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对话描写
2018-08-24王庆忠
王庆忠
在写作中学生能运用好对话描写,不仅可以渲染气氛,揭示人物性格,还可避免呆板的平铺直叙,使文章生动活泼。但有些同学不能很好地运用,再加上标点符号,特别是引号的使用混乱,使对话描写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叙事不清、层次混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学生进行了以下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变换对话描写的格式,避免形式单一、呆板。如一位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到:
……老师说:“你怎么了?”我说:“我有点头疼。”老师说:“快去医务室看看!”我说:“不用了。”老师说:“不行!”说着,就扶着我走向医务室……
形式单一、呆板,句子不够简练。要克服这种缺点,可有意变换一下对话的形式。(注意标点的变化。)对话形式可分以下几种:
1、提示语在前。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
2、提示语在中间。“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3、提示语在后。“快救克莱芒!”船长喊道。
4、不用出现提示语。有时为了使行文简洁,突出紧张气氛,如果根据上下文能推断出说话人是谁,或没必要知道是某一具体人说的话,就不必写出说话人。如:……黑暗中人们听到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炉子怎样了?”“被海水淹了。”“火呢?”“灭了。”“机器怎样了?”“停了。”……
二、如果对话的句子较多,或是有多人对话,可以把说的每句话各成一个自然段。这样可使对话层次清晰,一目了然。如:
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你觉得谁能代替你呢?”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
“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好吧,我相信你,就照你的意见办!”
上面悼公和祁黄羊的对话,一个人的话占一个自然段,层次非常清晰。如果把他们的对话放在一个自然段中,就会使人感到眼花缭乱。在这方面很多小学生的习作练习之中都有这方面的问题,作为教师而言应当在习作练习的过程中注重强调习作内容的层次感和错落感,让学生能够明白读文章一目了然的感觉,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恰当使用一些表说话人的神态、语气、动作、心理等的词,可以揭示人物性格,渲染气氛。如:
“那只羚羊哪儿去了?”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了?”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起来。
以上加点的词,突出一种紧张气氛,刻画出妈妈的重财轻义和我因惊吓而紧张、害怕的心理。类似于这样的词语加入能够在描写人物对话内容的时候凸显出一定的人物心理,这样会让学生的对话描写更为逼真,也更符合人物性格特点。
四、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等,使语言个性化。避免千篇一律的“学生腔”。
如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到:
奶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一定要努力学习,做个德才兼备的跨世纪人才!”
让人一看,就有种失真的感觉。一个目不识丁的老人,能说出这么一番“宏论”吗?这显然不可能。
五、人物语言要生活化,口语化。不要使用过多的长句,句中也尽量避免使用成语、典故、修辞等。文学作品一定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强调的是真实性,在小学习作练习之中,教师也应当要强调学生的对话描写要贴近于生活,让每一个人物的语言都能够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的对话描写更具感染力。
以上几点,教师可针对性地让学生做些片段训练,然后再把这种能力运用到写作中去,学生的习作也许会有明显的改变。
王慶忠,山东曹县倪集街道办事处高楼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