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8-08-24张海波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6期
关键词:无端锦瑟诗经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指导高考和平时教学息息相关,而指导高考只能算是“药补”,平时教学则是“食补”,审美意识的引导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功夫应该立足于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

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古诗词教学应该是灵动的,既不应做“肢解”似的机械翻译,也不宜将文本分解成试题作答。对于不同类型的诗歌,需灵活处理,力求使学生掌握方法,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广泛积累,真正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第一,微观解读,掌握方法。对于形式体制、内容题材与高考比较贴近的、有代表性的诗歌,要指导学生掌握鉴赏流程方法,由意象到意境再到感情及传达方式,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涵咏思考,深入理解。

以《声声慢》为例,设置两个问题即可,其一,找出直接写愁和间接写愁的句子,直接写愁的句子重点分析开篇叠词,间接抒情的句子思考意象与情感如何产生联系,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了解古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还可以指导学生赏析李清照其它写愁名句,如: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愁有长度了;独抱浓愁无好梦——愁有形体可以拥抱了;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愁竟成了一种容器,可以盛装泪水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愁竟有脚,会爬了;只恐双溪舴艨舟, 载不动、许多愁——愁有重量了。再如曹操的《短歌行》也可以用两个问题为线索来解读,第一层面是理解感情,第二层面是怎样表达感情,引导学生分析感情与典故如何建立联系,这些实际都隐含着高考考点。

第二,宏观入手,总结规律。对于属于形成文学传统源头的经典作品,不能只就选篇而论,要给予学生由点到面的整体观照,不拘小处,给学生打开广阔视野,便于学生广泛积累,进而自主阅读,加深积淀。

比如对《诗经》的解读,必修教材上选了两首,一首是弃妇诗《卫风·氓》,另一首是《小雅·采薇》,我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先介绍诗经的概况,然后从爱情诗入手,带学生读选自卫风的《木瓜》《静女》及《硕人》的第二节写美人的诗节,从形式到内容到手法,感知《诗经》的质朴自然,率真纯挚之美,在此基础上解读教材选篇。之后又介绍了不同特色的写战争的诗歌,如《秦风·无衣》《小雅·何草不黄》等,推荐阅读一些有代表性的篇章,这样能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诗经》的风貌。《离骚》的解读也是这样,屈原的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文学技巧方面,关于香草美人意象,给学生列举相关的例子,如:《感遇》(其一)(张九龄);《闺意上张水部》(朱庆馀),《酬朱庆馀》(张籍)。由屈原开始,形成一个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香草美人成为人格精神的象征。

第三,方式灵活,注重审美。诗词的解读方式,针对性要强,对于某些富于特色的文本,还需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获得审美体验。

比如《锦瑟》的教学,这首诗被称为诗歌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可以让学生自己谈对诗歌的印象和理解,然后给学生介绍关于这首诗歌解读的一些有影响的说法。不管是诗中有人,还是诗中有物,不管是追思艳遇,悼念亡妻,还是感时伤世,羁旅之苦,久客思归,追忆似水年华,每个读者所读出来的《锦瑟》,都加上了自己感受的镜中之象,水中之影,不同于别人,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诗无达诂”,一首好诗是阅读不尽,也品读不完的。这首诗为读者阅读时的二度创造,提供了太多的想象空间,何必句句分解推敲,消解诗意和美感呢?我还把王蒙根据《锦瑟》改写的诗、词、对联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体会这首诗的魅力:无端起兴、无端感伤、无端怀旧、无端吟唱,完全是一种“无端”之美。

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说:“教育的目的并非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而是晓谕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如何与‘你相遇。”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我们不应该只是采用“药补”的方式,过于追求功利性与实用性,更应在平时对学生进行“食补”,注重文化精神的培养,发扬和继承古典文学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內涵,并使学生咀嚼内化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以不变应万变,更加从容地应对高考。

参考文献:

[1]梁焰.高中古诗词有效教学实施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17):118-119.

张海波,东北师大附中教师。

猜你喜欢

无端锦瑟诗经
虬曲无端写盘郁 苏轼《木石图》辨析
非公担当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今古无端入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