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热与我国语文学科发展的思考

2018-08-24俞静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母语汉语学科

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不少学者谈论“英语热”对现在国语的发展成了严重的影响,伴随着这种争议的还有学者认为应该降低英语在考试中的比分,以此来提升汉语在考试中的地位,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当然,这种方式也许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个办法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对于这种方式来提升语文学科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值得怀疑的。在《外语教育不可削弱》与《外语教育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这两篇文章中,对汉语的发展和英语的发展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阐释,中国全球化的发展,“英语热”与语文学科的均衡发展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英语热现象

近几年,以英美等国家为带头的现代经济文化发展不断冲击着世界各国的发展,经济的急速发展,显示了全球化的趋势,这时,在世界各国也出现了一国两语的形式。英语热在各国的盛行,并越演越烈。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在世界的前列,英语热也相应的发展起来,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学习激情不断高涨。

全世界四十五个国家的官方语言都是英语,使得英语成为世界的交流语言,每天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人群超过世界人口的1/3,而且75%的电视节目都是英语节目,超过75%的科技信息都是以英语进行撰写的,几乎所有的软件来源代码都是英语,以此来看,学习英语能更适应这个全球化的发展,也为自己的发展赢得更多的机会,英语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对于更多的人来讲,英语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交流工具,更是在社会发展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一种技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掌握英语技能无疑是为自己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二、英语热潮的逐渐深入,语文学科所处的环境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我国和西方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更加地受到我国的重视。“英语热”并不是近些年才开始流行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热”已经发展到一种不理性的地步,使得我们的母语——语文学科的地位被大大地削弱。在2001年,我国教育部下发的相关文件中要求:有条件的成效小学必须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立英语课程,从此英语课程正式地出現在小学的课堂中。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或者直辖市已经在小学的低年级或者是幼儿园已经开设了英语课程,如上海市,在2003年起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立英语课。绍兴文理学院教授王建华老师在其《国家语言教育政策:母语教育与英语学习》中明确指出:“全国目前大约有3亿多的学生学习英语,并且学生学习英语的年龄越来越低,发达城市已经在小学阶段开始英语学习,甚至更早的在幼儿园从娃娃抓起的英语学前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学生学习英语的平均年龄在6岁,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学生学习英语在9岁左右。现如今,随着部分发达城市、直辖市、沿海城市等都出现了双幼儿园,并在有部分学校的入学考试中将英语囊括在其中,在更发达的城市,甚至建立了外语学校,还有幼儿部、小学部、中学部等,这些外语学校受到广泛家长的信赖,并在社会中有很好的声誉。与此相呼应的是社会上各种的英语机构、幼儿早教班快速崛起。大部分学生家长积极响应“从娃娃抓起学英语”的号召,一些家长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英语基础,不输在起跑线上,积极地给学生报各种的英语辅导班和培训班,让学生以后的初高中英语打下更好的基础,家庭条件更优越的家长为的是学生的出国做打算,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有外教的口语班进行学习,让学生接触更加纯正的英语,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和形成英语思维的模式。

三、在英语热潮下,传统语文学科能够突围的有效措施

1.实现语文和英语两个学科之间相互促进与共存

汉语和英语本来就是两种分别平等的语言,仅仅只是分属于不同的语系罢了。因此,汉语的教育和英语的教育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冲突,也不是互相排斥的。语言学理论研究表明:“不同的语言虽然具有不同的政治面貌、文化背景和特点,但是其也有很多的共同点和规律。”因此可以得出,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汉语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英语是学生学好汉语、掌握汉语、精通汉语的重要参照。汉语和英语学识是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1997年,郭纯洁、刘芳在研究中发现,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学校的过程中的大部分过程都是由其母语所承担的,母语在第二语言的输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得出,母语和第二语言不仅仅是单纯语法上的对应关系,更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在人类思维和心理上的适应。上海外国语学院著名的徐宝妹教授、陈慧中教授等一系列学者专家,根据本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和其他的外语学院中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得出一个结论:“学生的母语水平和运用母语的能力越高,母语对外语知识的学习和外语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帮助就会越强。”众所周知,我国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林语堂、钱钟书、辜鸿铭等硕学鸿儒,不仅国家功底深厚,并且通晓多国语言,熟悉其文化。由此可见,母语对于外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并且其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2.社会和学校强强联手努力改善语文学习的外部环境

上文中提到的语文学科的地位逐渐下降,语文教育的外部环境受到破坏,语文学习的环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母语的纯正性受到威胁。针对目前糟糕的现实情况,首先需要对语文学习的外部环境进行改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社会对于外语人才、技术人才、经济和金融类人才等的需求越来越大,才使得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英语热”、“重理轻文”等不良现象的产生,漠视文科类学科,尤其对语文教育的轻视,却很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偶尔的关注也仅仅是对中高考的作文进行一些评价。因此,为了改变这种不均衡的现象,社会必须加强对语文学科的关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重视母语、积极学习汉语的良好氛围。可以和网络媒体或媒体电视进行合作,制作一些和汉语相关的电视节目,如2014年央视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总监金越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是一个作秀的节目,虽然有可能呈现出来的状态比较简单、淳朴,但是这样却完全可以吸引电视机前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增加他们对汉语的认识和重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举办的灵感来源于美国一年一次的全国英语单词拼写比赛,并且由于手机的不断普及和电子化办公,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用键盘就是书写交流,其手写能力一步步下降,汉字的手写危机必须引起我们所有人员的警示,因此,多多开展此类活动是很有意义的。

3.实现素养与升学培养目标的双贏

语文名师赵谦翔,曾对他的“绿色鉴赏”做出了解释:“绿色鉴赏”并不是完全的将功名和利益拒之门外,而是把长远功利和短暂功利、审美素养和应试能力等可以协调进行的审美教学。素养培养和应试能力,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其实质是互相有利的。因此,可以将这个观点渗入到语文教育中去。语文学科想要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就必须明确一个培养目标,实现素养和升学的双赢。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语文教学需要在课程上下功夫,制定比较明显的阶段性教学任务。专家认为:小学的语文教育重在学生的积累,应该主要以识记诵读为主;初中的语文教育重在语文的规范上,应该主要以讲习运用为主;高中及以后的语文教育重在语文涵养方面,应该主要以赏析研究为主。但是也有人认为,学前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言语教育,小学的语文小学应该注重文字教学,中学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文章教学,大学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文学教育,大学以后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文化教育等。总的来说,以上的方案都是合理的,但是却没有达成共识。语文课程阶段性任务过于模糊,不但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造成教学工作的大量重复,使得语文教育的效率降低。

四、结论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不断盛行在国际中,反之,英语的发展使得国人的汉语水平不断下降,作为母语学科的语文,与英语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矛盾,现在我国对英语非理性的热爱已经盛行很久了,也产生了相应的消极影响,为了提升语文学科的地位,合理安排两门学科的均衡发展是现在教学乃至日常学习的重点,对于英语学科,不能无端地摒弃,也不能非理性地追求,探索两者之间有效的发展方式,能够帮助语文学科的发展,实现其在国际中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永厚,李燕姝.语言、文化以及中国的“英语热”之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2):18-20.

[2]牛道生.英语对中国的历史性影响[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56.

俞静,江苏海门树勋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母语汉语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学汉语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母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超学科”来啦
母语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