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渭源会川的赵土司与藏族民主改革

2018-08-24魏生军

新一代 2018年9期

魏生军

摘 要:渭源会川的赵土司的历史,就其中两名杰出土司做了简单介绍,并且就新中国成立后的藏族民主改革也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渭源会川;赵土司;赵元铭;赵柱;民主改革

中国少数民族的土司的制度由来已久,是少数民族的一个管理制度。土司制度对于中国少数民族的管理具有巨大的意义。土司是应历史的需要诞生,完成了一定的历史任务。经过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努力,在建国后的藏族民主改革大潮下,土司制度才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渭源会川的土地上就曾实行过土司制度,并对当地的历史变迁、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以下,笔者仅简述一下渭源会川的赵土司与藏族民主改革,还望能够增进大家的认识。

一、渭源会川的赵土司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隶属于定西市,渭源县辖8个镇、8个乡,会川即是其中一镇。

吐蕃帝国亚陇觉阿王系的后裔唃厮啰于宋代东迁到甘青一带建立了吐蕃政权,后在宋初归附于宋,并赐国姓为赵。甘肃会川的赵土司即是唃厮啰的后裔。

会川的赵土司是当时甘肃境内实力最为雄厚的一支,赵土司家族源远流长,世袭罔替,雄踞一方。赵土司家族自明至民国先后经历三个朝代、五百五十七年之久,共传十九代十九人,对当地的历史变迁和西北地区的稳定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这十九人中,当以最后两代最为杰出,其事迹也最广为流传,这两人即是赵元铭、赵柱(天乙)。世袭罔替到十九代,依旧不辱先祖威名,实属少见,其先祖若有知,亦当含笑于九泉。

赵元铭是赵土司家族第十七代传人赵坛的弟弟。公元1862年,即清同治元年,河州一带的回民因不满清朝的统治,发动了反清运动。赵坛作为清政府册封的土司,自然不能坐视不理,而且回民的反清运动也威胁到了自己在会川的统治,遂调兵遣将开始平定叛乱。然而回民势大,在反清运动的第四年,即1866年,巩昌被围。赵坛别无他法,只得赴陕甘大营请援,但不幸行至董家堡遇害。于是其第赵元铭继为土司。1895年,河湟事變爆发在接下来的与回民军的几场战斗中,赵元铭表现神勇,屡建奇功,清廷为此加封赵元铭二品衔勇称号。

赵柱(天乙)是渭源最后一位土司,而且也是最为人敬仰的土司。他出生于公元1906年,即清光绪三十二年,并在公元1915年,即民国四年,出任长子身份承袭临洮卫土官指挥同知(土司),成为第十九代土司,时年九岁。公元1926年,甘肃督办刘郁芬借实施“改土归流”“公报私仇”,取消其世袭土司之职,从此,会川的土司制度宣告废止。

之后,被削职为民的赵柱以绅士身份在政治场合活动,积极支持抗日战争,献地18万亩,创办国民党政府军马场,制造血清;让地迁移西北兽医研究处,增迁西北羊毛改进处,等等。并且在公元1948年,经人介绍,与中共陇右工委负责人牙含章建立了统战关系,从此暗地里支持中共的革命事业。但建国后,却被会川县人民法院以“恶霸地主匪特杀害人民罪”判刑处决。直到1985年才为其恢复了名誉。

纵观赵柱土司一生,历经清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代。无论是在任期间,还是被削职为民之后,始终肩扛民族大义、国家安危,心系一方百姓,着实做了不少实事、好事,值得人民怀念。

二、藏族民主改革

在民族改革之前,藏族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这种制度是极为落后的、已被时代抛弃的一种制度,而且严重阻碍了西藏地区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自然不能允许这种制度的存在。1959年,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废除了极端腐朽、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完成了西藏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深刻地改变了西藏人民的命运。

谈到藏族民主改革,就不得不谈一谈“土地改革”,这是改革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土地改革,即废除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使农奴和奴隶成为土地的主人。1959年9月21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通过《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决议》,决定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一律没收,分配给农奴和奴隶;对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由国家出钱赎买后,分配给农奴和奴隶。通过这一举措,土司失去了世袭的资本,至此实行数百年之久的,早在明清时期就“改土归流”的土司制度,才宣布彻底的瓦解。

藏族民主改革顺应时代发展,合乎最广大藏族人民的需求。因而短短几年间,在西藏延续了数个世纪的封建农奴制度就被消灭了。数以百万的藏族人民获得了新生,翻身农奴把歌唱,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新时期的建设当中,使西藏的面貌有了巨大的改观。

总而言之,渭源会川的赵土司对本地区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藏族民主改革和土司制度消灭也是顺天和人,希望我们以史为鉴,迈向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科,周振兴.藏区土司制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藏区土司制度研究》述评[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2]李世宇.从土司地区的经济结构看土司制度的建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

[3]温涛.建省前后西康地方势力的纷争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7.

[4]切排,赵志浩.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利弊得失:基于土司制度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2):19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