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源地水库后靠移民工商业发展困境与转型探索

2018-08-24刘昌南凌晨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湖区水源地库区

刘昌南,凌晨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 杭州 3100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价值越来越凸显并获得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兴建了许多大坝水利枢纽,形成许多人工水库和湖泊,同时产生了众多的库区移民。一些水库和湖泊以优质的水质条件成了大型清洁水源地。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从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等十个方面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这使得水源地水库的生态环境保护变得更加重要。在水资源保护力度日益加大的背景下,水源地水库后靠移民从事的工商业活动往往面临调整,工商业发展困境开始凸显。H省D湖是20世纪80年代修筑大坝形成的大型人工水库。大坝建设共造成移民45 731人,其中后靠安置的移民有28 561人,占移民总数的62.45%。D湖长期保持一类饮用水标准,成为中国南方罕见的大型清洁水源地。本文以D湖为例,以水库后靠移民从事的工商业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水源地库区环境保护措施带来的后靠移民工商业发展困境,探讨水源地水库后靠移民的工商业发展出路,从而促进水源地水库的水资源保护、库区移民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

1 发展概况

90年代以来,D湖风景旅游区经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D湖的旅游资源价值逐渐被挖掘出来,部分后靠移民开始从农副业逐渐向服务业转型,发展农家乐和客船经营。2002年,D湖被评为“4 A级风景旅游区”,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开始兴起。库区的木材、竹材资源一直比较丰富,库区的煤矿、金矿、钨矿、铅锌矿等矿产资源也逐渐被勘探出来。这一时期后靠移民从事的工商业活动主要有采矿、木材竹材加工、鱼、茶叶等农产品加工销售、畜禽养殖销售(主要是养猪)、餐饮业、船舶客货运等。

2001年11月,H省人大颁布了D湖水资源保护条例,D湖成为全国首个立法保护的大型水库,生态保护被列为“重中之重”,这对湖区移民的工商业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D湖水环境保护条例”颁布以来,当地政府开始逐步采取相关措施控制湖区污染,加强湖区生态保护,主要表现在先后关闭了该湖周围20余家采选冶炼企业,并通过封山育林(禁伐)、网箱养殖退水上岸、畜禽规模养殖场退养、淘汰老旧船舶等一系列限制湖区资源利用的方式对湖区污染进行控制。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颁布,限制资源利用措施将更加严格。目前水源地水库后靠移民从事工商业活动变为竹制品加工销售、农产品加工经营、餐饮业和少量农家游。

2 发展困境

2.1 水源地库区的资源优势被限制

由于工业污染是D湖污染源之一,当地政府先后关闭了该湖周围20余家采选冶炼企业,使得水源地水库后靠移民从事采掘类的重工业时代一去不返。资源和环境是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约束因素。旅游污染是D湖污染源之一。随着D湖湖区生态保护力度的增加,D湖湖区旅游业的发展受到环境承载力的约束越来越大。资源限制利用直接导致发展工商业资源优势的下降,主要表现:1)林业资源的限制利用,使得湖区以木材为原材料的加工业面临困境;2)湖区政府将部分经济林划为生态林,移民自家种植的果树等经济林木到了衰果期都无权进行砍伐更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果业、食用油料等产业经营最大效益地发展;3)由于D湖优质的水质条件,“D湖鱼”已经成为品牌产业,湖区网箱养殖退水上岸,使得合法渔业养殖面积缩小了71.6%,这令“D湖鱼”产业最佳的渔业资源受到了重创;4)淘汰老旧船舶使得D湖水库后靠移民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受限。例如,根据当地政府制定的《船舶淘汰补偿政策说明》,一艘需淘汰的40座的使用年限为10年的汽油舷外挂机快艇的补偿款为10万元左右,而购买一艘符合湖区环保规定船舶的价格在200万~300万元,这极大地限制了水库后靠移民参与湖区旅游产业。

2.2 水源地水库后靠移民的金融资本损失

对于D湖后靠移民而言,金融资本是指移民进行生计发展的金融资源,包含家庭收入和资金获取渠道两部分[1]。D湖后靠移民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有农业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务工性收入,其中农业性收入包括种植业(主要为林果业)、畜禽养殖和渔业收入;经营性收入主要包括经营农家游、船舶客运和经营农产品收入;务工性收入包括从事农业工作、工厂上班和建筑工地工作收入等。笔者在临D湖4个乡镇的8个临湖村庄做了136份问卷调查,4个乡镇的总水域面积占D湖水域面积的93.8%。D湖后靠移民的收入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D湖后靠移民收入结构

由表1可知,农业性收入占D湖后靠移民家庭收入的近56%,近乎30%的家庭户开展畜禽养殖或渔业活动,其中畜禽养殖和渔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近19%。D湖湖区资源的限制利用将直接导致移民畜禽养殖、渔业收入和船舶客运收入的减少,收入损失占家庭总收入的20%~30%。由于资金获取渠道受社会资本,即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较大,资源限制利用对此影响不明显。

2.3 水源地水库后靠移民发展工商业的人力资本不足

人力资本是指个人拥有的技能、劳动能力、知识、智力和健康水平等[1]。根据表1中“收入类别的家庭占比”可以看出,后靠移民的人力资本主要集中在农业方面,从事工商业的人力资本不足。虽然当地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等注重对移民在退水上岸、畜禽退养和淘汰老旧船舶之后的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其产业转型,但是培训才刚启动,培训的规模和力度有限,培训的效果还有待检验。另外,部分移民由于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再次学习和掌握工商业所需技能的难度也较大。

3 转型探索

3.1 加大对水源地水库污染控制和处理的投资

水源地水库的生态阈值往往根据水质控制标准制定,有一定的稳定性。在生态阈值的范围内,最大限度控制和处理各方面的污染源,可以缓解工商业发展的环境约束,增加工商业发展机会。例如,D湖当地政府积极申请国内外资金用于D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主要内容有污水处理、固废收集转运集中处理、湿地恢复、公益林保护等,该项目在D湖湖区的各个乡镇均建设污水处理站和垃圾中转站。D湖湖区资源限制利用措施和项目中的生态保护措施将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处理污染,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机会。

3.2 丰富旅游产业

目前,D湖旅游业的发展比较单一,以风景游览为主,农家游为辅。对于水源地水库后靠移民来讲,依托现有资源和环境优势丰富旅游产业内容,发展生态旅游业是适宜的工商业发展方向。

挖掘资源优势,开发旅游纪念品。D湖湖区农村有着丰富的竹林资源,目前开发的竹制品有工艺竹帘、竹根雕、竹笔筒、竹编挂饰(画)、竹拐杖、竹筷、竹扇等。移民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精细竹制品加工业,开发以竹制品为依托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培育特产品牌。D湖湖区农村不仅产优质水果、各种生态鱼类,还产茶叶、山珍类产品。库区农村可以发展食品工业,将特色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和包装,并注重培育特产品牌,进一步丰富旅游产业内容。

开发库区生态林果业和生态渔业,将农家游升级为生态农家游。生态产业的分类基于产业的分类,主要包含3种类型: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2]。由于旅游污染已经成为D湖水污染源之一,根据库区环境容量的要求,传统旅游业的发展将受到很大限制。另外渔业和农业污染也是D湖污染源的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在现有林果业和渔业基础上,利用水源地水库优质水质条件和生态环境进一步开发生态林果业和生态渔业,将生态游升级为生态农家游,打造更具特色的库区生态度假休闲村。通过开展农家生态旅游文化节等方式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3.3 开展工商业技能培训

水源地水库后靠移民工商业的发展离不开移民自身。阿玛蒂亚·森[3]认为,发展是个人参与经济、社会和政治活动的能力,也就是个人可行能力的扩展。在水源地水库资源限制利用的背景下,解决水源地水库后靠移民的工商业发展应当注重移民的能力再造,使得移民自身的能力不仅是延续的,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当地政府注重增加对水源地水库后靠移民的人力资本投入。开展工商业技能培训要有针对性,根据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要求,分层次培育移民的农业技能和非农业技能。对那些年龄较大,林果业和渔业生产经验较为丰富的移民,开展生态林果业和生态渔业培训;对于知识水平较高,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较强的移民,开展工商业技能培训,主要有手工艺品制作、农产品加工、制茶工、厨师、轮船驾驶、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等。水源地水库后靠移民人力资本的提升将对其工商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4 制定水源地水库的生态补偿机制

黄昌硕等[4]有关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定义在学术界的认可度较高,即通过政策或法律手段的实施,使水源地生态保护外部性问题内部化,让水源地生态保护效果的“受益者”支付一定的费用;通过制度设计处理好水源地生态环境这一特殊公共物品消费中的“搭便车”现象,激励生态环境这种“公共物品”的足额供给;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对水源地生态投资者的合理回报,激励水源地内外的人们从事生态保护投资并使生态资本增值。笔者认为,水源地水库生态补偿内容还应该包括水源地水库库区移民因保护水源而牺牲工商业发展机会带来的长久损失。

作为水源地保护的经济手段,水源地水库生态补偿的目的是调整水源地水库与受水地区之间的利益的不平衡分配,以期实现水源地水库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水源地水库生态补偿往往涉及不同主体的利益,因此制定水源地水库生态补偿机制,需要遵循“谁受益谁补偿”、“坚持协商参与、共同发展”“公平与公正”、“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循序渐进”[5]等原则,要在生态补偿资金筹集、补偿方式和补偿效果方面给予着重关注。在资金筹集方面,一方面需要当地政府运用财政转移支付,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探索多种资金获取渠道和资金筹集方式;在补偿方式方面要采取政策补偿、制度补偿、实物补偿、产业补偿、资金补偿、技术补偿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在补偿效果方面,在类似D湖这样已有经济产业基础但由于水源保护而限制资源利用的湖区应采取“造血式”补偿,即直接投资和扶持生态产业等,增加水源地水库后靠移民工商业发展的金融资本,助力工商业发展。

猜你喜欢

湖区水源地库区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湖南省大中型水库库区管理工作实践与探索——以皂市水库为例
浅析库区移民集中安置点规划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大通湖区河蟹产业发展综述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电法在水源地勘探中的应用——以河南渑池电厂为例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A Wherry Good Day Out
生活在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