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应做到有效契合
2018-08-24翟宗杰尹晓媛
翟宗杰 尹晓媛
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中,传统文化的内容一直很被关注,比如文言文、古诗等有大量选段。由于传统文化中会涉及到道德、人生哲理,这对高中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多数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时,传统文化内涵教授比较形式化、表层化,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接受,甚至还会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使传统文化的学习出现应付。因此,为了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之间的契合,必须对当前的语文教学进行重点研究。
一、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现状
根据文化发展的需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其内容具有现代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双重内涵。只有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有效结合,才能在根本上使高中生形成文化内容的有效衔接,进而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既不浮夸,也不死板。目前,通过有关调查表明,高中语文课本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发生了断层现象,在新课改之后,虽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在应试的压力之下,有些学校始终是急功近利的,例如:在《先秦诸子选读》中,会涉及很多的传统文化,但是,有的学校没有选择这样的文章,甚者有些学校删掉了必选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只保留了高考要求的内容,一些非考点统统被删掉。因此,在学生眼中,语文就是做题考试,对传统文化几乎没有留意,这就形成高中语文教学短板。
二、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的策略
(一)立足课本,合理设计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为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语文教师要立足于课本,注重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首先,在语文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全面分析课本内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相适应,从而制定出全面的、整体的教学目标。当教学目标明确之后,通过教学设计的合理化,保證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能够符合学生的能力,且促进学生学习到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各种困难。
例如,讲解《师说》时,文中“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还有“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句子,通过教师的详细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尊重老师,且做到尊重知识。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中,通过对尊师重道的倡导,使学生明白求学精神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对于教师职业有个新的认识,做到古人的尊师重道,也在学习中,做到求学好问。
(二)多样方式,培养兴趣
不管学习什么样的知识,想要获得一个良好的学习效果,兴趣是关键。如果对学习的内容没有兴趣,学习效率就会比较低,也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可见,为了使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教学能够有效的契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高度重视,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时,语文教师应该运用先进的设备,如:多媒体教学,通过音乐、灯光等,会对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且,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条理要清晰。
例如,在《兰亭集序》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文章结构有个大概了解之后,可以播放中国古典乐风兰亭集序的朗诵MV,用山水景色为背景,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让学生感受兰亭集序讲述的意境,通过用多媒体教学,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加深语文知识的记忆。同时,利用一些历史典故,对学生进行引导,积极地思考传统文化的意义,也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三)借助名著,拓展教学
经典名著包含了很多的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重要。但是,学生还未做到对经典名著充分的学习,因此,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也就提不起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传统文化,先要培养其兴趣。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推荐相应的实际,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并深入地学习传统文化。
例如,《论语》《老子》这样的作品,应该作为高中学生的必读书目。在引导学生主动的阅读基础上,进而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改善,并且让学生在内心中自愿学习,主动接受我国的传统文化。
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领悟相应的人生道理。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要用长远的眼光开展语文教学,以理性角度对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行判断,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道德修养。同时,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用合理的教学节奏,将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进行巧妙地讲解,与时代更好地融合,进而实现二者的有效契合,实现学生的素质以及人格的双重完善。
翟宗杰,尹晓媛,山东桓台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