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2018-08-23钱伟宏
钱伟宏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要想适应新课改对人才的全新要求,教师必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抓紧落实,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基础严格把关,提升其整体道德素养和法律积淀。
关键词:道德;法治;推进;教学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要想适应新课改对人才的全新要求,教师必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抓紧落实,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基础严格把关,提升其整体道德素养和法律积淀。只有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交流中才会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才能做到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合法利益,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全面发展之要求,促进学习整体人文和道德素养的发展。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谈一下如何有效推进该学科的教学。
一、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可以说,道德与法治课在实际生活中就可以教学。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帮助学生,要多采用表扬激励的手段,要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融为一体,积极参与他们的讨论,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后进生时,教师更要关爱他们,力求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对道德与法治课产生兴趣。
二、开展专门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后续道德情感、意志、行为的支撑与条件。学生只有在充分明辨是非的前提下,才可能做出正確的行为选择,才能够在生活中、与他人交往时自觉规范不良行为,杜绝不好的想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普及基本的公民道德要求或者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等。但是,必须避免道德的说教,而是要通过具体真实的案例,来启发学生自主产生价值评判,这样既可以诱导学生主动产生积极的价值标准,又可以提升其道德认知能力。
三、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主阵地,三维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网络。教学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讨论式、活动式、体验式"等。
四、传播法律知识,接受基本的法律常识,提高学生的法律认知
最近几年初中生违法犯罪的概率上升,主要原因就是初中阶段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意识,甚至产生越轨行为或者违法行为也不自知。因此,教师要在日常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切实普及基础性法律常识,列举学生身边常见的事例,使学生意识到法律学习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联。例如,在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现典型违法案例,让学生先结合自身的法律基础和原有观念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对案例中的人物行为与结果进行评价。之后再呈现具体的法律依据,让学生对自己的法律意识与认知能力有初步的了解。
五、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合力指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力量。道德与法治教育本身就是渗透在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学生开展该方面的教育,必须要注重调动多方力量,合力对学生展开积极的影响。
1、与家庭建立密切及时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合力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不仅观察学生的在校行为表现,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协调,了解学生的在家思想与行为。教师和家长形成统一的教育计划或者方案,对学生进行稳定的教育。
2、充分运用社会上的优势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社会上存在很多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机会与平台,教师配合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政府宣传部门建立持久的联系,甚至可以邀请一些著名法治专家学者做学校的客座教授,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法律咨询、建议,指导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进程,完善学校的教育方式与方法。
六、加强学习,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不仅专业知识要扎实、业务能力要提高,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也要提高。我认为,作为道德与法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我们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有趣、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所以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不断进行教育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学习的源头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电视新闻,社会热点,均可以在教学中加以利用,丰富课堂教学。
总之,新课改给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审视自己,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能够适应教改的需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改进的还有很多,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们一定能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宏生.从新教材把脉初中思品课教学过程的改革[J]吉林教育,2016(26)。
[2]陈宗平.初中思品教材的有效使用[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5)。
[3]刘玉梅.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