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普通话训练与学生就业浅谈
2018-08-24张蓉
中职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它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这种教育方向决定了对中职生生源挑选的宽松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中职学校招生时,对学生的基础文化课要求相对于普通高中来说都较低。相反,中职生毕业后,直接面临走入社会就业的问题,年龄小、心理不成熟、专业知识不扎实、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较差、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中职学生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作为普通话訓练教学课程,应该逐渐走向为中职学生就业提供服务的道路。我认为,中职学校普通话训练课程应该围绕学生就业需求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普通话训练课堂质量。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和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试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计算机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因利用其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教学,又称为“电化教学”。电化教学在中职学校已经得到普及,但是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手段,还需要在课堂中进一步实践。
普通话训练课程要求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对普通话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主要以提高听说能力为主。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该在普通话训练课程中大量运用。在课堂上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这对改进中职学生课程上易睡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方面有很大帮助。
二、在教学内容上,中职学校普通话训练课程应该以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指标为基础,广泛吸收各类教学资源的精华,丰富教学内容。
普通话训练课程不同于社会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它的内容应该更多地结合在校学生的实际,特别是结合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稳定,学习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而普通话训练课程的内容往往是针对测试而来,比较枯燥乏味,以语音语调的训练为主,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这些内容对帮助学生就业也无太多实际意义。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实际要求来做适当调整。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关于测试的内容之外,还设定了学生将来就业的场景,为他们特别设计了“模拟招聘”课堂,把将来学生参与招聘时可能会遇到的场景进行细化,例如巧妙地设计“自我介绍”“现场问答”“用人单位点评”等环节,课堂上给予学生写作指导,安排学生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完成相关资料的写作,再利用课堂分组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把枯燥的训练材料变成有血有肉、学生将来用得上的“实用性”知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毕业班的学生向我反映,这几次围绕“招聘”展开的课堂,对他们参与实际招聘很有帮助。另外,我还增加了“演讲”“朗诵”等内容,举行小组比赛,把枯燥的字词朗读内容生动形象化,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在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现场应变能力,对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
三、在训练方法上应该多样化,重视学生的“学法”,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都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
中职学生学习被动,但是往往对活动的参与性比较高,只要教师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精心设计课堂内容,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同样是“模拟招聘”课堂,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后指导和课堂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多花一些功夫在课外指导上,在课外重点训练学生撰写文稿的能力,这既有力扩展了普通话训练的范围,又使得在课堂展示的环节上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在“学习方法”上,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掌握程度等安排不同的角色分组,让每个学生在模拟招聘的课堂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让他们在模拟情景中掌握能实际运用的知识,学会主动发现问题。例如对于那些参与度不高的学生,在实施教学中,我就将他们分作“应聘组”,在其他小组的同学把活动安排到位之后,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参与应聘,同样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我认为,中职学校普通话训练课程应该不同于社会普通话测试培训,应该结合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确立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训练方法,把为学生就业服务作为课程训练的重点。
张蓉,四川大学文学硕士,广东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