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模式研究
2018-08-23郭胜
郭胜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是一个重点保护和开发的对象,也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它具有诸多特特性和优势,保护与开发的过程既多样又复杂,本文中主要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模式展开论述,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模式
前言: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种非物质的形态而出现的,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经过多年沉淀和积累逐渐传承下来的,并且它有多种的表现形式,例如: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等等,正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各种优势和特征,所以在对其保护和开发模式中,存在一定的影響?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性
(一)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端,是伴随着人类持续的劳作生产,不断的运用经验和开拓进展,非物质文化依附于人类的各样形态,口头叙述,肢体形态和语言,而得以传承,活态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基础,映射出整个文化生态的完全特质
(二)民族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整个民族文化历史的印象,是民族凝聚力和骄傲的根源,也是整个民族文化的母体,非物质文化记载着民族深重和古老的文化记忆,蕴藏着民族原始的文化基因,是民族的的思维和精神的源泉?
(三)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人类对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人类对文化享用的同时,也在不断的继承和发扬,这是一种对精神文化的不断传递,每个人之间相互交流,传递的过程也十分多样化,其中有口述?身教?观念或心理积淀等等多种形式,而且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无形存在于我们身边?
(四)民间性;在民间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地,我国的大多数居民都处于社会的中下层阶段,这些主要都是他们所创造的,包含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生活中世代传承,具有鲜明的民间色彩,很容易让人们对其有难忘的回忆。
(五)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将自然与文化相互结合的一种产物,同时需要合适的环境,才会展现出来,所以地域性非常明显?古语中有句话叫做“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形象的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性的特点?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物化载体保护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性的研究过程,也可称之为是一种保护的过程,叫做研究性保护,经过一系列的普查?记录?采集?文化背景等等的研究,并根据实践标准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详细而科学的调查,找到有价值的民间民族文化,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实际上就是一种对记忆的保存,因为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与物品不同,如果通过人脑来记忆和保护,会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在现代这个科技的社会之中,各种文字?声音?音像的记载方式已经逐渐普及,这是一种优质的保护模式,更加规范了和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二)立法式保护
任何事物的维护都需要立法的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不例外,立法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主要是因为这种强制的措施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在保护过程中,主要步骤可以分成三部,首先需要确定保护的对象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然后资助,支持保护对象,最后根据实际的保护情况开展记录式保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的省?市或者是自治区,都要尽快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如果还未建立,及时将保护措施纳入立法程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也同时体现出国家对其的重视程度?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
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这是保护我国民族的根本利益以及所有者的人权,截止到现在,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没有相应的产权制度,很多情况下都出现了对文化遗产的滥用和流失,这是一种严重的文化侵害,作为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起这个问题,尽快采取一些相应的知识产权制度,强制性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关于民间传统的工艺和民间的绝技要做好保密工作,适当进行出境限制和著作权转让,严禁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向海外流失,大力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模式研究
(一)保护式开发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对我国有积极的影响,提倡保护式的开发模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够有效的起到保护和宣传的作用,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向世界人民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奇之处,所得收入还能够用于日后对遗产的维护工作;弊端也是存在的,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过程中,一些无良的发展商一味的追求开发的商业价值,不顾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甚至改变了原有的文化遗产面貌,直接导致了扭曲的历史文化,双重影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方面,也是学术界一直在争论的热点问题?
(二)生态博物馆
针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些事活态的,一旦消失,便会成为遗憾,所以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开发模式;生态博物馆的出现,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模式,它包含的是整整一个社区的鲜活的整体文化,所保护的对象不仅仅是静态的,还有很多动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博物馆不仅要对文化的现状加以保护,更需要接受因各种原因而引起的文化变异,以及文化的长远发展,在注重保护的同时,将一些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作为旅游的吸引物,加大生态旅游的开发力度,让当地居民感受到旅游所带来的良好收益,平衡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当地的民族更加认识这种被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并不断推广开来,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三)变通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十分明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针对同一种遗产可以有多种的开发模式,在民间,例如,在屈原的故乡,就有端午的习俗,人们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民俗节庆的模式开发,有“祭奠屈原”?“游江招魂”?“龙舟竞渡”等等,还可以建立一些生态博物馆,通过博物馆,让人们更加了解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不同的文化遗产,可以进行分类的模式进行分别的开发,还可以将多种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在一起,进行混合模式的开发,主题公园的出现,就是迎合了这种混合的开发模式,所以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问题,我们要在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开发实践,根据现在社会的需求和实际的基本情况,不断变通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制定长远的开发计划?
四?结论
总结全文,在本文之中主要研究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保护和开发模式的探讨,我国的地域辽阔,物产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保护对象,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开发,推动我国文化的进步,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并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和素质,同时促进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模式进行有效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乔晓光.关注现实,以无形遗产申报推动本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美术研究,2014(3):49-53.
[2]阚如良,李肇荣.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J].旅游论坛,2008(3):36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