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2018-08-24王鸿树
王鸿树
摘 要: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离不开学生自主实践和教师指导作用。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推进者。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否有效发挥影响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效果。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教师指导作用;师生关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活动在这个改革环境下孕育而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看成是小学各科目的补充和延伸,其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文从创造实践活动情境、選题生活化和转变师生角色三方面来浅谈在实践活动中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既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的呈现的形式,但学生的自主性能否有效发挥是与教师的有效指导密切联系的。
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活动情境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形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活动的活动情境。
在设计活动情境的时候切教师要深谙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这个时期的学生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对问题感兴趣,使学生进入一种想要求知的心理状态,引发学生强烈的、持久的自主探究欲望。如在“我们知道的风”这一主题中,在学生汇报风的等级时,一说到台风这种气象灾害,全部的学生都往危害性方面讲去了,我借此机会创设问题情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台风有其危害也有其益处,学生对这个益处很感兴趣,于是就提出设计出一张调查表,课后去调查一下台风的益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设计应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着新的问题会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情况,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时机,创设问题情景,将活动深化。
二、综合实践活动选题要贴近于学生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的。教师应该多注意开发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上面,在生活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缺乏主题开发能力的教师可以善加使用每学期的课程资源包里面关于日常生活的探究主题。比如“吃的学问”这个大主题实践活动中,有的学生意识自己的早餐吃得很随便,于是便想去查找一些资料,从中学会一些正确吃早餐的方法;有的学生想要调查食物的营养搭配,设计出一份营养菜单;有的学生想要吃得健康,于是想要去查找一些有机蔬菜的种植方法,自己种菜自己吃得放心。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意识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向新教学观提出的关系转变后,也要清楚,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会更有利于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发展和巩固。对于如何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点滴见解。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施展自己拳脚的空间。对于一个主题活动,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以往学过的活动方式来进行,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我们不能把想法强加给学生。如在《风的利用》这一主题中,学生兴致勃勃地想利用风来做游戏,有的学生想到制作风筝,有的学生想到制作风车,有的学生想到折纸飞机……这一些都是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想法,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去做好,而不是把风可以用来发电这一利用方式强加给他们。
其次,教师要相信学生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心理学上的期待效应,在师生互动中体现得很明显,既教师对学生有所期待,相信他,学生就会努力去做好。因此我们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相信他们能做好,将期待效应和鼓励评价结合起来,逐步设置一些有挑战性的期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自己能一部一部的克服困难,掌握新的实践方法,一步一步的达到教师新的期望,学生的自信心也会树立起来。
再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新型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有合理之处,应给予肯定,即使是错误的,不完善的,在否定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知道这样为什么是错误的以及引导。如在《校园安全事故防范》这一主题活动中,学生在展示阶段选择现场模拟演练,当模拟的是教室发生火灾时的场景。这小组成员里面有一个学生主动提出去外面拿取灭火器进行灭火,在使用灭火器时,手抓住橡胶管离喷口很远。看完演练后,我肯定了这名同学的勇敢机智,我同时还向认真观看演练的其他学生寻求意见。对于没用使用过灭火器经验的学生无法观察到这一细节的,我开始引导学生注意到我们生活中也是管状的也会喷东西的有什么,一些学生马上意思到“比如淋雨喷头,没有抓到喷头附近,水就会乱喷”、“浇花的水管没有抓住喷嘴水就不会喷到想要浇的地方去”等等,相同的道理在使用灭火器时,里面有很大的气压,如果用的时候没有抓好喷嘴,里面的干粉就会乱喷,会出现既不能灭火还可能伤了自己眼睛的情况。这种在发现错误后对学生进行引导后得来的知识总比直接否定给出答案的形式更加易于学生的接受,而且还会起到“无心插柳”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技巧。
以上是我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得到的就教师指导作用有效发挥的若干见解。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只有将其和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共同结合,才能让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欣欣.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J].中小学电教:下,2011.
[2]韩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的角色定位[J].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