在一棵香椿树前玩耍。这天不同的是,树上一窝刚出生的小喜鹊,叽叽喳喳的叫声吸引了他们。作为孩子王,王西安自然奋勇当先,不顾危险,动作迅速敏捷,三五下就攀爬到树上。树下的孩子关心的是小喜鹊,而此时的王西安却张大了嘴巴,惊喜若狂。不远处,透过树枝的缝隙,他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平时举止文静、少言寡语的陈茂森在自家院落里脚进拳出,虎虎生风,让人迷恋。这就是太极拳吧?王西安陶醉其间,忘了窝里小喜鹊,直勾勾地看着,任凭树下孩子怎么叫他,都不闻不顾。“啪!”树枝不堪其重,他从树上摔了下来。摔蒙了的王西安,晃了晃脑袋,又一溜烟儿跑到陈茂森家门口偷偷看练拳。最后,他实在忍不住,便推门而入。“茂森叔,教我打拳吧?”王西安态度诚恳地向陈茂森求教。刚才还在盘架走拳的陈茂森立即停了下来,却说:“别胡说,打什么拳啊,我不会打拳,我就是没事活动活动筋骨。”第一次请求学艺,王西安吃了闭门羹,太极拳也与他擦肩而过。

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发源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陈家沟练拳还是很保守的,家族观念也很强。陈家有一条祖规——陈氏太极拳不传外姓之人。陈氏太极拳只在族内相传,王西安是外姓人,想学拳自然处处碰壁。但这并不能阻挡他对太极拳的热爱。小小年纪便暗自下定决心,要学好太极拳,要成名成家。此后,他注意寻找学拳的机会,经常围在大人身边,听他们讲太极拳的故事。没人教就偷偷学,躲在练拳场外面偷偷看,自己悄悄模仿比画。有时他上课时情不自禁地比画,被老师多次罚站到外面。看到有人练习太极剑,他就折一截树枝,跟着来回练习。王西安成了武痴,除了上学他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太极拳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起初学习阶段,没人教就偷偷学,虽然没有一个老师教他,但是他集纳了村里所有的老师。当时练大架的人不多,练小架的授拳点还比较多,太极拳小架比较盛行。王西安说:“陈照丕老师没有回来时,很少能见到当时村里的名家们练上一整趟拳,这些人也从来不让外人看到拳架。我有一次好奇,非要跟着门口一个练小架的伙伴儿看他们练小架,刚好从门缝里看见老师正在练拳,真是非常非常漂亮,身架特别低,像真的蛇在地上爬行一样,柔软自如,变化莫测。”

吃闭门羹,并不能减弱他对太极拳的热爱,反而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去学好太极拳。凭借着这股毅力和韧劲儿,凭借着对太极拳的热爱与执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每天与太极拳为伴,不离不弃,披星戴月,栉风沐雨,用王西安的话说:“一天不练太极拳,浑身不舒服。”

2002年12月应香港太极气功社邀请在黄大仙庙为香港市民表演

学拳

清朝有杨露禅偷拳在前,当代有王西安偷拳在后。

在皂角树下

身为外姓人家,王西安的学拳之路充满了坎坷与波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52年,年仅八岁的王西安从偷看陈茂森练习太极拳开始,他走的便是“偷拳”之路。在那个年代,陈氏太极拳仍然被视为“独家之秘”,不外传授。他开始在练拳场,装作去玩,其实,偷偷模仿比画,回到家自己练。后来,被人发现,拒之门外。他便在村里四处学艺,只要看到别人练拳他就偷偷跑过去,看了之后自己再摸索练习。他不懂就问,人家不教就追着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软磨硬缠之下,最后大家都无奈地教他一些。当时,几乎村里每一个会练太极拳的都是他的老师,就这样辛辛苦苦他学了6年太极拳。

1958年,是王西安学艺的幸运之年。一代宗师陈照丕告老还乡,王西安的练拳之路开始了第一次转折。陈照丕回到陈家沟,满目萧然,一个练拳走架的人都没有。陈照丕在外传了几十年的太极拳,不料家乡竟然是这般萧条。他联系温县体委,决定办起太极拳培训班。培训班不限姓氏,不限男女,想学就教。福音啊!对渴求精进的王西安而言,不啻雪中送炭。他立即报名进了培训班。因为之前的偷学,一趟拳下来,陈照丕看出他身上有着异于常人的资质,于是把他收入门下。自此,王西安如鱼得水,开始接触真正的陈氏太极拳。

有了老师的指点,王西安对太极拳更加用心。每天,黎明即起,在他家后院那棵大皂角树下,一口气练5遍拳,每天不练30遍不罢休。冬天,光着脊梁在树下盘架,头顶热气腾腾,脱鞋几乎能倒出水来。夏天,只穿内裤,赤脚在树下走架,汗水如同泉涌。年深日久,树下地面被他踏得明晃晃的。农闲时节,他背袋干粮,来到黄河滩,对着黄河练拳。饿了,吃一口干粮;渴了,喝一口黄河水;困了,躺在放羊人搭的小窝棚里打个盹儿。醒来继续练拳,直到粮食吃完才回家。

双人推手是检验拳势正确与否、习练肌肤灵敏度和徒手搏击的有效途径。开始学拳的那几年,陈照丕只准他们盘架,不准推手。他认为“功夫都在拳上”。忽然,有一天他说“你们可以练习推手了”。起初,王西安尽管身材比对练高大,可对练抓他就像拎只小鸡。学了一段之后,以前的对练再也不敢跟他交手,怎么都推不过他。当时,马坊院有个叫陈禄有的,功夫硬,师兄弟都败在他的手下。王西安不信邪,刚一交手,王西安就被放进旁边搅料的大锅。知耻而后勇,此后,他每天晚上找陈禄有,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他躺在床上就开始琢磨,回想陈禄有的动作、走位、招式,然后慢慢琢磨出应对他的办法。两个月后,陈禄有竟然不再是他的对手。凡是高手,别人打不赢的,他都去挑战,就像去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

练习器械,他家穷,买不起刀、枪、剑,咋办?家里的切菜刀、烧火棍便是他的武器。有一次,在习练“春秋大刀”时,招式“舞花竖刀翻身砍”难住了他。“舞花竖刀翻身砍”动作难度大,要求空翻360°,变提刀为竖。许多人摔得鼻青脸肿也没学会,便降低难度,纷纷将竖刀改成压刀,也不空翻了。王西安不同意,他说:“这样练,不就变了味了吗?”于是,他专门跑到开封找到精练刀法的陈克弟,向他请教全部动作要领,掌握了演练方法。回来时恰逢收麦时节,忙碌了一天,尽管很累,还没有大刀,他仍然在打麦场上舞起了木锨。经过20多天的苦练,一路“春秋大刀”在王西安手里是虎虎生威,人称“大刀王”。

他爱拳更爱琢磨拳。村里人都知道,只要他闭着眼,一声不吭,默默比画动作,肯定是在琢磨,眼睛猛一睁,问题也就琢磨透了。有一天,雨下得大,不方便出门,他约上几个伙伴儿来家里切磋推手。伙伴儿们来了,他却闭目一动不动坐在板凳上。伙伴儿们在屋内乱翻,有啥吃啥,一包花生被“消灭”了。他睁眼试手,大家轮番上阵,他仅用“小鬼推磨”这一招,就将伙伴儿们一个个扔到在地上。父亲回来,发现满屋狼藉,桌子歪了,凳子折了,明年的花生种也不翼而飞了,追着要打他……爱琢磨,是王西安练武的特点,也是他成功的秘诀,他的拳艺,因此与日俱增。

在四十年前那特殊的十年岁月里,是他拳艺增长最快的十年。他夜里走路,听见树叶“沙沙”一响,浑身一激灵,“啪啪”朝树上就是几个肘靠,胳膊打得瘀青,不知道疼痛。有一次,练功不慎吐血,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喝水都往外吐。陈照丕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他的精心调理之下,王西安方才好转。还有一次,阑尾炎发作,手术前要打麻醉针,麻醉师针扎下去了,他浑身一紧,抖出惊颤劲,针扎进去却拔不出来。换了两个麻醉师都没能注射成功。最后做医生的内弟赶来,告诉麻醉师,他身上有太极功夫,不要怕他疼,挨着肌肉慢慢扎。

王西安青少年时期,昼夜苦练,先后师承陈照丕、陈照奎两位老师,学习陈式太极拳老架、新架套路,以及器械、推手等技法。通过长期研练,他博采众家之长,逐渐领悟到太极拳的真谛,终成陈式太极拳一代名师。

护拳

陈家沟人世代习武,太极拳远近闻名。新中国成立前,村里有不少人在外给人做武师,后来划分家庭成份自然地主富农居多。因此,当特定政治风气刮到陈家沟,陈家祠堂里供奉的牌位、香炉被砸烂,地主富农成份家庭屋里的神像被撕毁,翻箱倒柜搜出的绸缎衣物也被烧了个精光。

当那群人第二次冲到陈家沟,大家都害怕被扫了“四旧”。而练拳当时被归为“四旧”之一,练拳活动被严令禁止。陈家沟没有了练拳走架之人。拳师家里的大部分东西都被抬到大队部放着。王西安当时在大队看管仓库,收缴上来的四旧物品,他最感兴趣的是陈长兴的《太极拳战斗篇》,陈子明的《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照丕著的《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等有关太极拳的书籍。他不忍心看着这么好的书被付之一炬,便悄悄地拿回家,边读边看,暗自习练。在这期间,王西安一个特殊的功劳就是保护了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的画像。陈氏家族视这幅画像为珍宝,一直珍藏在陈家祠堂。趁着那群人在祠堂里翻腾,他把画像悄悄用布包裹好,带出了祠堂,保存起来。

陈照丕年轻时做过旧南京国术馆的名誉教授,在新中国成立后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里,受了不少罪,吃了不少苦。原来与他亲近的人都纷纷疏远,王西安不怕,每天都要去看老人家,安慰他说,共产党不会让这样的风气长久的。但走南闯北的陈照丕却受不了这样的屈辱,左思右想,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晚上走出家门跳进村头水井里。幸亏井水只有半人深,只是井底竹筒把陈照丕的左脚穿了个洞。

有些人说他是自绝于人民,不让给他找医生看病。王西安等一众跟随陈照丕练拳的人怒了,找了村里老中医给老师诊治,王西安还到处买药。老人家身体极度虚弱,需要营养补充,那个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他就到处托人买。王西安又让妻子去伺候老人,并叮嘱她:“家里鸡蛋全部拿来给五伯吃。”他的举动让有些人恨在心里,有些人到处说王西安是“给地主富农提尿壶,是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要打倒王西安。

记录历史

亲自下厨

苦心孤诣只为拳

在批斗会上,那群人中有个头目看没人敢动王西安,就亲自下手,本来想吓唬一下,出出风头,结果,王西安就轻轻一掤,那个头目便踉跄后退,差点跌倒,从此对王西安是又恨又怕。

看望邻里乡亲

嘘寒问暖总关情

祖祠门前传后人

几个月后,王西安担任大队民兵营长,后来又兼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当上村干部之后,他就开始寻思开展练拳活动,咋办啊?他想到一个好方法,马上召集村里民兵集合,要求所有民兵来大队部院内练拳,来者记工分,不来扣工分。有王西安担保,所有人都不怕了。村中院落里、打麦场上、黄河滩上,到处都是练拳的身影,陈家沟又掀起了热火朝天的练拳高潮。

王西安把陈照丕再次请出来教拳。这给了有些人可乘之机,不时说些闲言碎语。王西安不怕,说,随便!后来恰逢《人民日报》登出了一条毛主席关于提倡打太极拳的语录,那些人偃旗息鼓了,陈家沟人又可以大大方方练习太极拳,从小娃娃到老人空闲下来就练拳,从家里到村里,处处可见练拳之人,陈家沟太极拳出现了前所未见的繁荣景象。

1972年底,陈照丕老人因病去世。临终前叮嘱王西安:“一定要继续传扬太极拳,千万不能丢。”王西安听说北京还有一位著名的陈氏太极拳大师陈照奎,便动身前往北京,请陈照奎回村教拳。陈照奎回来了,王西安派陈飞红专职给陈照奎父子做饭,派人采买,每隔一天跑一趟温县城,给陈照奎父子割肉买菜。

有了王西安的周全照顾,陈照奎在教拳上也是尽心尽力,白天在大队教拳,晚上教王西安、陈小旺、陈正雷、朱天才。陈照奎从此经常返乡,一住数月,将自己平生所学心得全部教授村中弟子。现陈家沟新一代所练的新架一路、二路及擒拿等技击方法,皆陈照奎所传。

陈照奎去世后,王西安又前往北京,请陈发科的关门弟子、著名陈氏太极拳大师冯志强(陈照奎的师兄)来陈家沟教拳。

承拳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中庸与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心理的要求,对人体身心健康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对于太极拳的继承尤其重要。

王西安语重心长地说,陈照丕老师所教给学生们的东西,都是历代先辈们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这些东西不是一朝一夕留下的,这就需要有人来进行整理。

王西安首先继承老师们高尚的武德,丰富的经验,老师对弘扬太极拳作出的贡献更值得纪念和传承。其次,前辈老师留下来的拳理,这些都是前代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实战中积累的经验,不但要整理完善,更要细细挖掘。王西安非常认真地进行系统整理。

王西安一生得益于两个老师,先是陈照丕,后是陈照奎。陈照丕老人临终前把王西安叫到床边,似要再授拳艺,无奈身体虚弱,动一动好半天才缓过神来。王西安激动得泪流满面:“五伯,我不会忘记你的大恩大德,我会继续继承太极拳,把它发扬广大。”

后来,王西安又跟着陈照奎学习太极拳。陈照奎作为陈氏太极拳一代宗师,善于因人施教,当时在村里着重培养王西安、陈小旺、陈正雷、朱天才。陈照奎根据各人拳力根基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练方法。

王西安几十年如一日,潜心习武,钻研拳术。他作为陈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在陈家沟武术低落期第一个率先领着村民按工分计酬练太极拳;第一个作为陈式太极拳代表人物访问日本、法国。他曾多次应邀到日本、英国、法国传拳。但走得再远他还是坚持回到温县,他说温县是太极拳的根,做任何事都不可离根,坚守并不是封闭,更是一种信念。

1996年带领日本学生祭奠先师陈照丕

王西安在法国授拳

2007年被誉为陈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

太极拳风靡了世界,拳师们纷纷远渡重洋讲学传拳。对王西安来说,谋求出国发展不是难事。然而,王西安却毅然拒绝了每个月10万美金的诱惑,拒绝了出国定居的机会,选择了在故乡温县陈家沟开创太极拳事业。

无论何时,陈式太极拳都不能不在陈家沟,这里是根,根在这里,让这条根粗壮起来,是我的责任。王西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在国外奔波教拳,让王西安体会最深的就是陈家沟名气大,许多习拳的外国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到陈家沟看一看,实地学习太极拳。为了可以更好地继承太极拳,他决定用自己大半生的积蓄在陈家沟建“陈家沟武术院”。

2001年,他筹集300多万元在陈家沟创办了陈家沟武术院。为了建好武校,王西安拿出了所有的积蓄,然后又说服大儿子卖掉了刚建成的楼房,接着劝说二儿子把盖新房的款用于兴办武术院,可谓全家齐动员。他还不断利用自身的力量,影响更多的人改变陈家沟的生活环境,并致力于把陈家沟打造成拳术和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太极拳圣地。他决心用毕生的精力去建设家乡、服务家乡,无愧为后辈学习的榜样。

长子王占海

王西安夫妇与次子王占军一家

2005年8月在法国默里翁市的欢迎酒会上与市长合影

刘洪恩与王西安在一起

悟拳

拳理拳法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体悟,方能不断进步。什么叫丹田气,它如何而来,为什么要讲气沉丹田?气真的能沉到丹田?所谓的气是什么气?王西安说,这些都是需要去慢慢研究的,有些理论可能你一生都无法解释清楚。所以,太极拳领域存在很多拳师一生都解答不出来的问题,需要一直练,一直悟。而且每一位老师的经历都是一部传奇,要把老师的经历还原出来,形成记载,留给后世。这是太极拳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后人应该记下和探讨整理的东西。

2005年8月在法国默里翁市讲学,学员达一百多人

2008年10月在海外授拳

2009年王西安在北京授拳

谈及太极拳,王西安讲解起来总是滔滔不绝。太极拳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注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调协。练习时既可锻炼肌肉,舒筋活络;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也可使人心境平和、气血通畅,整个人会感到放松、平静,不容易受到消极情绪的干扰。太极拳的原理要求阴阳平和,心中有浩然正气,拳才能打得中正大气。说着,他就让记者摸他的肚子,竟然能透过瘪瘪的肚子触摸到脊梁骨。

2010年法国学员到温县学习太极拳

王西安大师在法国授拳

为了弘扬太极拳,王西安自然是不辞辛劳,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诉至笔端,著书立说。王西安自习拳始,孜孜以求,钻研太极拳理。他勤于笔耕,不断地发表论文及出版书籍。著作有《陈式太极拳老架》《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陈式太极拳推手技法》《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及单刀单剑》《太极养生增气功与散手》等书籍和关于陈式太极拳的教学光盘。

王西安的著作,论述精辟,解释详要,且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与体悟。他的书中格外加上了呼吸法、内劲运行法和技击法,细致详尽地讲述了每招每势的理法所在、意念方向和运动快慢;系统地讲述了每招每势的技击运用方法,仅金刚捣碓一式,他就列举了40多例实战变化,并附有攻防动作图解;对许多拳势运行路线作了既符合拳理,又更实用的改动;对太极拳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比如听劲论、懂劲论、粘黏劲论等太极拳十大劲论,解脱论、惊闪论等太极拳十大技击要论,发前人所未发,悟前人所未悟,不愧为一代太极明师。

2004年9月1日,王西安拳法研究会在温县正式成立。该社会组织旨在:团结国内外的太极拳爱好者踊跃参与王西安拳法的研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太极拳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进行王西安拳法的挖掘整理,丰富陈式太极拳武术宝库,收集国内外王西安拳法武术运动的信息和资料,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国内外太极拳交流活动,推动太极拳事业的国际化进程。目前发展有两百余家分会,遍及海内外。主要有法国王西安拳法研究会、美国王西安拳法研究会、意大利王西安拳法研究会、日本王西安拳法研究会、希腊王西安拳法研究会、西班牙王西安拳法研究会以及我国香港和广州、郑州、深圳、山东等各地分会。

王西安认为讲究刚柔并济的太极拳是拳,拳是武术,武术是以技击作为标志的。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练习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著名武术家冯志强曾言:“太极拳理论博大精深,招势变幻神秘莫测。西安的成功在我看来,要紧的在悟性好,其著述中处处闪现其对运动走劲的独特感悟。”王西安60多年的习拳心得,全都凝结在他的著作之中,因此他的书在国内外大受欢迎,不断加印。

参加2011年武林大会名人表演

王西安大师在意大利授拳

2011年王西安新架二路提高班结业照片

2016年12月石狮市老架一路复训班合影

王西安大师在授拳时接受媒体采访

据了解,陈氏太极拳的特点是:缠绕折叠、松活弹抖、快慢相间、刚柔相济、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其核心在于“自缠”:身缠、手缠、足缠、臂缠、腿缠,周身缠。陈氏太极拳除了套路演练之外,还有陈氏太极拳推手,套路与推手互为体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再次来到陈家沟采访王西安老师,尽管他年愈七旬,却仍然精神矍铄,英姿不减当年。问到王西安老师关于对太极拳的感悟时,王西安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他对记者说:“太极拳就是天天练,每天的感悟也不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都有新的感悟,有气、有力还有创新,一个层次一个境界。感悟在实践,重复实践、反复实践。‘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每个时期的认识不同、方法不同、层次不同。太极要先有意念,就比如松和丢,掤不是僵,松不是丢,守即是合,空后掤出。收本身就是合,一定要理解什么是松什么是丢。这是两个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的概念。掤劲在松的基础上,松产生掤,松的地方才能掤起来。放松而产生的掤劲,与引进落空不同,松才会合进去,劲在运动路线中,劲起于足跟,行于腿中,主宰于腰,意在全身。”说了一阵子后,王西安叫来一个年轻人练招式,让记者找毛病。记者说他练成太极操了。王西安说:“你说的也对,练成操这就叫没有意念,而且没有用腰发力。”说着自己站起来就练,让记者感受一下,使劲抓住他的手。记者用力气使劲抓住,还没等反应过来,王老师左右一摆便挣脱了。记者很吃惊,七十多岁的老人,竟有如此大的力气。王西安老师笑笑说:“这就叫意在全身,意、气、形一体灵活运用。形状,改变,手法连内功,做到气形结合。”采访结束时,王西安竟然返老还童般轻松跃过高高的门槛儿。多么平易近人的师长啊,人得师如此,幸甚!

2017年12月福州教授老架一路

王西安在陈家沟老院里给王占海、王战军兄弟二人讲解推手

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王西安的儿子王战军,继承父亲的拳术并进行创新,开创新的太极拳法。窥一斑而见全貌,其抱拳礼就特别独特,抱拳礼的手势象征“太极图”。四指合拢(从食指到小指)代表对天、对地、对长辈、对老师的敬意,左右拇指相扣是阴阳和谐、身心一如之意。左掌象征高尚情操,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抱右拳曲拢,两臂曲圆象征王战军太极倡导的“习拳者,德为先;善武者,和为贵”。其重要理念是“平等已分享”,核心是“身心一如,以武入道”。他有独特的教学方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质重于量,悟高于行。太极拳的动静、虚实、开合、刚柔、轻重、蓄发、进退等都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打太极拳能让自己内外兼修,于运动中学习、领会、体验、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多年来,王西安培养了众多优秀太极拳人才。480人次获得第一名。2007年康龙武林大会陈式太极拳大赛的四个擂主全部是王西安的弟子,总擂主是他的儿子王战军。2010年淮安武林大会全国太极拳六大流派比武,进入决赛36人,王西安的弟子竟达18人,决赛前三名都是王西安的弟子,总擂主还是他的儿子王战军。目前,他的弟子遍布世界各地,在宣传、推广太极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007年2月在海外授拳

2015年8月散手复训班

扬拳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人们对中华武术的学习热情也日益高涨,特别是太极拳越来越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太极文化是中国献给世界的礼物,练习太极拳能够带给人们身心的健康、快乐。陈家沟作为太极拳发源地,已经成为世界上太极拳爱好者景仰的圣地,而陈家沟的太极拳师们也是身价倍增,许多拳师走出国门,到海外传授太极拳。这时的王西安已经是太极拳代表性人物之一。

1972年9月,王西安参加在登封举行的河南省武术表演赛,获得了大会最高奖——优秀表演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他多次参加河南省、全国武术大赛,更是多次蟾宫折桂。他是首届全国太极拳推手锦标赛冠军,首届全国太极拳名家邀请赛冠军。他长年执教,培养出众多优秀武术人才,学生遍布世界各地。他还多次应邀出访日本、法国、瑞士、荷兰、西班牙、美国等讲学授拳。

1983年7月7日至8月5日,陈家沟太极拳师王西安应全日本太极拳协会三浦英夫的邀请,到日本东京、京都、大阪、名古屋等地访问并传播太极拳,这是温县太极拳师们最早走出国门传拳。

1989年,王西安第一次访问法国时,应邀在巴黎最大的体育馆——可容纳12000人的百合喜体育馆做太极拳表演。昂贵门票竟然被抢购一空。许多人聚集在体育馆门外,不肯散去。在巴黎一家武馆的练功房里,王西安身着白色练功服,给50多个学员讲授并演示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王西安一边讲解,一边观察着学员。这些学员分别来自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个个都是称雄一方的武术教练,其中还有几位是法国知名教练。

2001年,王西安访问西班牙巴塞罗那,巴塞罗那市政府原本将讲学安排在一家大型武术馆,可是到那里一看,馆里馆外人山人海,不要说讲学,连挤进去都难。巴塞罗那市政府急调建筑工人,在市中心公园临时搭台。王西安就在公园的简易舞台上,为热情的巴塞罗那市民演练了他们称之为东方神拳的陈式太极拳。

练拳之余,王西安与马云交流心得

2017年5月新架一路班合影

2008年底,马云安排助理给他找最好的太极老师。2009年4月3日,王西安大师飞到海南三亚,教马云打陈氏太极拳。马云成了王西安的弟子,马云把以前的简单爱好变成了现在主要的健身方式。此后马云先后邀请王西安的五位冠军弟子去杭州阿里巴巴公司教拳。员工也都练起了太极拳。从此,太极拳变成了阿里公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5月2日,受北京大学武术研究中心邀请,王西安参加北京大学未名太极社成立仪式,并受聘未名太极社顾问。北大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在致辞中谈到:“在全校欢庆北大建校120周年之际成立北大未名太极社,我认为非常有意义。我想用北大太级四个字来做一个结束语:北斗之尊,大展宏图;太平盛世,极目远眺。它表达了我对北大未名太极社的一个愿望:北大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有着理想和抱负的北大人应当大有作为。”在北大期间,王西安观看了未名太极社集体太极拳表演,并耐心为大家纠正拳架,讲解要领,示范太极拳手眼身法步和呼吸放松的协调配合。王西安的平易近人和精妙功法受到北大太极社社员一致好评。王西安为未名太极社社员辅导课后,北大原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即兴赋诗——《晚课:未名太极社成立有感》

今日燕园如玉碧,

青春飒爽英姿齐。

修心健体任督畅,

养气含柔山岭移。

天地玄黄白翅亮,

洪荒宇宙锦鸡奇。

未名湖水隐灵性,

云手波光练太极。

未名太极社成立及吴志攀的诗,充分表达了北大广大师生对太极拳的热爱和痴迷。

王西安拳法研究会全家福(2017年5月23日于温县陈家沟)

北京大学未名太极社成立

日前,王西安回到陈家沟,他深感社会各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他表示将不遗余力地为继续弘扬太极文化服务。

对于太极拳的传播,王西安的弟子、王西安拳法研究会会长、被媒体誉称“太极铁娘子”的阎素杰说:“对于太极拳,我们有坚守不保守,以后也会继续走出国门发扬太极拳。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走向国外的脚步,而且我们在全国有两百多家王西安太极拳分会,在每个发达国家均有分会。”阎素杰还说,在王老师外出讲授时常说太极分为三个阶段,现在社会上太极拳有很多练法,也有很多人在练,大部分人只能停留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上升时就上不去了。这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取决于好老师的指点,这也是下一步工作需要努力的地方。

很值得一提的是,在王西安拳法的传播上,弟子马云也给出了建议。阎素杰介绍说,早在2009年,马云就提出太极拳的进一步传播可以从两个方面着力,一个是太极拳的标准化,一个是跨界。解决好太极拳标准化的问题,可以把传拳的过程由一对一、一对少向一对多、一对广跃进,把传播由纵向传承推向横向裂变。解决好太极拳跨界问题,则可以给太极拳插上翅膀,功用性放大到想象的边缘。比如2016年参演中美合拍的武术题材电影《龙的诞生》,王西安还在其中参演了一个角色,扮演了一位太极拳宗师。近两年,王西安拳法的传播又开始和旅游结合,一开始起点就比较高端,直接上邮轮,在茫茫大海之上,面向休闲的人们传授康养身心的太极拳。

电影《龙的诞生》拍摄现场

在记者问及王西安对太极拳未来的打算时,阎素杰介绍说:“全国太极拳讲学,王西安老师一年三次,到不同的地方,对一些高级教练进行培训,每一期120人左右,我们还会继续做下去。我们接下来会着重培养一些太极拳家。在跟老师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是停留在术的层面,就会让太极失去它的本质。我们在学拳同时也要悟道,我们会多学一些太极的哲学思想,也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我们就是通过课程让每一个人去寻找自身的太极点,比如近些年提出的‘万爱太极计划’,提倡夫妻同练太极,激发人们心中大爱,共筑和谐美好生活,这些新的想法和做法,现在很受追捧。”

大气浩然立天地,太极拳法变古今。在以后的岁月里,王西安还会一如既往地学习着、体悟着,感受着太极拳的博大精深。艺无止境,学无止时,他还会积极推动太极拳的教学和发展,继承和发扬国粹,因为太极拳源于中国,健康和智慧没有国界。

(著名太极文化学者崔春冬对本文写作提供了帮助)

猜你喜欢

陈式陈家沟太极
『太极+』,未来可期
陈家沟:孕育『太极梦』的地方
世界,从此『太极』
一代宗师陈发科铜像将在陈家沟落成
21世纪以来陈式太极拳技术体系演进特征
太极马扎(三)
拳种的研究
练拳三十载 传拳南北美
太极Ⅱ
陈小旺:再现太极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