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参与中成长 在互助中进步

2018-08-24潘艳飞兰志海

新一代 2018年9期

潘艳飞 兰志海

摘 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矣。我们都知道,学生知识的获取,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能力素养的培养与提高,都来源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引导。而课堂教学只有师生愉快协作,才能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实现情感的交流、融合,达到共鸣的效果,才能实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实践证明,这一切都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一定的自制力为前提,即学生的自觉守纪。而学生自觉守纪,是靠我们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约束的。

关键词:灌输意识;口令约束;课堂细节;表扬与批评

一、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行为习惯上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直接向学生注入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灌输意识)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只有六七八岁,心理学研究者认为:他们“最初的自制力是由成人的要求而产生的。以后,约在三年级末,才逐渐养成在学习时的自我控制的习惯,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儿童的自制力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自制力的质量也日益改善,这表现在儿童不仅能发现自己学习的缺点,而且能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改正这些缺点”。所以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力的训练、自觉纪律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小学低年级段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愉快而艺术地引导。也就是我们要告诉他们课前要做什么准备,如书本、练习本、文具盒、学具,怎样摆放,上课坐姿、站姿、读书的姿势、举手、问好、手势、桌椅的整齐划一等等,都要一一教他们,要求他们记住。我们不仅要做示范,还要找到做得好的孩子来演示,做得好的加以表扬,做得不好的及时纠正、鼓励。总之我们就把这种纪律、意识灌输给他们。

(二)用口令把学生拉回来,规范他们的行为,约束他们课堂行为习惯(口令约束)

我们把意识灌输给他们,不是要他们死记硬背,即使背得了,也坚持不了多久,因为他们自我约束力自我控制力还不能持久。所以我们就要简单的口令、顺口溜以及抑扬顿挫的声音来约束他们,规范他们,把他们从小动作中、神秘的世界里给拉回课堂上来,听我们讲课和学习。

二、小学低年级课堂常规要求的具体措施

(一)注意课堂的每一个细节

我们要认识到,在一年级课堂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抓好纪律的关键。你要求学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须事先让他们清楚。如:课桌、椅子应该摆放整齐,坐姿端正,不然整个教室就会乱成一团。我们老师上课心情总是乱糟糟的,学生也会东倒西歪的三三两两的说话。我想: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细心,让孩子知道你要他们做什么,怎么做,先怎样再怎样。一开始的细致对以后的教学会非常有用。

(二)注意表扬与批评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而赏识应该发自我们的内心,才能与孩子发生共鸣。孩子的情感是非常敏感的,他们非常在乎老师的评价。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性格活泼可爱、好奇、好动,他们往往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表扬。有时候,因为老师的一个小小的表扬,都能让他们高兴几天,甚至兴奋一个星期,而在这个星期里,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学习,积极地表现自己,因此,我们要适当给他们以表扬。当然了,也会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小朋友,我们要适当的批评。

我常用以下三种批评的方式:1.用眼睛批评2.用幽默批评3.用点名批评4.用大声批评

其实,小朋友的一个小小的错误,只要我用眼睛看他一眼,他就能意识到了,并可以改正了。有些学生很听话,作业很好,学习成绩也不错,只是有时还沉浸在某个开心的场面中,或许个别还很好面子,我们可以寓批评于幽默中。如果小朋友们听课呀、笔记呀长久了,很疲惫了,我们可以允许他们集体开小差一下。我常这样说道:“观众朋友们,现在进入广告时间。”时间到了,要继续上课了,我便这样说:“同学们,广告之后,马上回来哦!”这样简单幽默的台词,让他们觉得很亲切,很风趣幽默,于是馬上进入学习状态了。

(三)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

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绪易激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往往让他们兴奋半天,其行为突出表现为:拍桌子、砸笔盒、大呼小叫、拍手、离开座位跳跃等,所以教师要在突发事件刚出现苗头时,就及时给予转化或制止。比如我们在课堂上批改作业时,就可以先说“看哪一组的小朋友坐得好就先批改那一组的”,改了之后的小朋友可以扶着在桌子上休息,或者加分奖励或扣分,这样,他们就不会说话,不会扰乱课堂秩序了。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琐碎的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我们很多同行都曾被那些琐碎的事情、重复的事情所困惑,被调皮捣蛋的学生所苦恼,被家长不满意而纠缠所心烦。但只要我们保持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处理问题,也许很多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了。我从事班主任的工作也有些年头了,付出了不少的艰辛和汗水,也收获了丰盈的果实,其中,我有过困惑,有过苦恼,也有过快乐。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有时我们也不能按常规办事,按常规出牌,我们得根据实际情况,特殊处理,以顺应新的需要,创造出更多班级管理的新办法,新经验。可以说,我的班级管理是在和孩子们共同参与中成长的,在同行们互助中取得进步的。

参考文献:

[1]吴爱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创建教学情境[J].神州,2017(36):150.

[2]殷明.新时期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探索[J].才智,2016(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