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肝降压胶囊对实验性眼压升高的抑制作用

2018-08-24刘宏伟马科宋思悦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硅油蒸馏水造模

刘宏伟,马科,宋思悦

清肝降压胶囊是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口服制剂[1-2],成份包括:制何首乌、桑寄生、夏枯草、槐花(炒)、小蓟、丹参、葛根、川牛膝、泽泻(盐炒)、远志(去心)。临床使用中发现,该药不仅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还有降低眼压的作用[3]。为验证清肝降压胶囊降低眼压作用,我们用大鼠进行实验性眼压升高的造模,并进行降低眼压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

清肝降压胶囊 (北京洪天力药业有限公司),用蒸馏水配制成 20 mg/ml,40 mg/ml和 80 mg/ml的浓度;阳性对照为醋甲唑胺片(杭州澳医保灵药业有限公司),用蒸馏水配制成0.9 mg/ml浓度。阴性对照为蒸馏水。

1.2 实验材料

麻醉药戊巴比妥钠(Merck),新鲜配制成3%的浓度;大鼠灌胃针(北京东西仪科技有限公司),使用18号弯针;一次性使用无菌胰岛素注射器(Ultra-Fine);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igma);硅油(博士伦),型号为OxaneR5700;局麻药为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 (SANTEN);ICARE眼压计(ICAREFINLAND)。

1.3 实验动物

69只Wister大鼠(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体质量 250~300 g,SPF级,全部为雄性。

1.4 乳化硅油的制备

量取硅油10 ml,加入乳化剂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5 ml,充分混匀,缓慢加入蒸馏水85 ml,加热至60℃,并不断搅拌,液体变为不透明的乳剂,制成乳化硅油备用。

1.5 眼压升高模型的建立

造模前测定大鼠双眼眼压。然后,大鼠按0.1 ml/100g体质量,腹腔注射新鲜配制的3%戊巴比妥钠,右眼滴加局麻药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眼,用一次性使用无菌胰岛素注射器,将20 μl乳化硅油注入右眼前房中。

1.6 分组并治疗

造模后第2天,测定眼压,根据眼压值进行分组,使每组平均眼压大致相同。第1组为蒸馏水对照组,第2组为低剂量清肝降压胶囊组(20 mg/ml),第3组为中剂量清肝降压胶囊组(40 mg/ml),第4组为高剂量清肝降压胶囊组(80 mg/ml),第5组为醋甲唑胺组(0.9 mg/ml)。分组后立刻开始治疗,每天给药1次,按1 ml/100 g体质量灌胃给药。第15天停药。

1.7 眼压测定

从第3天开始,在每次给药后的1 h,进行眼压的测定,测定时间分别为第3、5、8、12天。第15天停药后测定眼压。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造模前后的眼压变化

模型眼:造模前眼压(6.28±1.42)mm Hg(1 mm Hg=0.133 kPa),造模后眼压(7.46±1.88)mm Hg,较造模前升高,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t=4.491,p<0.001)。

正常对照眼:造模前眼压(6.03±1.40)mm Hg,造模后眼压(5.91±1.41)mm Hg,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5,P=0.601)。

2.2 药物对眼压升高眼的作用

对于模型眼,分别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第3、5、8、12天的眼压,以及第15天停药后的眼压。结果显示,20 mg/ml清肝降压胶囊组在第5、12天,眼压低于蒸馏水对照组 (p<0.05);40 mg/ml清肝降压胶囊组在第5、12天,眼压低于蒸馏水对照组(p<0.05);80 mg/ml清肝降压胶囊组在第 3、5、8、12,眼压低于蒸馏水对照组(p<0.05);醋甲唑胺组在第 3、5、8、12天,眼压低于蒸馏水对照组(p<0.05)。第15天,各处理组眼压数值均与蒸馏水对照组接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3 讨论

青光眼是我国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4],眼压升高是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虽然眼压升高的机制还未完全清楚,但通过药物或手术降低眼压,可减缓青光眼造成的视神经的损害。目前,人们一直对治疗青光眼新药进行研究,从眼压升高的新的机理寻找新的药物。Rho激酶可对肌动球蛋白进行调节,控制细胞外基质的功能。研究表明,抑制Rho激酶可增加小梁网的间隙,打破细胞间的屏障,增加房水的流出,降低眼压[5]。Rho激酶拮抗剂有望成为新型抗青光眼药。另外,从中药中发现降低眼压的药物,也可为青光眼的治疗提供多种选择。

Cibis在1962年首先报道了硅油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6]。硅油是目前视网膜玻璃体手术中常用的玻璃体替代物,特别是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中的作用明显。但是,硅油乳化导致的并发症也较为常见,眼压升高是其中较严重的并发症[7]。原因是,乳化的硅油阻塞房角,引起了眼压的升高。我们从中得到启发,将乳化硅油注射入大鼠的前房中,得到眼压升高的动物模型。我们的实验显示,造模后大鼠平均眼压从6.3 mm Hg升高到7.5 mm Hg。

口服降眼压的药物较少,临床常用的为唑胺类药物,它们是碳酸酐酶抑制剂。眼内的碳酸酐酶主要分布于睫状体的上皮细胞中,其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碳酸,碳酸分解为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同时将水带入房水中,促进房水的生成。碳酸酐酶抑制剂可阻止此酶的作用,减少房水的生成,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8]。本实验的阳性药物为醋甲唑胺,是一种口服的碳酸酐酶抑制剂。

我们根据清肝降压胶囊的临床使用的剂量,算出大鼠的每天的剂量是40 mg/100 g,根据醋甲唑胺片的临床使用的剂量,算出大鼠每天的剂量是0.9mg/100 g。选用20 mg、40 mg和80 mg/100 g的剂量治疗14 d,第15天停药。分别测定了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各组的眼压,结果显示清肝降压胶囊对眼压升高模型眼有降低眼压的作用。清肝降压胶囊与醋甲唑胺一样,其降低眼压作用在停药后消失。

表1 各组大鼠眼压升高模型眼的眼压变化情况(m Hg)

表1 各组大鼠眼压升高模型眼的眼压变化情况(m Hg)

注:1 mm Hg=0.133 kPa。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与蒸馏水组比较,ap<0.05

组别 眼数(只) 治疗前治疗后3 d 5 d 8 d 12 d 15 d蒸馏水对照组 14 7.50±2.35 8.64±2.73 9.00±5.88 6.71±1.54 6.86±1.23 5.57±1.34 20 mg/ml清肝降压胶囊组 14 7.50±2.68 7.79±2.69 6.43±1.70a 6.00±1.24 5.71±0.91a 5.93±1.44 40 mg/ml清肝降压胶囊组 14 7.50±1.51 8.21±3.26 5.64±1.22a 6.00±0.96 5.79±1.05a 5.71±0.99 80 mg/ml清肝降压胶囊组 14 7.50±1.29 6.21±1.63a 4.57±0.85a 4.43±0.85a 5.14±1.10a 5.21±0.80醋甲唑胺组 13 7.30±1.44 5.77±1.24a 5.08±1.50a 4.46±1.51a 5.15±1.07a 5.77±0.93 F值 0.026 3.641 4.958 9.268 5.805 0.794 P 值 0.999 0.010 0.002 <0.001 <0.001 0.533

表2 各组大鼠正常对照眼的眼压变化情况(,mm Hg)

表2 各组大鼠正常对照眼的眼压变化情况(,mm Hg)

注:1 mm Hg=0.133 kPa。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与蒸馏水组比较,ap<0.05。

组别 眼数(只) 治疗前治疗后3 d 5 d 8 d 12 d 15 d蒸馏水对照组 14 6.00±1.36 5.86±1.03 6.07±1.07 6.07±1.44 6.21±1.19 5.93±1.33 20 mg/ml清肝降压胶囊组 14 6.07±1.14 6.07±2.06 5.86±0.95 6.00±1.36 5.79±1.21 5.93±1.00 40 mg/ml清肝降压胶囊组 14 6.00±1.71 6.64±0.93 6.00±1.24 6.00±1.30 5.64±0.74 5.64±1.15 80 mg/ml清肝降压胶囊组 14 5.36±1.22 6.00±1.24 6.00±1.62 5.64±0.74 6.07±0.62 5.64±0.84醋甲唑胺组 13 6.15±1.63 5.15±1.14 5.38±0.65 4.46±0.66a 5.00±1.00a 6.00±0.71 F值 0.695 2.121 0.766 4.550 3.250 0.381 P值 0.598 0.088 0.551 0.003 0.017 0.821

清肝降压胶囊降低眼压的机理,不很明确。文献报道,MGP基因表达于动脉壁中层的平滑肌中,与血压升高有关。MGP基因还存在于小梁网中,抑制其表达可增加房水的外流[9]。清肝降压胶囊的降低眼压的作用是否与降低血压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与醋甲唑胺不同的是,清肝降压胶囊对正常眼压无影响。清肝降压胶囊对实验性眼压升高有抑制作用,对正常眼无降眼压作用。醋甲唑胺对实验性眼压升高和正常眼都有降眼压作用。

猜你喜欢

硅油蒸馏水造模
热压式蒸馏水机和多效蒸馏水机制备注射用水的质量比较
如何看待含硅油洗发水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证小鼠造模方法的研制与评价
湿热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评价研究
硅油“谋杀”发际线?
二甲基硅油结构及热稳定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大鼠造模方法的文献研究*
影响DSQ型水管倾斜仪资料的蒸馏水问题研究
CAE技术在硅油风扇开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