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起幼儿一个美好的未来

2018-08-24程洁

新一代 2018年9期
关键词:幼儿心理教育理念健康教育

程洁

摘 要:心理健康一直是幼儿教育中较为薄弱、被人忽视的一个方面。我国幼儿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幼儿时期又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而这个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许多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教育方法、态度以及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有关。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教育理念

健康除了生理无病痛外,还包括心理健康,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教师和家长一般都比较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但却往往忽视了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大人溺爱,使得现在的孩子都已自我为中心,每每看到老师对别人好,就会表现出嫉妒的心理。

案例一:

今天上午是美术活动,主要是涂鸦练习,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涂色要领:“上下上下,左右左右,不能出线!”贝贝喜欢东张西望,画得较慢,坐在其前面的轩轩早早地涂好了,芸芸高兴的把画拿给我看,上下座位的时候不小心碰了贝贝的手臂,贝贝马上哭起来:“你为什么撞我?”芸芸连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贝贝不听,撅着嘴告诉我:“程老师,芸芸推我的手,我画错了。”一副很难过的样子。很快到了评价小朋友作品的时候了,我给画得快涂得好的小朋友印上了一个小印章。“老师,周毅哲还没画好!”贝贝抬起头,歪着小脑袋左看右看:“程老师,芸芸把线条画在外面了,不应该得五角星。”“程老师,果果画得不如我呢!”

事实上,贝贝到现在还没画好,她只是看到别人得到五角星心里不平衡。

案例二:

孩子们正在区角玩娃娃家的游戏,圆圆是理发店老板,欣竹是小食店老板,小朋友们玩得非常起劲。可当我到建构区观察时,她们那边吵了起来,张一驰哭着跑来拉着我的手“老师贝贝打我的头,她还抢了我的削笔刀。”“老师,给,这是他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还偷偷的藏在书包里。”贝贝边说边把削笔刀递给我,一脸得意。

妒忌心理成因分析:

1.长期以来幼儿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致使她产生了“这样的东西不属于我”“为什么你有我没有?”这样的想法,从而渐渐形成了妒忌心理。不管是抢别人的东西,还是不断的告状都体现了幼儿的这种心理。当别人的东西比她的好或者别人表现的比自己强都会激发她的妒忌心理。孩子的妒忌具有明显的外露性,具有攻击性,破坏性。幼儿妒忌与大人妒忌的不同之处,主要是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大人在非常妒忌时还会尽量忍受,心中虽然不高兴,但也不会形之于色;幼儿却直接而坦率地表露情感,根本不考虑后果。就如贝贝跟着奶奶生活,由于经济原因和教育观念的不同,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因而妒忌持有那种东西的孩子,所以把张一弛的削笔刀抢来让老师没收,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之所以不断的告状是因为她好胜心强,想以此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得到老师的表扬。

2.不适当的教育方式。隔代教育的弊端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老人的知识水平、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在很多方面与现在的社会存在冲突。而贝贝父母由于长时间不见孩子,见到孩子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只是一个劲的表扬,使孩子产生了非常“自信”的自我评价。

3.孩子能力较强,但在某些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一般而言,在各方面都比较“弱”的孩子,他们已习惯于做“弱者”----得不到表扬和没有表现的机会都无所谓;但能力较强的孩子,则因为能力较强,所以才會对别的有能力的小朋友产生妒忌。贝贝语言表达能力很好,非常聪明,也很爱劳动,但小手指的肌肉不是很灵活。可能由羡慕而产生妒忌。

教育措施:

1.要正确评价孩子。贝贝好胜心强,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表扬得当,可以巩固其优点,增加她的自信,促进她不断进步;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进而看不起别人,认为只有自己好,别人都不如自己,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没说她好,她就难以接受。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小,自我意识刚开始萌芽,还不会全面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她对自己的评价是以成人对她的评价为标准的,所以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不能片面、过分赞赏,以免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印象。家长还要了解自己的孩子,适当地指出她的长处和短处,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2.帮助孩子提高能力。发现贝贝小肌肉动作不是很灵活,我们没有当面指责她不如别人,而是具体帮助她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请一位这方面能力强的孩子和她共同承担一项任务,潜移默化的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且孩子之间真诚友好的帮助也是克服妒忌心理的良方。

陶行知先生说过:“小孩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至于夭折。“心理需要适当的营养”,显然是指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关爱会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信任感,同时也会形成幼儿对教师的信赖关系,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可以没有一套成熟先进的教育方法,也不一定必须具有相当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却不能缺少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热爱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相信孩子是教师对教育对象应有的信念,了解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尊重孩子是教师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爱孩子”这三个字所包涵的意义无疑是极其深刻的,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表达的方式也会千差万别,但最终当我们播撒的爱得到收获时,心情都是一样的,就好像自己辛苦种下一年的庄稼丰收了一样快乐!

参考文献:

[1]方建移,张英萍.学校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丛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海英.学前教育社会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施晶辉.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幼儿心理教育理念健康教育
幼儿园色彩创设与幼儿心理引导探究
动画“情结”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由半朵小红花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