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新疆大型民营企业发展分析
2018-08-25刘星星
刘星星
(新疆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一、引言
近几年,“大众创新、万众创新”思想的影响,加上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指导方针,为民营企业尤其是大型民营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成长空间。其中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自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新疆民营企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方式越来越多样。迄今为止,新疆民营企业在本地企业中占比60%左右,俨然早已变成本地企业发展的主力军。而对于新疆经济的发展,新疆大型民营企业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新疆大型民营企业有403家,共有资产130816829.4万元,实现就业人数为491814人。截止至2015年年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794234万元,利税总额为8056614.1万元,共实现利润总额1737795.2万元,占新疆地区工业总产值的53%。若按企业规模分类,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1479.40亿元,增加4.8%。由此可以看出新疆大型民营企业在扩大就业、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税收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成为新疆经济蓬勃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经济驱动力。
因此,对新疆大型民营企业进行相关问题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有利于新疆大型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也有利于其进一步驱动新疆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
表1 新疆大型民营企业整体指标
注:统计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二、新疆大型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疆大型民企走出去战略实施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后至今,世界市场的发展,给各国的经济实体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机会,中国民营企业也借此机会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而且民营企业投资规模与数目总量在近年来实现双增长,且其中大额投资数量增长趋势渐趋增多[1]。2013 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并不断出台的政策鼓励,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积极的政策环境。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成长空间变得相对狭小,国际市场资本需求缺口扩张,这促使中国民营企业刮起对外投资浪潮。
新疆处于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也是连接中亚、西亚、南亚乃至欧洲的关键通道和中心地区。这样有利的地缘好处为新疆民营企业向外拓展创造了非常便利的环境和机缘。但很遗憾,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全国工商联经济部的调研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新疆大型民企走出国门、在外投资的企业数量仍处于较少的比例,走出去的步伐仍需加快。
(二)自主创新意识不足,行业发展挑战大
1.自主创新意识不足
目前我国提倡走科技强国之路,同样的,企业也应发展科技强企战略。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首先体现在创新能力和水平上,只有坚持连续不断的进行企业各方面的创新,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市场霸主。我国一直提倡提升企业创新的能力和力度,加紧创建以市场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系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这是我国目前的发展趋势,也是提升大型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表2 新疆大型科技企业概况
由上表纵观新疆大型民营企业的科技企业概况可以看出,大型民营企业占大型民营企业的比重逐年上升,但其数量仍旧不多。就其创新投入而言,其投入金额较少,这证明大多数企业尚未真正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更没有感觉到自主创新力在现代企业竞争中的至关重要地位。上述这两个问题都证明新疆大型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
图1 新疆大型民营企业行业分布图
2.行业发展遇到的挑战
2012年至2015年,新疆大型民营企业的资产总额不断增加,年销售收入逐年增加,但在2015年略有下降。这是因为2015年,新疆实施中小微企业“大众创业、万众就业”行动,鼓励自主创业,争取新增3000户创业型小微企业。这些中小型企业的成立,使得进入市场的企业越来越多,市场渐入饱和,这就使得新疆大型民营企业的竞争压力加大,利润被摊薄,这无疑对新疆大型民营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从产业分布来看,2015年新疆大型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以下行业:煤炭开采、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生产和电力供应。综合来看,新疆大型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和服务产业几乎没有。
(三)大型民营企业人才危机
2017年4月公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7年度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情况调查目录发布》中提到2017年全区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央驻疆单位总计空缺各种类型急需填补紧缺人才28137人,比去年增加1510人,增加5.7%。这说明新疆大型民营企业处于人才紧缺期。
从企业组织本身来说,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人才战略意识淡薄,缺乏人才危机意识,招聘工作的不合适以及相关的企业文化的不完善,都导致企业具有稳坐钓鱼台的高人才流失率。
从制度层面来讲,人才晋升制度、人才激励约束制度的不健全严重制约企业人才战略的建立[2]。大多新疆大型民企实行家族式管理,家人垄断了企业管理决策层,阻碍了高层的发展。而且由于企业薪酬福利等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和晋升渠道的不明朗,造成企业人才需求未能得到满足,进而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人才的限制。
(四)大型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低
新疆大型民营企业整体的内部管理水平都处于一个较低的范围内。 这主要是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缺乏战略管理的意识及长远的战略管理规划,这使得公司的长远发展缺少坚实的战略基础;其次是大型民营企业缺乏较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管理不固定性强;最后是大型民营企业中严重缺乏优秀的管理型人才,这主要是由于新疆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安感,使得一些人才不愿意来新疆发展,加上本地高校数量少,难以提供足够的优秀人才来满足新疆民营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对策分析
(一)利用独有的地缘优势,开拓广阔发展空间
新疆的大型民营企业发展与新疆的资源有着紧密的关系。开发利用好新疆资源是新疆大型民营企业的正确选择,也为新疆大型民营企业的崛起创造有利优势。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建设要求新疆大型民营企业要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建设要求,即是积极参与国家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部署。这是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连充满活力的亚太地区,穿越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通欧洲发达经济体,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强,互利共赢的合作潜力巨大;而“海上丝路”将我国和东南亚国家串起来,必将造福中国与东盟,实现共赢发展[3]。这为新疆大型民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此外,新疆大型民营企业还要做到与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增大企业实力,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实力保障,也要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团结一致,抱团集群式走出去发展,充分发挥大型民营企业在走出去中的引领作用,带动新疆地区企业经济的全方位发展[3]。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新疆大型民营企业要自发加强创新意识,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创新形成一种思维方式,融入生产经营每个环节,并挑选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和企业本身成长的技术创新路径,擅长于盘活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种技术创新要素,实现创新驱动发展[4]。
首先,应运用多种方法加大创新投入:大型民营企业应设立企业创新专项基金,每年可按照固定百分比从收人中拿出资金投入到企业创新中;根据企业发展情况采取证券市场融资、风险投资基金等措施融资,以做大做强企业。政府方面应提供财政扶持和补贴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 通过加入产学研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加强产业技术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并实现与企业生产要素有机地组合,取得优势互补的效应。
其次,应形成并完善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为加强大型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必须激发并提升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固化研发经费投人的比例,完善科技成果管理系统和激励系统;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各类人才,提高科技人员的收人报酬,为企业新储备人力资源。
最后,应以新疆特色和优势产业为中心,鼎力鞭策企业创新,升级传统产业,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促进产业升级。大力扶持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品牌名望的新疆大型民营企业的发展,以促进其较快的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整体带动能力。
2.发展生产性服务产业
从 2014 年上半年我国的 GDP 数据来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46.6%,成为第一大产业。这是经济转型成长的必经过程,不容忽视。 因此新疆大型民营企业应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积极调整其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企业转型以带动行业转型,进而助力于中国经济转型。
生产性服务业包含许多产业的多个节点,具备高度专业性、快速的创新升级、高行业支持度、较广的市场公共服务面等特点。从产业分布来看,新疆大型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和服务产业几乎没有,这就需要新疆大型民营企业冲破“大而全”的局限,分离和与外合作非关键业务,这既可以调整优化本身组织结构布局,减少生产成本。
(三)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1.树立人才观念,创造舒适文化气氛
民营企业需要有好的文化,大型民企亦是如此。打造企业——员工相配合的价值观有利于企业本身的成长,有利于员工的稳定。因此,新疆大型民营企业要高度重视价值观的指引作用,把“四信”融入贯彻到建设企业文化的全过程,积极培育和鼎力弘扬先进理念,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鞭策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关爱员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企业出资人要做企业先进文化的引领者,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做好表率,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疆大型民营企业应借助自身发展优势,利用其经济实力及品牌名望,立足新疆,与新疆各高校进行联合培养计划,或者与高校联合,实行定向委培定向招生,保证企业新鲜血液的流动性。并积极向进入的员工灌输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价值观,让员工融入进来,让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成长。
2.建立完善人才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民营企业需要更好的人才机制,形成人才引进——培训——融合相配套的完善体系。
首先形成并完善人才引进及培养评价机制。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人才需求规划,加大人才引进、培养的力度,把全面评价人才的各种要素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将人才的业绩和贡献作为人才评价的标准,留下优秀人才,并且通过岗位互动,把适合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机遇和舞台。
其次要建立完善人才沟通交流机制。从职工的思想意识入手,通过漫谈等轻松舒适的方式,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及其内心需求,并鼓励他们讲出来,针对他们的需求做出合理的改变,为他们提供展示他们能力的平台。
最后是设立并完善人才薪酬激励机制。导入人才的市场定价体制,设立和完善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短期薪酬分配与中长期薪酬激励适当结合,形成资本、技术、技能、管理等多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新型薪酬激励机制,逐步使企业所接收的各种人才的工资水平大致与市场接轨,使其全方位的体现劳动技术的复杂程度和劳动价值程度,真正体现员工的聪明才智和贡献,最大程度带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1.战略管理
新疆大型民营企业要健康快速成长,企业战略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民营企业集团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面临强劲的竞争对手,有必要拟定适合企业成长发展的战略规划,确定好企业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市场定位、新产品开发、企业融资等,维持企业稳健经营。
2.组织管理
对新疆大型民营企业说,在组织管理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将企业的法人管理层次控制在三层以内,建立扁平化组织机构,降低管理成本以及进一步理顺和简化企业内资本从属关系[5]。
二是要调整优化母子公司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提升企业资本的社会化程度,设立健全企业的法人管理组织布局,实行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分离策略。
三是要对企业业务进行重新组合,凸显主业的中心位置,建设完整产业链。对业务要主辅分离,主要的业务和次要的起辅助作用的业务要集中在不同的子公司。选准核心业务,围绕主业,制定实施整体发展战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跨行业的多元化经营要跟随着竞争的具体情况而定,辅业要吸引其他资本进入。
四、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的逐步成熟完善,沿线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作为其中关键点的新疆地区更应该加快脚步,在此大背景下利用自身的地区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自己。而作为新疆地区发展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的大型民营企业更应该肩负起自身的使命,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政策带来的机遇,积极引进新型发展人才,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水平,改善共识的治理结构和内部组织的管理水平,大力壮大自身实力。此外,新疆大型民营企业应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积极引导带动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力求为进一步释放新疆地区民营企业的经济活力作出自身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