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结构化材料中玩味概念的本质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二)

2018-08-24丁爱平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拉直棉线直尺

丁爱平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2~10 页。

【教学过程】

一、自选学材——初感“曲直”,激活直觉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见过线段吗?

生:见过,就是我们用直尺画的线。它是直的。

师:老师准备了直尺、硬币、棉线团、A4纸,你们准备选择什么材料来研究呢?好像没人选硬币,为什么?

生:因为硬币是圆的,硬币的边是弯的。

【设计意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线段”很抽象。但是,大多数学生对线段也有“用直尺画的线、直的”这些直觉认识。教师基于学生立场,让学生自选学材,激活学生的直觉思维,顺势打开新知的学习。】

二、畅玩棉线识线段——丰富体验,逐步抽象

师:这是一个棉线团,把线的一头拉出来,我取这么长。(拿剪刀剪出一段,两手抓住两端,中间故意弯曲着)老师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

生:不可以!(学生上来拉直)

师:像这样,把棉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板书:线段)从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线段?谁来摸一摸?大家桌上也有棉线团和小剪刀,同桌一起做一做,并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互相比比看,做出来的“线段”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有的是横着的,有的是斜着的。

师:(对着一根水平拉直的长棉线剪一刀)这一段还可以看成线段吗?

生:可以的。

师:(再剪一刀)如果继续剪下去,越来越短,很短很短……想象一下,拉直后两手间的一段还可以看成线段吗?

生:可以,只要有两头。

师:说得太好了!同学们,一段拉直的棉线可以看成线段,注意只是“可以看成”。在数学王国中,线段究竟是怎样的图形呢?

(课件显示:棉线隐去,出现一条线段)

师:两手抓住的地方在哪儿?做个记号吧!(课件出示两条小竖线)两条短短的小竖线表示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仔细看一看线段,闭上眼睛,线段能跳进你的小脑袋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有的长,有的短。

师:我们来做个小练习。(出示图1: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图1

【设计意图:“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概念的形成需要通过学生的具体感知,在充分的体验中获得概念特征的直接认识。教师努力挖掘“一团棉线”的最大价值,呈现出基于三维目标的整体结构。首先是过程性知识的展开。例如让学生经历剪断、拉直、剪短的操作体验,观察从棉线抽象出线段的课件演示,最后闭上眼睛想象,学生充分感知了线段的特性“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长度”,这些特征组合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其次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剪到很短的情境渗透了极限的数学思想。借棉线抽象成线段,再运用变式和反例,渗透了抽象的数学思想。此外,活泼灵动的教学语言激荡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使思维走向更深处。】

三、再用材料做“线段”——多元表征,丰富认知

师:我们在玩棉线的过程中认识了线段。生活中很多物体身上都有线段的身影,比如被你们选中的这把直尺和A4纸。至于这个落选的硬币,会不会也能做出线段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做“线段”,先看活动要求。(课件出示)

(学生小组活动,汇报交流)

生:(摸直尺的边)这里有线段,一共有四条。

师:像这样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端点在哪里?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学生汇报,教师适时让学生找出端点)

生:A4纸的四条边也可以看作线段。

生:A4纸还能折出好多线段。(演示横着折、竖着折、斜着折)

师:是的,这些折痕都可以看成线段。你能折出一条最长的“线段”吗?(学生演示斜着对折)

生:我们在桌子上滚硬币,滚不出线段,走的路线都是弯的。

师:如果让硬币像这样滚一滚呢?(课件演示:硬币沿着直尺滚一圈,留下轨迹)滚过的路线可以看成线段吗?

生:(惊奇地)好神奇呀!

师: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是硬币滚动的什么位置呢?

生:一个端点是滚的起点,还有一个端点是终点。

师:还有更神奇的呢!老师捏着这个硬币,等会儿一松手——

生:硬币落下去了。

师:看谁能发现一条神奇的“线段”!(松开手,硬币垂直下落到地面)

(学生比划线段)

师:同学们有一双数学的慧眼!生活中有的线段很容易看见,有的线段需要发挥想象。都把线段这个好朋友画下来了吗?(展示交流,提醒注意用直尺,用短竖线表示两个端点,画错的修改)

【设计意图:“棉线”是认识线段的主件,直尺、A4纸和硬币则是附件,承载着解释应用、丰富拓展的教学功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摸一摸、折一折、滚一滚、说一说、画一画等探究活动中,多元表征对“线段”的认识。四年级再学线段,将指向学生思维发展的抽象和关系水平,赋予视觉表象的线段以“点动成线”的动态的概念认识。本课中的硬币扮演着承前启后的角色,它沿直线滚动和垂直下落的镜头帮助学生跳出“静止”和“有形”,一条“滚”出来的线段自然呈现,学生发出惊叹。硬币垂直下落到地面,一条看不见的神奇线段留给学生无尽的遐想。】

四、蚂蚁的故事——放飞思维,留有余味

师:蚂蚁喜欢住在地底下,红蚂蚁和黄蚂蚁想打通一条最近的路,方便串门。把蚂蚁的家缩成点,大家能画出这条路线吗?(学生在学习单上画)

师:连接两点可以形成一条线段。蓝蚂蚁要搬来了,如果它把家安在这里,(课件出示图2)每两家之间都要打通最近的路。画一画,一共有几条线段?(学生操作,并发现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图2

师:如果蓝蚂蚁把家安在这里,(课件出示图3)数一数共有几条线段?

图3

生:两条,红蚂蚁家到黄蚂蚁家一条,黄蚂蚁家再到蓝蚂蚁家一条。

生:不对,有三条!红蚂蚁家到蓝蚂蚁家是一条最长的线段。

生:不行的!线段只有两个端点呀!

生:黄蚂蚁家不是它的端点,只是经过它家门口。

师:你扮演红蚂蚁,把这条最长的线段表演出来。(学生表演)

师:如果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可以画多少条?大家自己设计四个点,画一画,看看有什么规律?(展示交流)

师:有一天,红蚂蚁找到了一根骨头,它想搬回家。可是骨头和家之间的距离好长啊!它自己根本扛不动,同学们,它能放弃吗?

生:不能放弃,可以请黄蚂蚁、蓝蚂蚁来帮忙!

师:是这样吗?(课件出示图4)

图4

师:也许是这样——(课件出示图5)

图5

师:蚂蚁们能成功吗?留着课后去想象吧!

【设计意图:蚂蚁的故事很有童趣,也很有结构。开篇是“打通最近的地道”,连接两点成线段,巩固深化对线段的认识。接着由两个点拓展为三个点,三个点的设计包含封闭图形和三点共线。三点共线的笔墨略浓,学生受中间点的视觉干扰,不容易发现三点共线中最长的线段,教师借用情境表演再现这条线段的形成过程,突破了认知障碍。四个点的处理方式是“留白”,让学生自己设计、交流和发现,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故事的结尾很别致,它是数学的,也是人文的,曲直之间留下无尽的想象和思考。】

猜你喜欢

拉直棉线直尺
海岸线
棉线钓“鱼”
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解题
不同动压下双引导减速伞拉直过程的数值仿真
烧不断的棉线
CAMERA RAW的引导拉直功能
一样长吗?
三角板“牵手”直尺
烧不断的棉线
无法烧断的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