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流转方式
2018-08-23刘璇
刘璇
[提要] 在当代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一批示范村、旅游村、农业示范园等土地开发利用模式,而农村土地权属是集体所有,要进行农业产业开发建设必定涉及到农村土地的流转。研究几个典型农村的土地流转方式及新农村建设模式,对比分析不同土地流转方式的特点及利弊,结果表明:探索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流转方式需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体系,形成高效有序的土地交易市场,坚决维护农民的利益。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方式;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进程,它包含着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四大建设的深刻内涵。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批示范村、旅游村、现代农业示范园等新型农村建设模式,这些新模式调整了原有的农业结构,重新规划了区域布局,并吸引了一大批新的产业入驻,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面貌。农村土地流转是新农村建设的用地来源基础,只有盘活了农村土地,协调好了农村人地关系,才能高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进行社会经济建设。
一、典型农村的土地流转方式
(一)重庆黄桷门村
1、区域概况。重庆市铜梁区南城街道黄桷门村坐落于巴岳山麓、玄天湖畔,幅员面积6平方公里,距铜梁城区3.5公里。黄桷门村依托本村群峰峻秀、层峦叠嶂、幽静深远、林木青翠的天然优势,以奇彩梦园建设为平台,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2016年,黄桷门村建成全国首个“互联网+文化”乡村,奇彩梦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被评为“重庆十佳赏花风景地”。
2、土地流转方式。黄桷门村的土地流转包括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常见的土地流转方式,以转让、租赁为主,由村集体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或租赁给公司或单位,由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进行监督;第二种方式是以重庆“地票制度”为基础的土地流转,土地权利人自愿将其建设用地按规定复垦为合格的耕地等农用地后获取“地票”,在土地交易所通过挂牌或拍卖的方式进行交易,申请购买人向土地交易所进行申请,购入“地票”获取建设用地指标。
3、农民利益保障。與公司或单位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的村集体或个人,公司或单位在经营期限内需要劳动力时,应优先考虑与其签订协议的村民;同时依托奇彩梦园的建设,可搬入新建的风情小镇,小镇内广场、休闲座椅、垃圾箱等生活服务设施齐全,水、电、气、网络等配套设施完善,是一个集休闲、购物、食宿、游玩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体。而以“地票制度”将建设用地指标卖出的村民,根据《重庆市地票管理办法》规定,可获得相应的卖出指标的收益。
4、政府的政策支持。黄桷门村的村民以村集体或个人对土地进行集中流转时,铜梁县人民政府城南街道作为丙方一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监督乙方(承包或租赁经营权的公司)履行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包括向村民提供劳动岗位和及时支付租金等。同时,在公司或单位无法履行责任时,政府将承担起对村集体或个人的责任。
重庆市自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重庆市地票管理办法》,该办法完整的阐述了各权利人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明晰了各项工作的具体细则,具有法律效应,为“地票”交易提供标准和法律保障。
5、新农村建设模式。黄桷门村的新农村建设主要以奇彩梦园为依托,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形成民俗旅馆、旅游文化产品、盆景花卉、土特产品、精品小吃等多种商业业态,并获得了“重庆十大赏花目的地”、“重庆乡村旅游十大新名片”的荣誉。同时,结合当地的“龙文化”,进行“互联网+”的销售运作模式,打造“爱在龙乡+京东”的互联网农业品牌。
(二)湖南关山村
1、区域概况。湖南省长沙市金洲新区关山村,紧临长常高速、长石铁路和金洲大道,交通便利。村域面积4.94平方公里,全村16个村民小组2,660人。关山村因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在此屯兵而得名,是一个历史文化深厚的乡村,现为省、市两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3年,关山旅游景区成功获批为国家AAAA景区。2017年,关山村荣获2017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佳。
2、土地流转方式。2009年关山村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整理复垦了部分土地,提高了土地质量,并成立了土地专业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村民加入土地合作社,村内集体土地通过合作社进行有序流转。到2013年初,新整治的土地通过出租、转包等方式共流转土地四千多亩,先后引进了果园、茶园、葡萄等现代农业项目,完全改变了以往单一农作物品种、村民收入低迷的状况。
3、农民利益保障。关山村内的葡萄基地、茶园、水果采摘基地等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需要大量的农业生产劳动力,村民通过生产合作社实现了与市场的对接,其劳动成果有了经济保障;村内的农家乐示范片区,对村民居住的老房屋进行统一改造,打造了极具特色的“徽派”建筑,村民在一楼进行农产品销售、农家乐经营等经济活动,日常居住则在楼上进行,这种居民点统一改造在保证关山村村民良好的生活居住条件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产品经营场所。2006~2012年,村内居民人均纯收入由6,100元增加到20,600元。
4、政府的政策支持。《新建居民点建设与管理办法》是关山村村委会在多次征求村民意见后制定的土地流转后新农村居民点的统一管理办法,该办法对村民住房采取统规整治、统一安置和统规自建的方式进行重新规划建设。它不仅解决了村民原有的分散居住带来的问题,节约利用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还很大程度地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推进了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完善了关山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后续安置工作。
5、新农村建设模式。关山村通过土地合作社实行土地流转后,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逐步建成共4,000亩的现代生态农业基地,包括生态葡萄基地、生态休闲茶园、四季水果采摘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及生态水产养殖基地,并成立了相应的合作社,实现了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在通过土地流转实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以及村民住房統规统整形成统一“徽派”风格建筑后,关山村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现已形成两大乡村旅游点:一是依傍青年湖打造新农民集居点,形成乡村文化旅游区;二是以“主题采摘+农活体验+科普教育+绿色餐饮”为基本模式,形成精品农家乐示范带。
(三)陕西杨凌区
1、区域概况。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杨凌示范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35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AAAA级景区。杨凌示范区下辖一个县级区、2镇、3街道,常住人口24万人。
2、土地流转方式。陕西杨凌示范区在发展过程中采用的土地流转方式除了常见的一般土地流转方式外,还采取了“土地银行”的流转方式。“土地银行”是指,由政府组织成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土地流转中介机构把农户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转入土地银行,推动土地经营权向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流转。杨凌示范区自2008年起组建土地银行,主要由村委会领导和一些村民自主管理。
3、农民利益保障。为了保障村民的基本利益,维持其基本生活,杨凌示范区规定,“土地银行”需对土地全部被租用而且不能进行生产活动的村民,每年发放粮食补助;对于达到补贴标准年龄的老人,每月发放补助费。同时,杨凌区政府建立土地流转风险基金,一些企业或个人由于自然灾害等其他原因不能及时支付村民地租的,由政府从基金中拨付给村民。
4、政府的支持。杨凌区政府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土地流转仲裁委员会,来规范土地银行的运行,专门对土地流转工作程序以及流转协议文本进行规范制定、对其无法解决的流转纠纷进行仲裁处理。同时,在下辖乡镇成立土地流转办公室,负责各自辖区内土地银行的监督规范、政策指导、工作协调等事项。杨凌示范区还出台了园区土地流转有关问题的规定等政策性文件,规范了农户补贴标准,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5、新农村建设模式。杨凌示范区包括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秦岭山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园、教稼园和崔西沟民俗村四个部分。其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建有八个现代农业技术展馆和现代农业展示区;秦岭山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园是集观、尝、娱、劳、育、购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教稼园则是以农耕历史、农业文化为特色,融历史性、文化性、趣味性、科普性、景观性为一体的现代休闲性的观光公园;崔西沟民俗村是一个集观赏、采摘、品尝、体验、休闲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家庭旅游接待已成为该村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二、典型流转方式对比
以上三种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流转方式都是与一般土地流转方式相比更具创新性的,依托政府各项政策支撑与各项工作的支持、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村民的积极配合,因地制宜的创新土地流转方式,促进了新农村农业产业发展,提升了村民生产生活品质,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各地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土地流转方式,探索各个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一)土地流转方式评析
1、黄桷门村地票制度。重庆黄桷门村采用的土地流转方式是转包、租赁流转与“地票制度”相结合的方式。在此背景下,通过转包和出租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村民可以得到集中安置,可以获得优先就业的机会,同时会得到相应的土地转包费用和租金。这种方式不仅加速了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也提升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品质,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来源。而选择通过出售“地票”获取相应收益的村民,盘活了他们手上闲置的农村建设用地,使土地“物尽其用”,他们的收益取决于土地交易市场,一旦土地交易市场不能正常运营,其挂牌或拍卖的“地票”交易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不能保证他们的利益。
黄桷门村能够成功运用这两种流转方式的原因是:第一,转让和租赁的土地流转方式在我国农村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相应的政策制度也较为完善,加上重庆市铜梁县人民政府的监督,该种土地流转方式能够稳步进行;第二,“地票制度”是具有重庆特色的新型土地流转方式,它流转的是建设用地指标,在政府政策制度支撑的基础上加上了市场的灵活运转,流转程序明确清晰,少了一般土地流转方式中的利益纠纷等问题。
2、关山村合作社方式。关山村通过成立土地专业合作社,统一对村内的土地进行有序流转,在此土地流转方式下,关山村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农业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各种生产合作社的成立使得农民依靠合作社种植了果蔬粮食,同时也开发了观光农业,增加了旅游收入。这种方式遵循村民自愿、有偿流转的原则,实现了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公司的加入与基地的形成实现了规模农业,农民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
这种土地流转方式的成功之处在于:第一,土地专业合作社的方式打破一家包揽的常规,与不同品牌的企业合作成立不同的生产基地扩展了业务渠道,增强了抗风险能力;第二,农民的收入在此期间得到了大幅上涨,社会福利体系也得到了完善,生产生活品质都有了提升,此种土地流转方式得到了政府、企业尤其是村民的认可,因此得以成功发展。
3、杨凌区土地银行。杨凌示范区采用的土地流转方式是土地银行的方式,由于杨凌区土地面积较大,通过土地银行流转的土地规模也更大,发展的产业比较全面数量相较于其他自然村来说也更多,它所需要的劳动力也更多。现代农业示范园主要引进先进技术与专业人才为现代农业服务,其他技术产业则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同时农户通过在民俗村内发展家庭旅游来增加收入。
杨凌示范区在此种土地流转方式上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第一,土地银行极大地优化了杨凌区土地资源配置,改变了原有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村民收入快速增长;第二,村民的参与性较高,土地银行除一些中介机构来运行外,大部分由村委会干部和热心村民无偿服务,村民作为土地银行的参与主体,对这种流转方式更有信心。
(二)土地流转方式对比表。(表1)
三、结论及建议
在当代新农村建设当中出现的这些创新的土地流转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对农村土地进行了合理配置,为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旅游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打造了良好用地基础。其中,湖南关山村的土地专业合作社的集体流转方式将公司、农户、生产基地三者良好地维系了起来,公司和农户的收入都有保障,同时形成了规模农业,可以发散一些其他旅游观光农业;这种流转方式中对村民的统一安置以及对房屋的统规统整也为关山村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优质的外部条件,是比较值得借鉴的一种农村土地流转方式。
各地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土地流转方式的进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地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充分考虑农民利益,尽量使农民利益最大化,不仅在生产条件、就业机会上满足农民的要求,也要改善农村整体居住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政府要努力完善各项土地流转制度与政策,明晰各项土地流转工作的权责和程序,建立较为平衡的利益分配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雅娜.创新土地流转管理方式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J].吉林蔬菜,2014(6).
[2]王乐,夏显力.杨凌区“土地银行”实践运作及其满意度测评[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10).
[3]赖可可.湖南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
[4]程龙.土地流转与农民收入之关系——以湖南省宁乡县关山村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28(4).
[5]倪文娟.土地流转背景下的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