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2018-08-25刘玲玲
【摘 要】 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各种利益分化,社会思潮多元化,互联网新媒体不断发展,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复杂的新情况,我们必须直面现实,进一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领导权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定位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多次强调意识形态问题,强调我们“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曾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足见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从意识形态自身功能来看,意识形态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价值与行为。意识形态具有以下功能:一是动员引导功能。意识形态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有动员社会大众的功能,通过意识形态宣传,通过精神鼓动,通过价值观导向,引导社会大众为某一理想或者某一事件去奋斗。无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在动员大众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二是获取认同、凝聚力量功能。通过意识形态工作,让社会大众认同党的纲领,认同党的价值主张,从而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三是批判和辩护功能。作为国家机器的润滑剂,意识形态与其他意识形态进行交锋,为现行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提供辩护,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摩擦,降低政治运行成本。四是利益整合功能。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粘合剂,在社会整合过程中能够发挥实体性国家机器难以发挥的作用。一个社会存在不同的利益,有个体的利益,有不同阶层的利益,有短期的利益,有长远的利益,这些利益在某种时刻会发生冲突,执政党的意识形态能起到一个利益整合的功能,通过这种整合功能让某种利益矛盾降低到最低点,甚至达到基本平衡的状态。葛兰西说“在保持整个社会集团的统一中,意识形态起到了团结统一的水泥的作用。”把意识形态形象地比作水泥,深刻揭示了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
其次,从执政的合法性来源看,意识形态工作关系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合法性是政党进行国家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任何政权都不能仅仅靠强制而存在,而是必须拥有来自下层民众的道德支持与内心认可,这对于任何政权制度的长期存在都是必要的。从理论上来讲,现代政治的合法性有诸多来源,但主要来源有三种:执政绩效、意识形态、制度规范。所谓绩效,就是能够长期满足成员的需要和利益。所谓制度规范,是指该政权政治系统的运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而做出的行为才具有权威性。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合法性来源就是意识形态,它是确立政治合法性的首要因素和思想基础,在合法性来源中居于核心位置。因为合法性与民众的观念认知之间的联系是最直接的,人们赞同某种政治统治,认为其是“应当的”、“值得服从的”,这样一种价值判断标准,它直接来自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再次,从历史和现实来看,意识形态工作关系政权得失、国家兴衰。要维护或破坏某个社会制度,要巩固或推翻某个政权,都离不开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这是被古今中外历史发展所证明了的一般规律。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这一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在与各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发挥其指引方向、动员和组织群众的功能,才最终转化成了推动这些国家社会变革、推动历史前进的磅礴力量。再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及发生在中亚、东欧、独联体国家的一系列“颜色革命”,这些国家政权的推翻乃至社会制度的改变,则无不弥漫着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与输入的阴霾。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一个执政党倡导的意识形态受到了民众或本党党员的怀疑,对于该党来说,是最大的执政危机。毛泽东同志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 意识形态领域往往是敌对势力搞乱和颠覆一个政权时选择的首要突破口。因此,不论任何时期,不管形势如何变化,都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二、新时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路径
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长期的较量和斗争。这块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当前,从国际上看,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汇、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严峻。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采用各种手段宣传西方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其对我文化输出和渗透从未停止。新时代,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深感价值威胁和制度挑战,为维护其自身霸权,更加强化各种文化渗透以遏制和打压我们。从国内看,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和开放的持续扩大,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多样,矛盾和问题不断叠加凸显,社会信仰缺失,社会上尤其是网络上错误观点充斥,历史虚无主义盛行,意識形态形势依然复杂。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立足基本国情,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有效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当前,中国社会思潮呈现多样化特征。2018年2月《人民论坛》杂志评选了2017年国内值得关注的十大社会思潮: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生态主义、消费主义、泛娱乐主义、激进左派、文化保守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各种社会思潮众声鼎沸,观念的相互碰撞与交锋为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想资源和重要动力,但也阻碍一元化指导思想地位的巩固。对此,必须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当代社会思潮。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在坚持基本原理的同时,要善于吸收其他社会思潮中的合理因素,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包容性;要敢于创新,结合时代和实践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鲜活性和生命力。另一方面,对于各种错误思潮,要坚决予以批判和纠正。意识形态问题是政治问题、原则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决不能模棱两可,必须划清界限,并进行有力回击。
二是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一,要区分工作对象的层次性,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由于阶层不同,由于文化层次不同,不同的人对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是有层次性的。有些很高的意识形态要求,可能是仅仅适合于党员干部,有些适合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区分开来,不能用一种单一的话语和标准要求所有的人。第二,要防止宣传工作和理论教育活动中的盲目性,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形式主义。第三,要防止急功近利、简单化、肤浅化。意识形态教育是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循循善诱、润物细无声的长期渗透。不是仅仅讲一堂课,做一次讲座,给老百姓发一本意识形态领域的书,就可以了,而是要融入日常生活,满足多样化需求,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第四,要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结合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的实际,针对现实,有的放矢,搞好意识形态宣传。
三是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必须着力提高网络意识形态斗争能力。当前,我国网民数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的五分之一。信息化时代,网络深刻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行为方式,网络空间与现实生活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主战场。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作用日益突出。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晴朗的网络空间。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要把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守土尽责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制度体制优势,坚持管用防并举,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意识形态工作必须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的载体,博客、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也应当成为我们进行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媒介、新平台。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应该适应新要求新变化,善于利用新的宣传平台和宣传方式,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主流意识形态,使网络成为宣传教育、传播正能量的新阵地。
四是强化党委主体责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设,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要对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識形态工作第一线;宣传思想战线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上下互动、左右联动、整体推动,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担当、忠诚履责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分析研判,增强工作主动性。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考核督查,加强对责任制落实的跟踪考核,把意识形态领域各项任务落实好,努力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
作者简介: 姓名:刘玲玲,女,汉族,籍贯:山东荣成,1982年3月出生,研究方向:政治,单位:荣成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