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力中国经济创新发展
2018-08-24周路菡
周路菡
大数据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能够带动技术研发体系创新、管理方式变革、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数据融合和协同创新,使传统产业“开新花、结新果”。目前,我国大数据产业政策环境持续向好,中央强调要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将帮助我国利用大数据在增速换挡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构建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进而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大数据产业有助于提升我国的传统产业,全面推进这些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
事件
国家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会议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会议强调要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此次会议对国家大数据战略再次进行重点强调,指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未来行业政策环境有望持续向好。会议指出,目前我国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我国应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坚持数据开放、市场主导,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培育造就一批大数据领军企业。
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大数据的发展。从2015年起,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具体实施方案。目前,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将为大数据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015年9月国务院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顶层设计完成;
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率先发布《关于组织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重大工程的通知》,随后环保部、国土资源部、林业局、交通运输部、农业部等多部门均推出了具体行业的大数据发展意見和方案。
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促进大数据发展,同时行业细化政策不断落地。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网信办、科技部等部门均出台大数据发展相关意见和方案。同年12月工信部正式发布《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016年1月,贵州省通过了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这也是我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该条例将大数据产业纳入法治轨道,以立法推动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对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016年10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发函批复,在京津冀、珠江三角洲、上海市、河南省、重庆市、沈阳市、内蒙古七个区域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这是继贵州之后第二批获批建设的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旨在推进在大数据制度创新、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大数据创新应用、大数据产业聚集、大数据要素流通、数据中心整合利用、大数据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试验探索。
2017年1月,工信部又发布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目标。根据规划,到2020年,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30%左右,同时制定了产业发展重点任务和多方面的保障措施。
2017年1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组织实施2018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通知》,以加快推进“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以支撑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
大数据是人类自身创造的资源,已成为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从一定意义上说,谁掌握了大数据、用好了大数据,谁就能在未来发展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业内专家普遍表示,我国已经构建起良好的大数据产业政策环境,不但明确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同时还给予了相应的保障政策,这将促进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应用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背景
大数据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
当今,大数据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实现决策优化、提高运营效率、精准营销等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成为政府提高服务效率、制定政策方针、实现资源共享、防范金融风险等有效的决策工具(见表)。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我国大数据国家战略正在加速落地,大数据产业也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由2014年的767亿元,增长至8228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48.5%。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预测,到“十三五”末,大数据产业的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目前,大数据资源、大数据存储和运行维护、大数据分析应用、大数据安全将在“十三五”期间成为大数据产业最重要的发展领域。这四大领域将成为未来重要的产业创投热点。
目前,我国大数据产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以北上广深为核心区域分布。这些地区依托坚实的信息技术产业基础,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地方也吸引了众多初创企业加入到数据技术研发、数据应用服务中。另外,通过政府大数据产业政策引导,以贵阳、武汉、重庆为核心的中西部地区积极发力大数据产业,也汇聚了一大部分大数据企业,力图占领大数据产业制高点。
其中贵州是国内率先重视、发展并开拓大数据新业务的主要阵地之一,这个地处西南一隅、传统意义上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大数据产业正风生水起。贵州享有低成本的电力资源及凉爽有利的气候因素,贵州省在全国率先筹建省级政府数据统一汇聚、共享、开放和交换平台——“云上贵州”系统平台,率先形成省、市、县三级政府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的数据共享共用新格局,大数据应用逐步展开。云上贵州的主要产品包括:系统平台云服务、数据开放平台、数据共享平台和云上贵州APP平台。目前系统云服务方面7朵云(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旅游、工业、电子商务、食品安全)、41个应用系统已经成功迁移到云上贵州平台。
同时,云上贵州积极搭建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推出了投融资服务。组建了云上贵州基金管理公司、贵州大数据金融投资公司等,发起设立贵州云上贵通大數据产业引导基金、大数据产业母基金和大数据天使投资基金,与高瓴资本、红杉资本、IDG等知名资本开展合作。
2017年2月,贵阳经济开发区启动大数据安全产业示范区和国家级大数据安全靶场建设,先后建成贵安数据中心和贵州省互联网交互中心。这些项目推动军民融合企业主动应用大数据,加快军民融合企业信息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2017年12月13日,贵阳市政府与华大基因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贵阳市建立大型样本库、数据库及数据清洗产出解读平台,建立贵阳健康大数据“云平台”。双方将共同成立基金和产业平台,孵化、引进、培育数据应用及相关健康医疗服务主体,做大贵阳市生命健康服务业。
被喻为“21世纪钻石矿”的大数据正在改写贵州的历史。
贵州省实施大数据战略,为信息通信业快速发展带来了政策红利。华为、苹果、腾讯等众多知名企业相继落户贵州,刺激了信息通信业业务的旺盛需求,驱动了行业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助推了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发展生态。另外,贵州联通、贵州移动等通信运营商利用自身的数据优势,建立了大数据中心,搭建大数据运用平台,推动大数据与旅游、交通、医疗、金融等行业深度融合,助推大数据产业发展。
贵州的大数据战略也在迅速帮助中国的企业走出国门,奔向世界。2017年6月,贵州省在印度班加罗尔举办大数据发展推介会,主要是让印度丰富的软件信息服务资源和人力资源与中国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资本实现对接。这个推介会在印度刮起了一场贵州“大数据旋风”。一方面,贵州希望能在素有“小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寻求到技术和人才等领域的合作;另一方面,贵州的市场对于当地来说,有着极大诱惑力。2017年11月30日,云上贵州(班加罗尔)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挂牌运营,据悉,云上贵州(班加罗尔)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将开展四个方面的合作:首先,将围绕大数据产业开展核心技术、数据分析、建模开发等方面开展研究;其次,将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根据国内信息化需求,提供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第三,将开展IT人员培训,引进印度信息化高端人才到贵州开展培训,部分省内高端人才也将去印度深度学习、合作;最后,将印度信息化产品优秀的解决方案引入中国,部署到云上贵州平台。
焦点
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发掘和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随着数据的大量积累以及分析手段的提升,金融、医疗、制造业、物流、交通等领域将开始借助大数据的力量实现转型升级。此外,汽车、教育、游戏、旅游等行业也将会在大数据的促进下,产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并因此保持发展活力。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宽带中国”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措施,并积极布局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完善、宽松的政策环境和产业生态还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互联网和科技企业,这些都为我国数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比如贵州省经济并不发达,“扶贫”一直是该省的攻坚任务。但是,贵州省找到了科技含量甚高的“大数据”产业与“扶贫”事业之间的桥梁。通过积极建立“大扶贫”数据交换机制,贵州省多行业、多部门均可通过“云上贵州”平台接口,实时与“扶贫云”交换涉及扶贫的数据,做到线上实时动态更新,形成部门互通、上下联动的“扶贫大数据”。可以说,“大数据”成为了“精准扶贫”的利器,这种大数据功能的“强”与基础实力的“弱”不但不矛盾,反而是当地的物质贫乏所滋生出的需求。
大数据应用平台公司货车帮是这个领域的佼佼者。通过大数据,货车帮可以实现国防运力实时调遣。作为全国最大的公路货运信息平台运营商,“货车帮”掌握着300余万名货车司机的信息。四川九寨沟发生地震时,“货车帮”实时调动位于九寨沟县方圆200公里内的4706名司机,作为救援行动的后备力量。
再比如内蒙古全区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已经建设了稀土、煤炭、电力、乳业、草业、农牧业、药材等大数据平台,积极培育呼和浩特乳业大数据、蒙草抗旱、包头稀土交易所、内蒙古资源网等大数据企业,有效发挥大数据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在云平台上同步部署开展政务服务、宏观经济、农牧业、工业、能源、健康、教育、信用、水利、精准脱贫、智慧交通、智慧旅游、平安北疆、绿色北疆等重点领域大数据创新应用,先期形成14朵具有内蒙古自治区鲜明特色的亮丽之云。
上海大数据交易中心于2016年4月成立,承担着促进商业数据流通、跨区域的机构合作和数据互联、政府数据与商业数据融合应用等工作职能。现在交易会员已有20余家,每天交易量3000万条左右,中心还牵头成立了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支撑开展政企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公共数据开放流通、分析与处理、共享交换标准、大数据资源与服务确权估值建模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
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并且将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2017)》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168亿元,预计2017年—2020年仍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调查显示,目前近六成企业已成立数据分析相关部门,超过1/3的企业已经应用大数据。大数据应用为企业带来最明显的效果是实现了智能决策和提升了运营效率。从市场细分领域来看,大数据软件和服务比重呈上升趋势,硬件比重逐年减少。
未来的IT产业发展将围绕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展开,除了专业的IT技术和服务外,像O2O、导航、移动支付等日常IT服务背后,都有大数据作为支撑,其本质就是大数据服务。这意味着,目前现有的IT技术和服务将向数据化服务演变,这将为IT服务业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启示
唯有实现数据流通,才能打破行业信息壁垒
数據源是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基础,核心所在。随着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数据资产已经成为了核心资源,数据被誉为“未来的新石油”。中国作为数据生产大国,核心资源优势明显,为大数据应用奠定了基础。
中国大数据资源非常丰富,涉及金融、电信、社保、房地产、医疗、政务等部门,也包括电力、石化、气象、教育、制造等传统行业,更包括电子商务、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数据。然而,大量数据孤岛的存在,制约数据流通,商业价值变现受阻。唯有实现数据流通,才能打破行业信息壁垒,优化提高生产效率,深度推进产业创新。数据交易应用而生。
目前,我国现有的数据交易平台包含三类:一是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为代表的交易平台,包括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武汉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等;二是以产业联盟性质的交易平台,以中关村数海大数据交易平台为主;三是专注于互联网综合数据交易和服务的平台,如数据堂、京东万象、发源地、数据宝等。但是现在可以进行交易的数据还未形成规模,目前可交易数据资源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互联网巨头、三大运营商等手中。具体包括各大政府机关、BAT、行业数据源提供商、企业数据源提供商、物联网数据源提供商、移动联通电信三大数据源提供商以及第三方数据服务企业(如数据堂、九次方)等。
为了更好地打破行业信息壁垒,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多项大数据相关扶持政策,以促进大数据资源的协同利用。
目前,贵州省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上线运行,面向公众开放了13个省直部门数据资源,在全国率先开放省级政府可机读活数据集,有效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了政府部门数据无缝交换。2017年12月,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与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达成共识,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将接入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数据,共同拓展商业数据模块开发空间。
河南省在2016年10月8日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发函批复的第二批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称号。河南省依托技术优势和产业聚集优势,相继出台多项大数据产业政策,在布局“一核多园”的大数据空间格局、构建政务数据共享平台、落地大数据创新平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辽宁省沈阳市将在浑南区、沈北新区、铁西区等区域打造沈阳大数据产业带和2至3个大数据示范园区,培育大数据行业龙头企业10家,大数据产业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引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建成一个国家级工业大数据示范基地,引领沈阳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慧产业先导区、充满活力的区域性大数据集聚区和全国智慧城市群典型示范区。内蒙古在2016年10月被国家正式列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以呼和浩特市大数据作为平台,在政府大数据、金融大数据、征信体系建设、大数据研究院、大数据产业基地等相关领域展开全面合作。通过数据资产运营手段,盘活政府数据,释放数据价值。内蒙古自治区在大数据基础设施、园区建设、大数据平台等方面已初见成效。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正在设立大数据发展研究院、大数据产业联盟、大数据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建立健全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推动大数据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当前,大数据碎片化现象比较突出,一方面,很多公共数据仍然沉睡在单位机器里、库房里,由部门单位私享,“养在深闺人未识”;另一方面,各类数据中心、信息中心应运而生,但标准不一。未来我国各级政府还需要下大决心解决这些问题,让大数据成为真正意义的大数据。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推进数据开放共享,逐步构建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同时要探索推进制度创新,积极发展大数据服务和大数据交易,促进大数据资源的流通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