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匠心育创新

2018-08-24李翀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田华教书匠匠心

李翀

曾经,人们把教师贬称为“教书匠”,仿佛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搬运工,只是不需要思考的机器,思想在知识的容器里可以像豆子一样一粒粒地数清。所幸的是,时代的荒诞在历史中落幕。而“教书匠”一词,现在我们可以有另一番解读。

教书匠,具有匠心的教书先生们,这何尝不是一种新解。

“匠”字,现在频频与“心”字联系在一起。所谓匠心,就是选择做一件热爱的事情,就要有想把事情做到最好的欲望。一个具有匠心精神的教师,会把精力用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上,如何让学生学有所丰上。他会心无旁骛地研究教学技法,精益求精地打磨教案课例,每一个细胞都散发着热爱教师这份事业的因子。那种匠心,是朴素而无功利的责任,是近乎偏执地追求完美的情怀。

曾经,我以为这只是一幅理想图景,可看过他们,我才发现,具有匠心的教师们,就在我的周围。在本期稿件的校对过程中,我时时能被迸发着创意火花的案例所打动,它们或孕育着诗意的胚胎,或洋溢着游戏的快乐,或饱含着思维的辩证。这些颇具创意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无趣,用别致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听课的兴趣,用新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欣喜地吸纳所学。可以说,这些课堂设计饱含着教师们的匠心。

我认为,只有匠心,才有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创课。

创新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所创之新,不可能一蹴而就,如同灵感虽是“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但它需要以“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作为准备基础。而创课所创之新,亦是教师们匠心于教学多年的集中成果体现。

匠心,孕育诗意的灵魂。灵魂在诗意的栖息里歌唱,文字在诗意的灵魂里流转。葛传娥老师的书信体,丁锋老师的诗歌创作,他们灵活运用各种体裁,丰富了文字的表现力。还有刘小芳老师颇具情怀的教学语言,让诗意流淌在课堂的细节里,相信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会慢慢浸染人文关怀。

匠心,饱含着游戏的艺术。席勒说:“只有当人完全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杨富昌、战明惠、徐雪姣等老师善于发掘游戏之于写作的价值,从电影、电视剧中撷取写作的因子,随时吸纳新鲜素材并应用到写作中,极大地调动起学生们听课的兴趣。让学生游戏,在游戏中生成,写作就不那么枯燥了。

匠心,需要思想的积淀。写作贵在深刻,而深刻的基础便是深厚的文学积淀、思维的纵向延伸。陈剑泉、肖劲松老师都以步步推进的授课方式让学生的思维逐渐打开。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田华老师《打破沙锅璺(问)到底》的教学设计。她用《礼记·檀弓》中原文呈现的内容,指明了在《论骨气》中“不食嗟来之食”一句对学生的误导,我也恍然发现那么多年的认知竟然是错误的,令人耳目一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田华老师涉猎之广之深,如果她沒有广博的知识,怎么能从卷帙浩繁的文稿中辨别出真伪呢?

课堂,因创意而魅力横生;课堂,因创意而活力四射。而创意的获得,需要教师们有一颗“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求知欲,需要教师们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的匠心精神。当匠心成为一种镌刻于教师心中的准则时,那作文创课的春天还远吗?

猜你喜欢

田华教书匠匠心
非凡的教书匠
夺走玉枕骨
三生 致敬匠心
Sexual characteristics of male guppies Poecilia reticulata serve as effect biomarkers of estrogens*
致敬匠心
终身做个“教书匠”
匠心,一种倔强的坚持
终身做个“教书匠”
田华丝网版画作品
县官和教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