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留人,穿越历史与现实的幻影
2018-08-23杨春山
杨春山
一
阳光和风雨交替地沐浴着滇西北的沧阳小城,时而将它涂抹上一层亮色,时而让它弥漫着迷离的雾气。在阳光和风雨的侵蚀中,时光一年又一年悄悄从这个小城里溜走了,留下的只有传说、历史,还有脆弱的纸张、泛黄的典籍和风干的记忆。曾经宏伟的澜沧卫城,曾经喧嚣的马帮商旅,曾经沧桑的茶马古道,都被定格在了历史的不远处。对于人们来说,从明朝初年的洪武调卫算起,六百多年该是一段多么漫长的时光。六百多年,马蹄可以在坚硬的青石板上叩出深深的印痕,甚至连记忆都会被遗失在岁月深处。屯边的军士、八方的商贾,沿着茶马古道一拨又一拨进入了沧阳城,军士们留下了,商贾们却在停歇休憩之后,依然要远走天涯。
屯边的军士们,背负着朝廷稳定边疆的重轭,以“七分耕种,三分操备”的姿态,进入了这片荒凉的土地,开始戍边屯田。他们在风雨中披荆斩棘、开荒耕犁、种植庄稼、放牧牛羊,让一个个村落飘起了缕缕的炊烟;让一个个池塘游满了嬉戏的鱼儿;让一片片山坡绽开了无数的花朵。悠久的中原文明,进入了蛮荒的滇西北边地,播撒下一颗颗生机盎然的种子。从此,诗书礼仪在门楣和照壁上停驻,耕读家风在乡野和庭院里飘香。
在云南边地,一个地方的故事总是和土司有着紧密的关联。一代土司,就能写就半部边地史。土司家族在漫长的统治历程里,常常会冷不丁地冒出几个枭雄或是雅士,留下一段段传奇。在统治子民的闲暇之余,土司的心中也会腾起一股世代中兴、世袭罔替的壮志豪情。从南诏和大理国时期,高氏土司就在沧城扎下了粗壮的根系。明初,在傅友德、蓝玉、沐英率领的30万大军的征战下,“宋挥玉斧”的云南归入了大明王朝的版图。高氏土司审时度势,向初定天下的明王朝俯首称臣,这样,归附了明王朝的高氏土司得以继续在沧阳大地上续写着土司统治的篇章。时光波澜不惊地流逝着,元朝时因蒙古军士“兵自北南来,进攻大理,首捷此土”而被称为“北国胜门”,地处滇川藏咽喉位置的北胜州,稳依金沙江之天险,进可攻,退可守,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明末清初,被称为“儒雅土司”的高斗光,发现在沧城东边曲折的茶马古道穿行的群山之中,有一座可以建立要塞,作为保卫沧城军事前沿的大山。在这个地点建立兵寨或是城堡,既可扼守住自己的地盘,又可为以后的军事扩张埋下重要的伏笔。一个决定就这样在沧城高氏土司的府邸里诞生,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寓意深远。于是,他派遣自己的亲军土练360户伍移驻到了那里,开始了半军事化半游牧的生活。后来,这群人被命名为他留人,他们居住的这座山,被称为他留山。
二
山,是泥土在自然界里以竖立姿势存在而造就的一种奇观。有了泥土,就能够长出草木,就能够放牧牛羊,就能够种植庄稼。他留山也是这样,山势并不险峻,但巍峨、宽厚。有了360户伍他留人进驻,这里就有了火塘和烈酒,有了歌声和欢笑,有了马帮和军士。当然,这里也会有冲天的战火,冰冷的箭镞,喷溅的鲜血,累积的坟茔。松树和杂木覆盖着他留山,也承载着他留人的生活。山,为他留人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可能。一条河围绕着他留山静静地流淌,因为他留人的到来,河流也就有了一个名字——他留河。山水相依,他留山就对他留人显露出了宽厚的胸怀。屯戍的他留人,在河岸边开垦梯田,种植稻粮;在山林中猎取野兽,获取肉食;在荒地上伐木造屋,屯戍安居。鸟儿飞过他留山,留下了清脆的啼鸣;牛羊在山坡上漫步,装点着平静的生活。六七月间,他留山上的火草开始泛青,为他留人提供了制作衣物的原料。茶马古道在他留山的皱褶里延伸,悠扬的马铃声和穿行的马帮在深山里渐去渐远,只把一曲曲《赶马调》留给了苍苍莽莽的他留山。村落在大山里生长,时光在大山里流淌。居住在他留山的他留人,在守卫着这片山野的同时,也让这座山成为了他们祖祖辈辈赖以栖居的家园。
志得意满的高斗光土司,开始谋划着把他留寨子扩建为一座城堡。他留山处于茶马古道的一个要隘,在这里一个叫作永济桥的地方,南方茶马古道呈现出了不同的指向:一条向东,经华坪、攀枝花到达四川;一条向南,经大理、保山抵达缅甸;另一条向西,经永胜、梓里、丽江、中甸到达西藏、印度。他留山作为几条重要道路的交汇点,他留古城堡扼守住了古道的咽喉,来来往往的马帮便川流不息地涌进了他留山,进入了古城堡,在里面歇息,补充给养或是完成交易后又远走四方。有了马帮,就催生了无数的故事。爱情与背叛,算计与机心,欺诈与宽厚,同时在这个城堡里的每一个角落上演。
大批马帮的进入,让他留城堡里人流涌动,繁华和富庶也一步步迫近了他留山。城堡在最大程度保留了军事功能的同时,又从来往的商人身上赚取了财富。三户一围,五户一堡;战事一起,一呼百应;能征善战,骁勇异常的他留人,让高斗光可以安心地在沧城的土司府衙里品茗、会客、吟诗;或是骑着骏马,带着家奴,在属于自家的广阔地盘上围猎、放鹰。在可以俯瞰整个他留城堡的栖云洞石崖上,高斗光和高僧海悟大师品茗悟道,饮酒赋诗。惠风拂过高斗光的面庞,看到不远处属于自己的繁华古城堡,泛起的酒意,让他的心中萌发了豪情。一支苍劲的竹笔,饱醮墨汁,笔走龙蛇,转瞬间便在洞中石壁上留下了“引真龙到此”的志得意满、“大醉而书更有神”的潇洒自如,还有“谁能超世累,共坐白云中?”的超凡脱俗。落款处,“主人高斗光书”那几个小字里,一代儒雅土司梦想千秋万代统治沧阳的机心呼之欲出。这也是以风流和儒雅号称的土司高斗光在沧城留下的不多真迹。
从此,他留山开始接纳四面八方的人流,城堡朝开暮闭,他留人耕种着自己的田地,放牧着自己的牛羊,守护着自己的宅院,接待着来往的马帮,平静而祥和。于是,他们制作了芦笙、三弦、口弦、竹笛、叶哨,谈情说爱,厉兵秣马,快乐地生活在这座大山的怀抱里。也许会有一些他留少女或婆姨,被马锅头的气质和情歌吸引,跟随着马帮远走四方;也许会有一些赶马汉子,被他留女子的温柔缠绵俘获,从此落户他留山,男耕女织,终生厮守。马帮的马背上,驮来了他留人富甲一方的生活。据说他们在与不远处同是彝族支系的崀峨人做生意时,因为嫌羊毛太轻,就把银子藏在羊毛中间卖给崀峨人,以增加羊毛的重量。关于此事的另一个版本是,他留人的银子太多,家里到处藏着,有些便藏到了羊毛里,在卖羊毛的时候,把藏在羊毛里的银子也一并卖了出去。得到了好处的崀峨人窃笑着,用他留人轻如羊毛般的银子,建起了高宅大院,买来了成群的牛马。“他留人的银子,崀峨人的房子”从此传为了一个笑谈。
一个传说,可以见证他留人曾经的富庶。然而这些都只是历史绽放出的一个花蕾,他留人的生活不可能这样永远平静下去。身处军事要塞的他留城堡,注定会发生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
作为高氏土司的亲兵,他留人在美好的生活中没有忘记他们肩负的责任——扼守要塞,保卫家园。这样的重任,小小的他留城堡是无力承担的。清咸同年间,杜文秀的起义军,为了开辟一条和太平天国义军翼王石达开的队伍汇合的通道,派遣虎应龙部取道他留山北上。忠于清朝廷的高氏土司,下达了严防死守的命令;忠于高氏土司的他留人,为了保住土司的伟业,为了展示他们的忠诚,开始了异常激烈的抵抗。战火在他留山无情地燃烧,被围困的城堡,没有围困住他留人护城的决心。飞蝗般的箭失,刀枪剑戟,在城堡前翻飞;战马凄厉的嘶鸣,响彻他留山的每一个角落。一次次进攻被打退,一次次防守被撕开,一条条生命悲壮地倒下……这样的拉锯战,一打就是两年多。在大理城里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杜文秀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城堡,区区千名他留军士,义军大兵压境,一定会势如破竹般将其劝降或者摧毁,没想到它竟然长期阻止了自己北上的道路。随着双方伤亡的累积,仇恨的增加,矛盾不再可以调和。据说,后来虎应龙部成功策反同属彝族支系的部分崀峨人,用计骗开城门,藏于城堡里作为内应,和起义军里应外合,终于撕开了他留城堡的突破口。城破了,杀红了眼的起义军,把曾经繁华富庶的他留城堡瞬间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他留人的鲜血,染红了城堡里的每一寸土地。在这个曾经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生活的城堡里,他们浴血奋战,但终究未能保住他们的女人和孩子,未能保住高土司的军事前沿。冲天的火光在他留山肆虐,吞噬了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堡。他留酋长蓝华,还有无数的他留人都在保卫城堡的战斗中罹难。现在,战火和硝烟都已经远去,对于这场战争,义军和他留人各为其主,厮杀惨烈,孰是孰非,千秋功罪,只能留与后人评说。一些历史中曾经出现过的情节,由于没有典籍的详细记载,又经过了人们的加工,真相已经无法还原。侥幸躲过屠杀的他留人,在他留山里四散奔逃。他留山的密林成为了他们的护身法宝,为这个民族保存了几丝微弱的亮光。在这次逃难中,有的他留人远赴鹤庆、华坪、攀枝花等地,隐姓埋名,重新开始了滇沛流离、白手起家的生活。由于起义军无心恋战,取道成功、烧杀抢掠并屠城之后便迅速离开,给他留人留下了喘息的空间。惊魂初定后,他们没有回到伤心之地筑居,而是在离城堡不远的地方,重新建起了家园。他们含着悲痛,将亲人们掩埋在了他留山上,让亲人们可以头枕着他留山,和已经逝去的先祖们一起安息。于是,在他留山里,出现了一座浩大的墓群。元气大伤的他留人,从此躲进寂寞的他留山怀抱里疗伤。只有来自漫漫长夜火塘边的一声声叹息,依旧会让他留人的心里泛起无尽的隐痛。
站在古城堡的遗址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用条石砌成的密集的房基,还有古井、老树、古道、残垣,它们见证了他留山的战火、硝烟,也见证了他留山曾经的富庶与繁华。而承载着他留人精神信仰的大德寺里,还在升腾着袅袅的轻烟,昭示着这个民族的香火从来不曾断去。
三
时光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车轮,在茶马古道上不停地碾过,留下了一些或浅或深的印记和刻痕。经历了战争洗礼的他留山和他留人,随着高氏土司的衰落、他留城堡的毁灭,终于沉寂了,隐藏到了莽莽苍苍的群山里。曾经热闹的茶马古道上已经没有了喧嚣的马帮,只偶尔走过一些马队,给他留山带来几丝外面的气息。他留人的生活,依旧离不开他留山和他留河。火草在雨水的滋润下,还是会年复一年地繁盛起来;牛羊在青草的滋润之下,还是会日复一日地茁壮成长。庄稼、野兽、山鸡、昆虫、山菌,从来没有遗弃它们依恋着的他留山。时光会让深深的伤痛逐渐平复,弓弩和刀枪被闲置了,鲜血和泪水被擦拭了,山歌小调,重新在他留山里响起;芦笙竹笛,开始在他留河畔演绎。他留人的目光里,又显现出了他们曾经拥有的那股坚毅和温柔。
相对于时光来说,历史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东西。它总是只会去记录朝代的更换,或者重大的事件、情节,而对人们长期平静而美好的生活视而不见。其实,只有大多数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状态,才是构成历史的基础环节。而时光,则会通过传说、饮食、祭祀、婚姻、建筑、族谱、器乐、山歌、小调、俚曲……把人们的生活忠实地传承、记录、保留下来。曾经喧嚣无比的他留山,远离了繁华与富庶之后,不再成为要塞与前沿,就在人们的视线里逐渐走远。这样,他留人就离开了聚光点,开始攥紧生活跳动的脉搏,把自己的民族特色长期保持了下来。
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与祭祀,使一个民族的力量之源得以衍生。他留人,其实是官方对这个族群的命名。他们在迁徙中遗忘了自己的来历,自称“塔鲁素”,塔鲁,是“外路来”的意思,素,是“人”的意思,“塔鲁素”,就是指“外路来的人”。他们是从远方迁徙到沧城,因而自称“塔鲁素”;还是从沧城到他留山戍守,因而自称“塔鲁素”,史籍中没有记载。他留人奉行的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没有特定的崇拜神灵。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他留人都要集中在一起,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宰杀猪羊,还要用自家制作的米酒和粑粑敬奉祖先,过“粑粑节”。祭祀仪式庄重、古朴。在他留祭司“铎系”的带领下,他留人捧着粑粑、米酒穿过青松枝搭成的拱门,来到了他留人供奉祖先的牌位前。一家一户的供品,密密麻麻地堆放在祭献台上,但互不混杂。他留人虔诚地磕头祷告,祈求祖先们庇护他留人的子孙,让他留山风调雨顺,让他留人平安祥和。他留人的姓氏共有九姓,集中在王、海、兰、成四姓,占了总数的90%以上;还有段、邱、罗、熊、杨五姓,人员十分稀少。在他留山上,每个姓氏家族都有各自的墓葬区域,以王姓居中。粑粑节过后,他们都要以姓氏聚集家族的全体成员,在不同的时间里,到本姓家族的墓地里去祭祀先祖,过他留“宗支节”。他留人现在虽然过着贫穷的生活,但他们却曾经在他留山上,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为祖先们修建了精湛的墓碑雕刻。麒麟、鹿马、蝙蝠、牛羊、骏马、火草、祥云、石狮……这些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刻图案,雕工细致、石材紧致的墓碑,用规整的汉字,记载着墓中人的生平和伟绩。墓群是典型的他留文化和汉文化交融的产物,被称为“夷汉融合结晶”。由于他留山不产石材,13000多座坟茔,6000多座有碑刻的墓葬,让这片墓地里装载了一座浩大的碑林,这是他留人创造的奇迹。战争的伤痛在时光的抚慰之下成为了过眼云烟,如今,他留人墓地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命名为“营盘村墓群”。它的时间跨度,从明末到民国年间,将近三百年。
四
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然崇拜、敬畏鬼神、怀念祖先的传统,这是一个民族不会坍塌的精神支柱。命运不可预见,死亡不可预期,人们便会去寻找一种能够沟通人类与鬼神的异人奇士,这样就产生了祭司。每个民族都会给予这类人不同的称谓:如彝族的毕摩,纳西族的东巴,普米族的韩规,哈尼族的摩批,傈僳族的尼扒,汉族的高公,他留人的铎系、尼卜……祭司被认为是具有灵异力量的智者,介于半神半人之间而得到族人的尊重与敬畏。他留人的铎系和尼卜也是如此。他留人有自己的语言,但丧失了自己的文字,只有铎系在祭祀时画出的一些象形符号,象征着天地、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飞鸟鱼虫的形成。铎系祭祀时吟唱的《他留大调》,是一部如同傈僳族《创世纪》一般的史诗,诠释了铎系的由来、他留人的生死、劳作、族群认同感、普世价值观等众多的含义。那些象形符号和铎系唱经里,肯定隐藏着解读他留人的密码。很多民族的祭司,将敬神、驱鬼、禳佑、消灾、占卜合为一体,而他留人却把它截然的分开。铎系的地位至高无上,他主要承担敬神、祭祀、禳佑、祈祷、引领亡灵归途等职责,驱鬼、占卜便由尼卜负责。铎系做法事时,是不允许尼卜参加的。在一场葬礼中,铎系和尼卜分工明确,互不干扰,互不侵犯。一个他留村庄,只能够拥有一名铎系。铎系的传承一般是子承父业,无子的便择徒传授。如果师父没有去世,徒弟就不能单独承接法事。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愿意接过铎系衣钵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而且都进入了花烛残年,这应该是他留人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五
爱情与婚姻,是一个民族维持繁衍与发展的保证。在他留人的世界里,他们崇尚自由的爱情。以姑娘棚为特点,男女躺在床上恋爱,奉子成婚的双系对偶婚制,成为了他留人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婚恋方式。女子初潮后便举行“换装”仪式,住进父母专门为她在家里偏僻角落搭建的姑娘棚,开始和他留小伙自由交往。男子成年后要进行“洗礼”,然后取得逛姑娘棚的资格。姑娘棚陈设简单,一张床,一口箱子,一面镜子和姑娘用的一些简单饰物,就是姑娘棚里的全部内容。陈设虽然简单,但床上的行李,却是一个家庭中最好最新的。姑娘棚里没有凳子,来窜棚的小伙子只能坐在或躺在床上。最初的七天晚上,姑娘要分别接待七个不同的小伙,小伙也要分别窜七个不同的姑娘棚,谓之“过七关”。在最初的这七天里,姑娘和小伙都要抑制狂热的心跳,互相试探,互相揣摩,体会着彼此的呼吸、心跳而不越雷池半步,方可修成正果。从第八天开始,姑娘可以接纳令她动心的小伙,小伙可以自由选择中意的姑娘。如果没有守住七关就发生了亲密接触,对于姑娘和小伙来说都是一件十分残酷的事。事情马上会被对方张扬出去。从此,不会再有人来逛这个“姑娘棚”;不会再有“姑娘棚”愿意接纳这个小伙。拒绝与接纳需要技巧,这属于他留人的秘密。于是,这样的拒绝和接纳,就在姑娘棚里一次次上演,直到化为两情相悦时的阵阵欢歌。对于“过七关”,他留人有着明确的寓意与暗示。和异性躺在床上“过七关”似乎有些荒诞,但在他留人看来,这样才能获得完美的婚姻。第一关其好比过独木桥,玄乎得很,过不去就会掉下深渊;第二关好比两只筷子夹骨头,滑不溜秋,夹不稳便是一场空;第三关好比火塘上的三角架,三足鼎立,犹如三角恋爱,争风吃醋要倒霉;第四关好比织布机的四只脚,机器一动,摇摇晃晃,时间长了会散架;第五关好比葫芦笙的五根管子,长短不一,音调各异;第六关好比纺纱车的六片叶,叶片受摇柄摆动而旋转,不能自制;第七关好比秋千架,两头各有三只脚撑着一根横杆,一荡秋千便甩过来晃过去,不可能长久。八则象征八福寿喜,吉祥如意。因此只有过了七关之后到第八个目标,相中的对象才能天长地久,白头偕老。他留姑娘、他留小伙都有可能在过七关时与其中的一个情投意合,缔结良缘,也可能会在以后窜棚的过程中,寻觅到自己的意中人。姑娘可以在一夜接待多个小伙子,谓之“飘香”;小伙子可以一夜窜几个村落的姑娘棚,谓之“跑全场”。我曾多次走进他留山,进入他留人家,看到人去棚空的场景,只能遥想他们这种浪漫而神秘的婚恋方式,感慨万千。
设置姑娘棚、与异性同床共枕的恋爱方式,让他留人能够自由的恋爱、结合,享受美好的爱情。有了姑娘棚,他留山的清风明月成就了夜色的华美。崎岖的山道上,手电、火把,编织出了一条爱的坦途。在姑娘棚前,犹豫的脚步被爱的柔情牵引,颤抖的双手被爱的三弦拨动,被接纳或是被拒绝,都在夜色的掩饰下无声无息。枕旁的诉说,充满了甜蜜的话语;彼此的思念,幻化为清澈的山泉;紧握的双手,感触着彼此的心跳;扭动的身躯,焕发出青春的激情。姑娘棚里生长出的爱情,让整座他留山散发出持久的甜香。
六
劳作,就是在大地上播种生活的希望。每天清晨,他留人赶着羊群,牛马,走进阔大的他留山,让牛羊和马匹自由地啃吃青草。阳光温暖的照在他留山上,让这里充满了无尽的生机。白云悠缓地掠过这片天空,放牧的老人,拧开酒壶,喝一口浓烈的包谷酒,抹一把嘴,从缺牙的口中吼出几嗓悠远的古调。梯田里的庄稼,春种秋收,始终让他留人保持着劳作的姿态。他留女子依旧在六七月间上山采摘火草,种植贮麻,来获取纺布织衣的原料。庭院里的果树,春天招蜂惹蝶,盛夏孕育甜润,秋天果实累累,仿佛在吟唱着一首古老的歌谣。一天的劳作回来,坐在火炕床上,男人抿一口酒,女子炒几样菜,一家人把静悄悄的时光都交给了那个永远不会熄灭的火塘。来自他留山的蜂蜜、粑粑、乌骨鸡、红米、野生菌、他留梨、龙摆舞、小三弦、口弦、叶哨、火草麻布衣服、饰品,还有营盘村墓群,古城堡遗址,已经成为了他留人的一张张璀璨名片,赢得了四面八方的口碑。保存相对完好的神秘他留文化,终究会让他留山插上飞翔的翅膀。如今,这里虽然依旧闭塞,但不远的将来,这里一定会赢来络绎不绝的人潮。因为,他留山在这里,他留人在这里,他留文化在这里。
七
我曾经多次走进他留山,面对着浩大的墓群,沧桑的古城堡遗址,四散的村落,深邃的古井,神秘的姑娘棚,我的目光,开始在这片土地上久久地停留。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时光前行的脚步,有些事物已被掩埋,有些事物将获新生,在遗弃和发现的过程里,他留人身上存留的谜团,终将被一一解开。我想,当他留人面对着宽厚的他留山,还有浩大的古墓群,他们一定会有一些期待,要让天空中的白云知道,要让山林中的飞鸟知道,要让屋檐下的牛羊知道;他们一定会有一些话语,要向着宽厚的他留山表达,向着温润的他留河表达,向着他们的祖先和世人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