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教学内容:生本教学的基点
2018-08-24郑伟
在实施生本教学的时候,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的确定,即一堂语文课要教什么。正如王荣生老师所指出的,确定语文教学的内容,往往比怎么教还重要。笔者认为:准确选择教学内容是生本教学基础的基础。
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我們进行了时值一年的深入探讨与研究,并对校本教研成果作了适当地提炼。
一、把握编者的教学意图,选择教学内容
某个文本,处于一套教材中的某一个特定的位置,一定有其独特的价值,即教材编写者之所以把此文放在此处的目的。教师要十分清楚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不仅要从作者的理解出发,更要从编者的意图出发来选择与确定教学内容。
如何把握编者的教学意图呢?
1.单元导语
教师在备课时就根据这个凭借,认真分析每篇课文,看彼此之间有哪些相同的知识点和不同的知识点。确定了单元的重点,抓住了各篇的难点,教师已经较准确地确定了教学内容。
如以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怀念和赞美故乡:《古诗三首》《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对家乡之情作了诠释。单元提示是:阅读课文,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单元提示明确告诉我们,教学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表达方式。教学这个单元时我们就应该把这些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2.问题泡泡
这些“泡泡语言”总是在课文的关键处提示引导、点拨帮助,并延伸到了语文素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重视和运用这些聪慧的“小精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人教版三年级《赵州桥》一课,问题泡泡在“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过渡句旁,提出“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这些“泡泡语言”,其实是隐含了许多关于学习方法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际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方法。初步了解总分段式和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等。我们教学时就要重点落实这些目标,引领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与方法。以此为教学内容展开教学是最简单的办法,也是最容易实现高效课堂的最佳途径。
3.课后习题
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把课后习题作为体现教学目标、训练重点、教程编排、教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来考虑。
如在《颐和园》中编者在课后安排了四道练习,仔细分析,无论哪个题目,都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都直接指向课文中心,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所以,我们只要反复推敲课后练习的编排意图,就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二、抓住课文的特有的语言现象,选择教学内容
语文学科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应该有别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要得意,更要得言。我们不仅要关注文本“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所以,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准确地捕捉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这些语言现象就是我们所要选择的教学内容。
1.关注有规律的语言现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现象很有规律,表现得极其丰富,语文教学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外,更要关注语言的吸收和积累。
如《花钟》第一自然段描写了不同的花在同一天里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一段除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移情的观察角度、多样化的表达方法,仅就“时间”的写法来说,就有几点值得学生注意:一是按时间顺序写,这才便于读者想象成“花钟”的开放;二是用上了“左右”,使表达更加准确,而且有的加上“左右”,有的不加“左右”,避免了累赘重复;三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有变化。这三点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很有价值,如果让学生细细品味,可以学到汉语表达方式的许多规律。课堂上,作为引领者的教师就要能有意识地发掘这些有规律可循的语言现象,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学习。
2.关注“陌生化”的语言现象
“陌生化”语言是指在阅读实践中,遇到的看似不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事理却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的语言,这些语言不受常见的语法规范的限制和束缚,并且作为文本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给人以新颖、强烈的审美刺激。我们在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时不要错过。
如我在上《慈母情深》一课中,就让学生从“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发现了其中的语言规律,通过感悟使学生明白了将“我的母亲”倒置,并进行多次反复,所起到的表达效果是给人一种慢镜头的感觉,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让学生先充分的品尝语言文字,再进入文本的内涵世界,透过语言文字发现其背后隐藏着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使学生真正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感悟到这种言语形式的精妙。同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模仿着说一说写一写。可见,抓住这一个变式句,语言形式和人文情感也就双赢了。
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
课文中要教的内容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师,选择与确定教学内容时心中一定要装着学生,要尽可能准确地估计学生的真实水平,只有当教师对这一切了如指掌时,教学才有可能游刃有余。
1.学生难懂的,有疑虑的地方应确定为自己的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把学生难懂的、有疑虑的地方确定为教学内容。正如钱梦龙老师那样尽量做到: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
比如在《白鹅》这课中:
师:还从哪些地方读出白鹅的高傲?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中的“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咬你一口”的毫不相让感受到。其他动物见到人就躲闪,而它居然不害怕。
师:谁对这句话还有补充。
生:我从这个竟感受到鹅的步态的高傲。
师:对呀,不仅动口还动手呢。难怪作者说:鹅的步态更是傲慢。这段还有哪些句子让你触摸到它的高傲。
生:我从“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鹅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鵝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感受到。步调从容、大模大样让我仿佛看到鹅高傲的走路的样子。
生:对,通过与鸭的比较,我更能感受到鹅的高傲了。
师:什么是净角,知道吗?
生:(愣住,使劲摇摇头)
师:(出示图片)净角是京剧中的一种角色,指花脸,一般是指那些声音大,很威武,很高傲的男子,我们一起看看净角是怎样出场的。
在这段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敞开心扉谈出自己的感受、理解、体会,在生生碰撞中习得语言。不难看出,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老师在学生难懂的地方、有疑虑的地方下足了功夫,抓住了关键,才能在课堂上“牵一线而动全身”。所以整节课教师操作游刃有余,学生收获颇丰。
2.学生容易错、容易忘的内容应确定为自己的教学内容。
课文中有很多知识点学生容易错、容易遗忘,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学”的机会,让更多学生可以有能力“多学”。
比如:在《白鹅》这课中:
师: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用手指告诉我读了几次,老师来考考你们,检测一下这些词语你们都对了吗?谁接受考验。请看第一组:(出示: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 架子十足 一日三餐)
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这些数字成语。
师:餐是生字,拿出你的手指头写写餐
师:接着看第二组:净角 看守 大模大样 从容不迫 供养不周
谁来读。开火车读。带点字都是多音字,你能读准它吗,谁来读。我们这样开火车读一读。读到哪儿就看到哪儿。其他孩子竖起耳朵认真听。他读对了没有,可要听仔细了。
生读(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正音,读到供养不周时,好几个孩子读第四声)
师:供不仅是个多音字,而且是个生字。它有两重读音,当它读第一声时。读第四声时表示。出示:
gōng 供给;提供某种有利的条件
gòng 奉献 祭祀用的东西 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
师:第三组词语对于我们而言,挺陌生,现在的人也很少用。不知道你们能不能读对呢,谁敢一个人试试。
第三组:难读的词语
侍侯 窥伺 譬如 堂倌 狂吠
(学生读的很吃力,老师进行正音)
《白鹅》这课教学中。老师针对这篇课文四字词语多,多音字多,生僻字多的特点。根据学生在读音上、字形上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把课文分成了三组:这三组词语很有特点:数字成语,带多音字的词语,生僻词语。找准学生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使教学很有针对性,也非常有必要。这个内容的选择的确是学生必须要学的。而这一设计使检查读音这一环节不是成为摆设,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节,为教学增色不少。
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练就一双慧眼,在语文教材的密林深处,发现课文的教学价值,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只要抓住了教学内容这个基点,生本课堂一定散发出知识魅力的芬芳,学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郑伟,浙江永嘉县瓯北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