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文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2018-08-24郑学宝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题。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原因,很多农村学校的初中生在见闻阅历、知识储备、语言表达、思想认识等方面都远不如城市学生,再加上教师作文教学方法老旧,造成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物、主旨不明、胡编乱造、千人一面等现状。难得看到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有农村特点的作文。作文的练习局限于课内,忽略课外、社会这一大舞台;只重视习作的结果,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平时不重视生活素材、语言的积累,待到作文时,腹中空空,为了应付,只好胡编乱造或干脆抄袭了事。针对这些问题我根据农村初中生的特点,结合作文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基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农村生活丰富多彩,到处都有充满泥土气息的、独特的农村事物,如:绿水青山、小桥流水、黄昏炊烟、农妇村姑、春种秋收、采茶扑蝶、钓鱼摸虾……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抒写的话题。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认识、感受丰富的生活,不断扩大写作领域,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象力就丰富了。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准备一个札记本,要求他们把在生活中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或有意思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篇幅可长可短,可以成文,也可以是个片段,形成习惯。每月开展一次作文素材交流会,或传阅札记本,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还可以进行评比,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
同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素材。在阅读中积累哪些素材、内容呢?既要积累生活经验、科学常識、思想观点,又要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写作知识和方法。这样就能为写作增加丰富的知识积累、文化积累。因为,一定量的阅读是学生获得写作范式的必由之路。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阅读有方、读书有得。
二、创新教法,加强写作指导
农村初中生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能改变,但经常在教法上探新路却是每位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做到的。
1、教师应身先士卒。许多语文教师教人作文自己却不会作,虽然现在的教材都是名家妙文,但对于农村初中生而言却是遥不可及。他们不会去自主欣赏,而老师的文章学生是乐意学的。因此老师自己先作一篇来谈其中包含的生活体会,写作技巧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2、仿写作文,拓展写作路径。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为了诱发兴趣,要给学生以写的自由与自我表现的机会,还要运用评价激励机制,多肯定成绩,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3、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文章。那么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本人认为:平时教学中一些课讲解时,做好引导,比如沈复的《童趣》一文就极富想象力,蒲松龄的《山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无不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在教学中应好好利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而发挥想象。
4、创新思维的引导。作文教学是语言和思维的综合训练,而农村作文训练依旧是重语言轻思维的训练,从语言到语言,致使学生思路闭塞,习惯依葫芦画瓢,移花接木,习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千篇一律。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泼的作文训练,想象作文和续写作文就是能使学生思维充分的展开的训练方式。如一块红砖的作用、一支铅笔的作用,同学们自由的想象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其作用是不同的。再比如《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学习之后,请大家续写于勒的命运。这样的习作训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拓宽了习作的道路,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切实抓好课外活动,厚积薄发
课外活动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问题是开展什么样的课外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对生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的目的。
(一)校外课外活动
校外课外活动的天地是极广阔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把自己与当今的世界、自己生活的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些先进单位、个人、专业户,一些名胜古迹,教师都应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走出去,指导学生观察。形式可以多样灵活,有全校性的、有班级的,有小组的,也可以有个人的。让学生开阔眼界,接触社会,熟悉生活,了解自然,认识新事物、新现象。通过接触实际提高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
(二)校内课外活动
1、班会。叶圣陶先生认为“说话训练”是激励学生“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个“总枢纽”,才能有效带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堂上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以外,还要利用课外活动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说话训练。班会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不但使学生主动“说”,而且组织能力方面也得到很好的锻炼。
2、听报告,举办讲座,收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学校、年级、班级应根据实际有计划地经常性地组织些专题性的讲座,内容可以结合年级的课文作必要的拓宽和加深。还可以请英雄或者模范讲事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等方面等教育。“红旗下的讲话”“开学典礼”和“捐资助学仪式”,语文教师也要当作语文课外活动来抓,提出明确要求。
3、竞赛。初中生往往有上进心,不甘落后。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来提高学习积极性。实验证明,竞争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之一,我认为个人之间竞赛优于团体之间的竞赛。语文的竞赛内容,包括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语文基础知识比赛,诗歌散文比赛,作文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应有计划地开展。赛后要总结评比,以精神鼓励为主,辅以适当的物质奖励。
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习作評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等等。并且让学生人人办了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完了以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了更加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总之,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去辐射自己的感性认识,并能把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
五、探寻和采用多向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主要是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两方面。思想评价着眼于观点、主题的评价,写作特点、文体结构、布局等技巧的评价。教师的评价着重于写作的生成后果或写作后的讲评,忽略了学生写作前后的思维、情绪、情感的评价,课程改了,但写作标准、评分标准没有多大变化。而且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学生的思维、情感体验、情感经历呈现丰富多变性,传统的评价机制却相对滞后、单一、操作性不强。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写作实践中努力探求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标准,多角度多方面地评价学生作文,以推动作文教学的改进。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尽量最大可能寻求多种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办手抄报、编印优秀习作、开办习作展、参与学校各项活动报道等;并给学生一定的形式多样的肯定、表扬、奖励,让学生建立写作自信心,获得成功感,并在整个作文教学中保持高涨的写作热情,为提高写作水平提供思想上的有力保证。
要走出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境并非易事,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才会闯出一番新天地。
郑学宝,山东济南市章丘区官庄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