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婆送福

2018-08-24文耀华梁红

三月三 2018年3期
关键词:邕江圩镇花王

文耀华 梁红

花婆节又称花王节、花王圣母节,流行于广西壮族聚居地。

在壮族农村,结婚生孩子后,都要在卧室床头设立一个花婆神位,用从野外采摘来的花枝扎成“花盘”,祈求花王保佑小孩健康。新生儿出生至满月,要天天供奉“花神”。

而在广西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流行的花婆节,则有另一番演绎。

蒲庙镇有座古老的花婆庙(现己濒临坍塌),花婆庙与蒲庙镇有着极深的渊源。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银枕峰下,邕江河畔,有几棵大榕树,树冠遮天蔽日,树下凉风习习,路人都喜欢在此歇脚休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树下出现一位头发花白、慈眉善目的老婆婆摆摊卖粥。这位老婆婆善良又热心,慈悲为怀,不管路人有钱没钱,总会送给一碗热粥喝。说来也真神奇,人们喝了老婆婆的粥后,不但能充饥解渴,还能健体强身。就算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痧、奇疾怪病,一喝也准好。很多人自从喝了老婆婆的粥后,就沾上了福气,这就是所谓的“粥福”(与白话“祝福”谐音),从此家业兴旺,老少平安。至于老婆婆是从哪里来的,有几种传说:一是发大水从远方冲来的木菩萨变的;二是乘着神仙铁拐李抛在邕江的仙葫芦飘来的;三是天上的花仙子下凡变成的。人们也不知道老婆婆叫什么名字,只是见她平常头上爱戴着鲜花,也时常喜欢把鲜花送给过往的路人,因此管她叫“花婆”。由于花婆的出現,四邻八乡的人们都喜欢迁来这里居住,渐渐地居住的人越来越多,这里就成了一个圩镇。后人为了纪念花婆,为她建了一座小庙,名日“花婆庙”。花婆庙香火很旺,四面八方前来上香的人络绎不绝。这里紧傍邕江,面朝仙葫半岛,交通方便,盛产优质白糖和大米,是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圩镇,花婆就是这个圩镇的始祖。为了缅怀花婆,人们就把圩镇的名字称为“婆庙”;也有传说花婆庙是木菩萨浮水漂来而成庙的,故称“浮庙”。因为当地口音变化,久而久之,最后就成了“蒲庙”。这也是蒲庙古镇的由来。

蒲庙镇纪念花婆的祭祀活动一般与每年的开圩纪念日(农历三月十二)庆典一并进行。花婆节庆典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民间祭祀、花婆送粥、放河灯、抢花炮、水上民歌对唱、含火犁头、八音表演、舞龙舞狮、方块队巡游、粤剧演出等,最后还在广场上安排了百家宴,宴请街坊邻居、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文化传承人等,共享美味佳肴。

花婆节最吸引人的当数花婆巡游和喝花婆粥了。在花婆巡游队伍前的“花婆送福”车上,手捧两束花的“花婆”半坐着,其左右两侧分别凌空站着童男童女,男孩拿着莲花灯,女孩则手拿花婆送粥碗。

“花婆送粥”,首先是集千家米,然后是送千家粥。庆典之日,蒲庙镇行人络绎不绝,车水马龙,人们都争相接受花婆的“粥福”。由十几个人头戴花婆慈祥造型面具,身穿民族服装,对路人免费分派粥品。每每勺满一碗,谓之“满足”。蒲庙镇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吃了花婆粥,一生都有福”。一碗淡淡的花婆粥,满盛着温暖、健康、感恩、和谐。在这个充满浓郁民俗气息的“花婆节”里,每一位参与者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猜你喜欢

邕江圩镇花王
广东:谋划开展美丽圩镇建设项目6327个
推进美丽圩镇建设研究
——以广东省罗定市圩镇建设为例*
流动的秀美“壮锦”
邕江色彩
永恒的微笑
近代广西左右江流域圩镇变迁动因探析
花王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之路
花王推出可提升衣物吸水性的柔顺剂
日本花王落户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