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黄颡鱼技术
2018-08-24曹学志
曹学志
望江县是安徽省渔业养殖大县,养殖面积和水产品产量位居安徽省第二。近年来,全省积极实施现代农业“五大示范行动”,推动渔业产业调结构、转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不断优化渔业经济结构,全面推进健康养殖和渔业资源养护,渔业综合管理能力大幅提升,惠渔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成绩显著。笔者本文就池塘养殖黄颡鱼技术简单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黄颡鱼俗称黄刺鱼,属于体型小的淡水鱼类,一般个体200~300克,其肉质细嫩,少刺无鳞,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市场销售价一般在30元/公斤左右,黄颡鱼在亚洲国家亦有很大的市场,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
1黄颡鱼对池塘和水质的要求
养殖黄颡鱼的池塘水深一般在2.3~2.5米左右,面积在5~20亩均可。黄颡鱼喜欢清澈洁净的水质,所以池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35厘米左右,生长季节要适时添加新水,高温季节要经常换水。对池水溶氧要求较高,所以要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高密度养殖池塘应具备增氧机。黄颡鱼池水不宜碱性过强,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1米水深每亩不要超过13.5公斤。
2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
根据下半年黄颡鱼成鱼出售规格的需求,来确定黄颡鱼鱼种和其它鱼种的混养比例和放养规格,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尾重20克的黄颡鱼2000~3000尾,每亩可混养体长15厘米左右的白鲢鱼种500尾,花鲢鱼种150尾和1龄草鱼200尾。在鱼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先放养黄颡鱼种,10~15天后再放养其它鱼种,有利于黄颡鱼的生长。
3饲料投喂
黄颡鱼为杂食性鱼类,可以投喂鱼、虾、畜禽加工下脚料扎成肉糜等动物性饲料,也可以投喂菜子饼、小麦粉、玉米粉等植物性饲料。鱼种放养后,首先要培肥水质,增加浮游生物数量,在保持池水一定肥度的同时,投喂小鱼小虾肉糜等动物性饲料,投饲前轻敲料桶,让鱼形成条件反射,诱鱼集中到食台摄食。当黄颡鱼长至8厘米后,驯化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驯食期间,在投喂的饲料中逐渐减少动物性饲料用量,增加人工配合饲料比重,一般经10天左右便能培育黄颡鱼鱼种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一般每天投喂两次,上午9~10点和下午4~6点各投喂一次,每天投喂量占鱼体重3%~6%。
4水质管理
掌握适宜水位:黄颡鱼鱼种刚下池时保持池水深70厘米-80厘米,有利于水温升高促进浮游生物繁殖,以后慢慢随着水温的提高逐渐加深到2.3米~2.5米。
按时加注新水:一般每10天15天注水1次,高温生长旺季每7天~10天换水1次,每次注换水量10厘米~25厘米。
调节池塘水质:每一个月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13,5千克化水全池泼洒2次,保持池水pH值在7~8,4之间:根据天气和水质变化情况,根据需要适时开机增氧。
5疾病防治
在病害防治上要以预防为主,病害防治时,要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污染的药物,及时观察治疗的效果来确定使用的药物品种和使用方法。黄颡鱼抵抗病害的能力很强,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一般没有什么大病,但黄颡鱼属于无鳞鱼,对常用药物的抵抗力和耐受力不及青草鲢鳙等鱼类,要防止鱼体局部感染和寄生虫侵袭。在黄颡鱼饲养过程中要勤观察、勤巡塘,及时去除食物残渣,发现死鱼时要及时捞除并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及时治疗。要定期投喂抗生类药饵,经常用漂白粉和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挂袋,保证鱼体健康成长。
5,1肠炎病。每100千克鱼每天用大蒜素粉4克~8克、食盐200克伴料投喂,投喂7~10天;内服诺氟沙星或土霉素药饵。外用:全池泼洒强氯精0.2毫克~0.3毫克。
5.2车轮虫病。采取新杀车灵全池泼洒,浓度0.3毫克/升~0.6毫克,升。
5.3水霉病。全池泼洒0.2~1毫克/升的亚甲基蓝。
5.4小瓜虫病。全池泼洒浓度为20毫克/升~25毫克,升;亚甲基蓝2毫克,升泼洒。
5.5出血性水肿病。外用0.3毫克,升强氯精进行水体消毒:0.2毫克,升新诺明消毒。将干虾磨成粉后添加30%的三黄粉及0.65的四环素制成药饵,每日1次,连喂三天:每千克饲料加入环丙沙星或新诺明用量为0.5克,配以食盐10克,连喂1周。
6成鱼捕捞
黄颡魚属底层鱼类,体长达到10厘米后捕捞困难。现在已经有专门捕捞黄颡鱼等底层鱼类的专用网具,由“赶网”和集鱼的配套网箱而成。“赶网”底纲装配有直径7毫米的钢筋铁锚,防止黄颡鱼从底部逃脱,通过赶的方式将鱼赶入网箱。起捕的时间可根据市场行情和鱼体生长情况,适时起捕,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一般主养亩产1000斤以上,高产池塘亩产3000~4000斤。
结语:
要进一步提高望江县渔业技术人才素质,加强现代养殖模式的引进和在本地的发展,掌握现代病害防控技能,增强为渔民服务的意识,以适应望江县渔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为望江县现代渔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