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定辉煌的瞪羚企业
2018-08-24姜疆
姜疆
我国高新区的瞪羚企业中,有60%以上分布于高技术制造业或高技术服务业。而瞪羚企业的科技活动投入强度和内部研发投入强度均高于高新区企业的平均水平,并且其新产品产值占工业产值的42%,新产品销售收入在整体销售收入中占到35%。这些情况均表明,高新区的瞪羚企业正在以高水平的科技活动投入与产出引领高新区的创新创业。《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瞪羚报告》)揭示了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新趋势。
事件
瞪羚企业跨越企业“死亡谷”
瞪羚,乃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十种动物之一,体型小但反应敏捷,即使在猛兽的追逐下,也往往能绝境求生!而“瞪羚企业”,则通常是被业界看作创业后跨过死亡谷,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形象称谓。它们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特征。
一方面,“瞪羚企业”是新兴产业的引领者;另一方面,“瞪羚企业”是传统产业颠覆式变革的引领者。《瞪羚报告》指出,“瞪羚企业”往往不受传统产业旧规则、旧模式的约束,对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更具洞察力,因此更容易建立起符合市场需求和创新规律的新规则、新模式,并最终引领整个行业发生颠覆式变革。
“瞪羚企业”这一概念最早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的。“瞪羚企业”指成功跨越创业“死亡谷”后,商业模式得到市场认可,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的创新型企业。“瞪羚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特征,通过推出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应用新技术、拓展新市场、创建新模式或构建新业态等方式,实现高速成长。
所以, 一个地区的“瞪羚企业”数量多少,被视为某一地区的创新活力强弱的晴雨表,数量越多,灵气也越多,其发展速度越快。全球发达国家都将“瞪羚企业”作为衡量区域创新创业发展的指标:美国《硅谷指数》多年将“瞪羚率”作为反映美国硅谷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每年发布《创业企业一览》(《Entrepreneurship at a Glance》),持续跟踪欧美各国“瞪羚率”变化趋势。
自上世纪90年代提出“瞪羚企业”后,“瞪羚企业”一直备受各界关注。我国作为全球创新图景中的一员,瞪羚企业的成长状况如何,能否为经济发展释放更多创新动能呢?科技部火炬中心与长城战略咨询持续多年联合发布的《瞪羚报告》,勾勒了目前我国高新区内瞪羚企业的整体状况。
背景
瞪羚企业在我国的发展
自2003年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率先实施“瞪羚计划”以来,到2010年后,我国多个地方政府和高新区相继出台并实施了支持瞪羚企业的相关政策,2014年以后,全国范围内又迎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时期,其瞪羚企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且越来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备受企业界和各级政府的重视。
2017年11月3日,科技部火炬中心与长城战略咨询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瞪羚报告》新闻发布会,揭示了2016年全国瞪羚高成长企业状况、地域与行业分布,还发布了“瞪羚企业高成长100强”等榜单。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瞪羚企业的区域分布广泛,拥有瞪羚企业的国家高新区共计132家,排名前十的高新区内积聚着超过半数的瞪羚企业。
2576家瞪羚企业共分布于132个国家高新区,占全国高新区总数的89.8%。其中,瞪羚企业数量超过30家的高新区有15个,瞪羚企业数量处于6~10家的的高新区有20个,瞪羚企业数量处于1~5的高新区有68个,另有15个高新区无瞪羚企业分布。
拥有瞪羚企业最多的前10名高新区分别是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广州、苏州、杭州、武汉东湖、西安、成都和天津。排前10名的高新区共拥有瞪羚企业1543家,占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总数的59.9%。
其中,中关村拥有瞪羚企业650家,瞪羚数量突出,占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总数的25.5%;上海张江拥有瞪羚企业271家,占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总数的10%;深圳高新区有瞪羚企业117家,广州拥有瞪羚企业111家,分别占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总数的4.5%和4.3%。
根據计算,国家高新区整体瞪羚率为2.75%,大部分高新区的瞪羚企业率在0.5%~3.0%之间。在147家国家高新区中,瞪羚率低于0.5%的高新区有9家,瞪羚率在0.5%~1%之间的高新区有21家;瞪羚率在1%~1.5%之间的高新区有21家;瞪羚率在1.5%~2%之间的高新区有15家;瞪羚率在2%~2.5%之间的高新区有13家,与国家高新区整体瞪羚率相当;瞪羚率在2.5%~3%之间的高新区有14家,瞪羚率在3%~3.5%之间的高新区有7家,瞪羚率在3.5%~4%之间的高新区有14家;另有21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率高于4%。
同时,相关负责人表示,瞪羚企业主要分布于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比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高新区瞪羚企业共分布在16个行业门类:其中制造业的瞪羚企业数量最多,达到346家,占总数的52.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瞪羚企业数量为788家,占总数的30.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瞪羚企业数量为221家,占总数的8.6%。
瞪羚企业共分布于56个行业大类,行业覆盖率达到58.3%。在有瞪羚企业分布的56个行业大类中,瞪羚企业数量位于前三名的行业大类分别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共有13个行业大类的瞪羚企业数量在50家及以上,共有21个行业大类的瞪羚企业数量在20家及以上,共有30个行业大类的瞪羚企业数量在10家及以上。
据统计,六成以上瞪羚企业分布于新技术产业。2576家瞪羚企业中有1697家从事高技术产业,占瞪羚企业总数的65.9%;高技术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有679家,高技术服务业有1018家,分别占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总数的26.4%和9.5%。其中信息服务业瞪羚企业最多,共772家,占瞪羚企业总数的30.0%。
那么,这些瞪羚企业的效益怎么样呢?《瞪羚报告》指出,瞪羚企业整体经营状况良好!平均营业收入规模为6.82亿元,高于高新区平均水平。
2576家瞪羚企业2016年总收入约17573.6亿元,其中最高收入为296.5亿元,最低收入为633.0万元,平均每家瞪羚企业的总收入规模为6.82亿元。瞪羚企业营业收入分布不均衡,其中,收入在1亿元以下的企业数量989家,占总数量的38.4%,收入大于10亿元的瞪羚企业414家,占总数的16.1%(更详细的情况见表格所示)。
启示
瞪羚企业可预见的辉煌未来
“瞪羚企业”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创新创业“土壤”,而发展起来的瞪羚企业不仅成为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也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这突出表现为:瞪羚企业不仅是创业中的佼佼者,还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典型代表。
新时代的创业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一旦试错失败,企业就会跌入“死亡之谷”。创业企业跨越死亡之谷后发展轨迹出现分化,大部分企业能够正常发展,长期保持中小规模,能对经济发展产生有限的带动作用;也有一小部分企业具备强劲的爆发力,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企业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的快速提升,成为高成长的“瞪羚企业”,引领行业的快速发展。
由于“瞪羚企业”是天生的创新者,所以从创办之时就具备了创新基因。不断创新释放的动能是瞪羚企业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纵观瞪羚企业发展历程,是一直与创新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技术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是保障其跨越死亡谷进入快速成长阶段的基础,另一方面它的迅速壮大需要依靠其战略洞见,探索并实施多维度的创新,包括推出新产品、提供新服务、打开新市场、创新内部管理体制以及构建新业态等。唯有如此,它们才能代表新经济的发展方向,成为区域經济中创新的先行者。
《瞪羚报告》显示,瞪羚企业科技活动投入逐年增加,瞪羚企业创新要素活跃:资金投入方面,科技活动投入强度达到6.2%,内部研发强度高达3.9%;人员投入方面,科技活动人员占比达29.5%;瞪羚企业积极投入科技项目研发,近四成的瞪羚企业设置了科研机构。瞪羚企业创新要素投入呈逐年增长趋势。
瞪羚企业科技活动投入呈稳步增长趋势。瞪羚企业内部研发投入支出347.4亿元,内部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92%。瞪羚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呈稳步增长趋势。瞪羚企业科技活动群体中科技活动人员占比较高,员工高素质化发展,高学历员工比重逐年增长。
同时,《瞪羚报告》显示,瞪羚企业创新活动成果丰富多元。瞪羚企业积极推出新产品,新产品产值不断提高。高新区瞪羚企业的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逐年提高,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2016年同比增幅分别为15.0%和12.6%,2013—2016年三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9.3%和26.8%。
高新区瞪羚企业新产品的产值占瞪羚企业总产值的四成:2016年高新区瞪羚企业新产品产值为2084.8亿元,占瞪羚企业工业产值的41.9%;新产品销售收入为1982.6亿元,占瞪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35.2%。其中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为277.7亿美元,占瞪羚企业出口额的34.9%。
瞪羚企业也是新经济产业的引领者。一方面,瞪羚企业是新兴产业的引领者,当围绕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或一条新的技术路线集中涌现出一大批由创业企业发展而来的瞪羚企业时,一个新兴产业就诞生了。
另一方面,瞪羚企业是传统产业颠覆式变革的引领者。从创意、想法孕育而生的瞪羚企业往往不会受到传统产业旧规则、旧模式的约束,对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更具洞察力,因此更容易建立起符合市场需求和创新规则、新模式,不断抢占传统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挑战传统产业原有的行业格局,逐步改变行业规则和模式,最终引领整个行业发生颠覆式变革。
我国瞪羚企业呈现着高效、轻资产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资产配置轻资产化发展,人均效率和资产效率不断提升。
据了解,瞪羚企业高效集约发展趋势明显,人均效率大幅提升、轻资产化趋势明显。高新区瞪羚企业2016年人均工业产值73.8万元,人均营业收入131.5万元,人均利润17.0万元。人均工业产值2016年增长6.82%,2013—2016年三年复合增长率为9.31%;人均营业收入2016年增长16.83%,2013—2016年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7.59%;人均利润2016年增长11.78%,2013—2016年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1.21%。
瞪羚企业资产配置呈轻资产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在瞪羚企业资产结构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流动资产占据较高比重。2016年固定资产占比较2015年降低2.2个百分点,同比2013年降低7个百分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瞪羚企业呈现国际化发展趋势。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出口额持续增长,境外专利和境外机构的数量快速增加,跨境技术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其中2016年瞪羚企业申请境外专利数量翻倍增长,瞪羚企业加快发展“走出去”的战略,积极布局海外技术市场。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瞪羚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显现。瞪羚企业出口规模持续增长:2016年,瞪羚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208.5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2.4%,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2.1%;出口总额达到119.4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3.9%,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8.3%。
特别是,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及技术服务出口呈现飞跃式增长:瞪羚企业2016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83.1亿美元,同比增长10.2%,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2%;技术服务出口总额高达12.4亿美元,同比增长74.8%,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