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举制与唐诗的关系

2018-08-24李德刚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诗赋科举制唐诗

在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均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玄宗天宝年间,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因为封建帝王此时对诗歌的提倡,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当时文人对诗歌创作的重视,而又因为科举制是于隋朝固定下来,先于唐诗作为科举考试手段,因而按表面时间先后,似乎也是因为科举制的发展而推动了唐诗的发展。

然而,以我看来,这恰恰颠倒了科举制与唐诗的发展关系,如果说科举制之于唐诗有所作用的话,那也只能说是一种背反关系。

其实,唐朝诗歌能获得空前发展,其原因是多元化的。首先,一种文学艺术出现和它的繁荣是和当时的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唐朝之所以出现诗歌的繁荣,就是由于当时唐朝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唐朝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封建社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配合这种繁荣,表现在文学作品上就是唐诗的繁荣。其次,唐诗的繁荣也和当时出现了一大批的诗人,上至皇帝,下至黎民整个社会以作诗为荣的局面有关。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风格来反映现实生活,使唐诗能够突破六朝门阀的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浮靡文风,丰富、充实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魏晋以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渐趋成熟。隋统一后,促使南朝的绮丽文风与北朝的质朴风格相融合,这都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就考试原则而言,诗赋以试本可以有许多个人的自由发挥,但用命题的方式作诗,刻板而束缚,“用韵平仄皆有一定之规,又需在既定格律中表达思想感情,抒写景物,创造意境,确为不易。”﹙任爽《唐朝典制》﹚久而久之,不免造成“文格浮薄”之风,积弊丛生。正如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所言,省试诗又有与讲究风骨兴味、异彩纷呈的唐诗背道而驰的地方。诗者,吟咏惰性也,自有别材别趣。而省试诗题目呆板迂腐、规则死板繁琐,又有诸多禁忌,当然难以展现诗人的真才实学和生动真实的性情,于是就出现了“全部唐代省试诗中只有一首半好诗”的说法。这种创作自由的扼制与思想发挥的禁锢只能使当时文人的创造力大大降低,创造热情大打折扣,又何谈科举制的发展刺激了文人对诗歌创作的重视呢?

虽然科举制对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正是这种作用就思想意识而言则带给了唐代社会的一种歪曲了的价值观念以及一种奴性意识。诗歌在当时已然成为了进入仕途的有效的途径,一般学子唯有善于此道才有希望改变自己的前途,并因此而影响及其平时为应试而准备的练习诗作,产生某些不良作用。而这种观念与意识又怎能培养出真正的“诗人”?为了登攀仕途,文人们不得不在科举制的威迫下搜索枯肠,附庸文雅,以求获取诗人之美誉,而这种情况不可能提高诗的水平,相反,却是把诗引向歧途。但是在以科举制为表现的专制制度高压下,文人才子在思维领域的其他方面的发挥受到钳制。

而究其時间,在唐代科举制采用诗赋取士而达完备之前,唐朝诗歌已达繁荣之期,一大批才华横溢、各具独特风格的诗人已如群星映照,相互争辉。孟浩然之气势磅礴,岑参之情切动人,王维之诗画互映……无不体现出这颗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灿烂。而唐诗中最负盛名的李白、杜甫早已在诗坛上卓有成就,他们的诗赋代表了唐诗的精华,是唐朝诗歌艺术的高峰,但两位伟大的诗人却都未成为以科举制为表现的专制制度下的奴仆,李白对于权贵的腐朽骄纵,作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宣称;杜甫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唱出了“朱门酒肉臭路,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

正是因为诗歌在唐代社会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才使封建统治者拿它来做专制统治的工具。所以与其说科举制的发展促进了唐诗的发展,不如说唐诗的发展先于科举制的发展而后又受到科举制的钳制。

在唐诗与科举制的关系上,大多在论述科举制对唐诗的影响时主要持肯定意见,认为科举制推动了唐诗的发展。比如南宋诗论家、诗人严羽认为“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的观点就影响深远,而笔者斗胆认为科举制之于唐诗是相悖的。是否言之有理?还请批评指教。

李德刚,山东安丘市第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诗赋科举制唐诗
“诗赋不必寓教训”与“文学的自觉”关系讨论
熊亨瀚:用忠诚血写信仰的诗赋
“科举”
晚清科举制度变革考
游滕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