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陈式太极拳技术体系演进特征
2019-05-20李楚文
李楚文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在大量搜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1世纪以前陈式太极拳的技术发展进行历史性回顾,分析了太极拳与武术的历史渊源及产生、形成与发展。探讨21世纪以来陈式太极拳技术体系的演进历程与特征;分析这种发展趋势下陈式太极拳技术体系演变将面临的问题,提出有利于陈式太极拳发展的可行的技术体系的演变方向。
关键词:21世纪 陈式太极拳 技术体系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9)3—0072—04
1前言
陈式太极拳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21世纪以前的陈式太极拳的回顾:从太极拳产生的武术渊源,太极拳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原始时期、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两宋时期、明清时期),从20世纪末期陈式太极拳技术转型的肇始进行梳理开始探讨21世纪以后的陈式太极拳。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陈式太极拳技术体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陈式太极拳的发展趋势问题成为人们普遍探讨的话题。文化的变更、时代的发展,让陈式太极拳技术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竞技、养生、舞台艺术的展现三个方面。在竞技、健身、养生、舞台艺术的展现等内容上又逐渐对此展开内容上的划分。在健身价值下的陈式太极拳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要达到大健康、大产业、大太极;在养生价值下的陈式太极拳已经开始用于医疗方向、用于中医体系。在表演下的陈式太极拳一些艺术元素灌入新的血液到陈式太极拳中,比如:音乐的融入、服装的修饰、剧情化的熔炼、舞台灯光效果的投射,让太极拳富有感染力与生命力,同时吸引更多的观众;针对陈式太极拳演变而有所变化的技术体系,出现一系列类似于像“老年拳”“门派之争”“技术置疑”等事件,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对其问题进行探讨,解决技术体系在演变上导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随着时代变化,陈式太极拳要有“兼收并蓄,和而不同,扬长避短,融入时代”的理性、平和的发展状态并且不能够随波逐流。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以及查阅了武术学专著、期刊、官方统计资料、博士论文等文献,参考《中国太极拳历史》《中国武术史》书籍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并对此进行整理、归纳。
2.2观察法
通过对录像、影音,对成都体育学院太极拳比赛进行观察以及笔者自身的体验等对陈式太极拳技术体系演变的观察,对陈式太极拳的演变进行分析和对陈式太极拳技术体系的转型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3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原理,结合文献资料法和观察法,对本研究内容进行论证、分析、推理以及整理,运用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比较研究等逻辑方法,对陈式太极拳演进特征加以诠释。
3 20世纪末期陈式太极拳技术转型的肇始
在封建统治下的束缚下,太极拳未能走向更高的社会发展阶段。传统武术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无”的境界,以“无”为前提来构建方法,在技击上要随机应变,顺势而为。在20世纪末太极拳已经有着不可替代的国际地位,陈式太极拳的身份形象在大大的提升。太极拳在政府制度的改革下,思想观念的影响下,生活水平的改善下,陈式太极拳主要沿着健身、养生、竞赛为主的道路发展,最为突出的是健身方向的发展。1953年,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中武术在新中国第一次大型文艺表演中首次亮相,并且充分展现了传统武术套路的多样性,贺龙对于武术的提倡,说到:“要打开人们眼界,要复有固有健康体型,符合科学原理,易于掌握,增强体质,要让武术博采众长”继而对太极拳在发展道路上有着指导意义,自此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20世纪末一些陈式太极拳名家在国外等地传播陈式太极拳:1981年陈正中在香港,教拳于天台及九龙信号;朱天才大师在海外传播陈式太极拳,深受太极拳喜好者的爱戴;1996年陈小星接受期刊杂志访问;2000年打造太极拳形象品牌,制定太极拳全球化发展战略,加强太极拳理论,举办太极拳大型活动,举行太极拳健康大會。太极拳逐渐开始走向国际,在国际舞台上起着重要的地位。20世纪末期陈式太极拳的技术体系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主要是沿着健身的方向在发展,在进入21世纪以来陈式太极拳技术体系又有了具体的改变。
4 21世纪以来陈式太极拳技术体系的具体演变
21世纪以来陈式太极拳技术体系逐渐发生改变,由于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陈式太极拳逐渐向高难美转型,陈式太极拳已经脱离了原先传统技术体系母体的轨道,正在向国际化、全新化、竞技化的轨道上行驶。传统技术的消失造就太极拳逐渐走向健身、养生、竞技、表演的方向。
4.1陈式太极拳技术向健身、养生、医疗方向的演变
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高节奏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展让“技击”逐渐脱离人们的生活,许多文明病也随之而来,“养生健身保健”逐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当前陈式太极拳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时代发展以及人们的呼吁的强大背景下,陈式太极拳发展已经逐渐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并且随着陈式太极拳的发展,陈氏太极拳的养生、健身、保健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20世纪20年代,西方经济的引入,冷兵器的逐渐退却使得太极拳的价值发生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陈式太极拳开始走向健身方向。陈式太极拳的健身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此我们应该推动陈式太极拳的发展,注重健身价值下的陈式太极拳的发展状况。在人民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同时导致我国面临其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等生活状态带来的严重问题,国家规定需要把健康融入到此类政策中去,保障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健康水平的提高。
4.2陈式太极拳技术向竞技、竞赛方向的演变
1957年把太极拳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竞技太极拳伴随着竞技武术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1959年《武术竞赛规则》是竞技太极拳运动训练的导向和运动技术发展的指南。武术竞赛规则的颁布施行是竞技太极拳形成的重要标志。在1959-2003年期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进行了8次修改,8次的修改和指定都不是凭空幻想,每次的改变都加强了太极拳的难度动作。运动员的大胆创新、优秀运动员为了取得高分过分追求形象美以及运动员自主申报难度动作等因素加快了竞技太极拳前进的步伐,增多了竞技太极拳的比赛。
4.3陈式太极拳走向大众竞赛与文化交流
政府为了大力促进陈式太极拳和太极拳发源地的发展,国家提倡大力进行陈式太极拳交流大赛和大众竞赛,交流赛和大众竞赛的出现促进了陈式太极拳的发展:1979年到1981年中,连续三年分别在太原、南京、沈阳三城市进行全国武术交流大赛,还进行了太极拳推手比赛,为正式比赛提供了充分的经验。1992年到如今的陈式太极拳年会大赛,以“以拳会友,广播天下”的主题去进行陈式太极拳交流,让来自不同的国家,来自不同的拳友去进行切磋和交流,促进拳友之间的交流,促进各地国家之间的交流,促进当地陈式太极拳的发展。太极拳年会的举办充分向世人展示了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和文化底蕴,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太极拳,推动太极拳国际化进程。从1991年—2014年在河北省邯郸市举办的连续十二届的“中国永年太极拳交流大会”,打造太极拳品牌盛会,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向社会传播太极健身、和谐理念。2015年10月18日,河南焦作市组织了“共享太极共享健康”世界百万太极拳爱好者共同演练活动,并且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4.4陈式太极拳技术向表演、艺术方向的演变
陈式太极拳技术已经向表演、艺术方向演变一表演融入艺术元素,在舞台上展现的淋淋尽致。单纯的太极拳技法动作是抽象的、写意的,艺术元素的融入犹如给原本形式单一的套路演练注入了新鲜血液,融入艺术元素后的套路演练更加具有欣赏性。富有音乐的带入可以激发人们的大脑神经让人们更加有兴趣去观赏,调解人们情者的浑然一体,从而给人们以及运动员本身一种欣赏之美,给观众带到忘我的境界。在某一个单一场景中使用的,只对具体场景发挥作用的音乐叫做场景音乐,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戏剧性的高潮,创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场景音乐的融入可以激发人们的大脑神经,可以调节人们情绪,烘托表演气氛,建造好的舞台效果。场景音乐运用高低节奏彰显出太极拳快慢相间、高低起伏的技术特点,达到浑然一体,调动观赏者的心情,从而给人们一种欣赏之美,给观众一种忘我的境界。
5 21世纪以来陈式太极拳技术演变存在问题与对策
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整体性的快速变迁,以市场经济、重商主义的市场经济结构已经改变了我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我国的传统社会生活与文化面对着“三千千未有之大变局”。陈式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社会文化结构的产物,在这种背景下,也发展着变化,使其技术体育不断地进行着革新。技术演变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在此问题上我们提出了可实施的方案。进入21世纪以来,技术体系的演进迎合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现代文明病、旅游产业、文化软实力等现象的出现使陈式太极拳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如陈式太极拳逐渐远离传统技击性;由于旅游业的兴起和产业化的发展,陈式太极拳又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老年拳、发源地之争、技击置疑等。
5.1 21世纪以来陈式太极拳技术演变存在的问题
5.1.1逐渐远离传统技击性质
在古代,人们为了生存在练习陈式太极拳的时候多数是为了防身,报国,在加上一些比赛的提倡,它们发展主要是以实战性质为主要特点。随着时代的演进,技术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陈式太极拳的技术体系演变逐渐远离之前在传统上的技击性质、实战性质。尤其是竞技太极拳的产生后,陈式太极拳也已经走向“竞技化、体操化、舞蹈化”。在现在的练习中还是会加上技击性质,比如:金刚倒硾的用法“上打咽喉,下打阴”一人们在练习的时候多会以这种用法用于实际操作。不过这种操作已经不再是之前的练习方式,不再是之前的宣传方式,如果和之前的传统太极相比相差甚远。
5.1.2老年拳、发源地之争、技击置疑等问题
技术体系的演变让太极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太极拳发展到另一个高度的时候,许多问题也就随之而来,比如:老年拳、门派之争、技击置疑等。这些问题值得人们深思:
对于技击置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对于太极拳是否真的可以“打人”?有很多对于太极拳“可以打人”都是肯定的回答。所以在徐雷之战的风波上,有很多人认为太极拳的实战属于假打,有很多“假”大师的存在,这是因为太极拳受到儒家以及道家思想的制约,在其演变过程中还遗留着仁爱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再以复现技击的外显现象,而是讲究以和为贵、主张技术交流、点到为止,技术实战中通常以“后发制人”,对于其技术規则体系则没有太多规定。关于陈式太极拳的“门派之争”,笔者认为门派之争是为了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武术各派的代表或习练者希望借助声名远大,为陈式太极拳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让许多太极拳武校开始互相厮杀,互相拆台,面对激烈的招生,由于管理不严格,为了仅有的那点利益让陈家沟的武校开始互相争斗,互相“挖墙脚”,让陈式太极拳的发展处于一个互相攀比的现状。这不但不利于陈家沟武校的发展,而且还不利于陈式太极拳的发展,有损于陈式太极拳的名声。
5.2解决陈式太极拳技术体系演变存在问题的对策
无论是技术体系的演变还是技术体系演变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和一些相关性的问题,我们都应该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去处理。陈式太极拳在处理此类事件和问题时,也应该用辩证法去发展,多角度的去思考、全方位的去对待。
5.2.1创新陈式太极拳技术体系
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太极拳的实战能力成为羁绊太极拳发展的精神包袱,在传统文化的语系中,“无敌”这种根深蒂固的臆想,让传统太极拳背负着“输不起”的精神重担,我们应该卸下精神枷锁,让实战应用于人们的实践中去。跆拳道、散打为什么可以传播的这么快,就是因为其动作简单明了、体能好、技法组合运用多,而太极拳实战动作多并且杂。所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举办太极拳实战比赛,适应现代竞赛擂台。我们应该简化太极拳动作,有正规的体系制度,让实战存在人们生活之中这也是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对此我们对陈式太极拳动作改变进行简单概述:(1)陈式太极拳技法上的简化。“传统陈式太极拳要发展,就必须去粗取精,选择适应现代”。比如简单的肩靠、拿肘、拿肩等技法要针对性的训练,过于复杂的技法可以了解,在适应擂台上的性质可以制定相应的训练和技法,让人们快速的掌握,和散打里技法的性质一样。(2)陈式太极拳技法上的改编。注重单个威力,连续打击能力比较弱,单次进攻方式在组合技击上根本不占优势。我们应该强化组合打击能力。(3)陈式太极拳在训练方式上的改变。在传统武术中对体能的训练不加以重视,而在现代中常运用多种训练手段,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年龄段的人们要有不一样的训练手段,前提的基础是让人们对此感兴趣。强大的体能是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保障。对体能的训练是传统武术所不重视的,要适应这样的比赛,就一定要强化体能训练。大训练中可以采用强度训练:用跑步、跳绳等对体能与灵敏性训练效果好的训练方法。
5.2.2借助政府打造太极拳文化的影响力
太极拳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催生下,在人们主观因素的主导下,大众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新奇、时尚”。大众文化的特点影响着太极拳的发展,竞技太极拳、健身太极拳的出现,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然而,完全的迎合大众文化需求而导致自身的改变,这样不利于太极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太极拳作为中国形象大使的身份,无论是传统太极拳还是竞技太极拳,我们在传播太极拳的时候只是单纯的强调技术动作本身,而忽略了理、法、礼的传授;又由于太极拳在发展中的定位不一和定位失准也导致陈式太极拳在发展道路上思维混乱和发展方向不一致,在传统和竞技的争端浪口上犹豫不决。
在此我们应该借助政府力量,打造太极拳自身文化影响力。政府应该发挥自身的文化职能去打造太极拳文化形象,打造陈式太极拳品牌形象,研究陈式太极拳套路、服装、动作、礼仪等具体细节,打造文化产业力量,实现标准化、系统化的机制,找到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编制一套适合大众口味的拳法,在国外宣传太极拳形象,深度挖掘具有时代意义的太极拳养生、文化、健身价值。在高校中,培养高校太极拳精英人才,打造高校太极拳人力资源,带动更多的人去练习太极拳,让太极拳走进人们生活。在旅游业中,推进陈家沟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陈家沟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去了解太极拳文化自身。因此,我们应该站在民族文化复兴的高度,以全球的视野向世界输出我们的太极拳文化。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太极拳的真正内涵,了解太极拳中所蕴含的“道”和“儒”的思想,品尝太极拳的味道。
5.2.3加強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应该加强对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1)加大传承人保护力度,完善保护体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对陈正雷、陈小旺、朱天才、王西安等传承人的保护,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2)深入到群众中去,广泛挖掘传承人。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利用媒体、网络等传播工具去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开展各类竞赛、交流活动、展览等,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热情,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3)避免出现人才断层现象。在现代环境压力的影响下,以及教育问题的导向下,年轻人大多数都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很难坚持,所以我们应该培养优秀太极拳人才,挖掘他们热爱太极拳的兴趣,去鼓励“个体精英型传承人”,让陈式太极拳更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