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的前提是读懂诗作
2018-08-24付玉婷
由于时代和学识原因,我们高中生都很害怕古诗词类的鉴赏。可是,通过平时的阅读积累和考试的历练,我认为古诗词鉴赏,尤其是考试中的古诗词鉴赏,前提是要读懂诗作,然后依题答题。如做下面这道诗词题:
送子由使契丹 蘇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题设一: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题设二: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认真看完题目后,根据注释以及我们的积累,知道这是送别诗,子由就是苏轼的兄弟苏辙,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理。首联点题,兄弟离别。此联“那因远适更沾巾”还化用了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句意,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颔联劝勉。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其中的“驿骑”原指驿站快马,这里代使臣;“凌风雪”写路途的艰辛。下句鼓励兄弟不辱使命。颈联嘱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不要忘记故国。此时,苏轼任职杭州,所以诗人在下句就这样写。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指子由,是要告诫子由,出使北蕃,不可追求盛名,须谨慎。用李揆故事,殷殷盼归,又以国家利益为重,这样写使诗句警精而含蓄。写的是寻常送别、兄弟之情,却明国家之大义,是抒写爱国情怀的典范之作。通过诗词及写法,我们更加清楚苏轼的性格特点,那就是:乐观、洒脱、注重亲情更显家国情怀。
有了这些理解,回答上面的题目一定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付玉婷,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