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特色水果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

2018-08-22刘天英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1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模式

刘天英

摘 要: 我国无论从种植面积还是产量上都是一个水果种植大国,水果产业是仅次于粮食、蔬菜后的第三大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单一的数量要求向着优质、新颖、独特转变,在水果产业发展新形势下调整水果产业结构布局、转变生产模式、提升水果产业的整体素质与市场竞争力是很有必要,而在环境相适宜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的需求与国内外水果发展的趋势调整水果种植结构,发展名优特色水果,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也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 特色水果;产业;发展模式

引言

中國作为世界性的果品种植生产大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特色水果产业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呈现为优势产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在我国人口分布中,80%以上都处于县域经济系统中,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多的要靠县域经济来搞活,而一个县如果将本地区的特色水果作为经济产业来发展,对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县域特色水果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地方其它事业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比如发展县域特色水果产业可以解决解决剩余劳动力,提升农村人口整体水平,还可以进一步加快新农村的发展步伐。如何来发展好县域特色水果产业呢?笔者拟从以下四方面探索县域特色水果的发展模式。

一、县域特色水果产业的发展与政府帮扶相结合

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可以对县域特色水果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从政府的角度可以在稳定已有的“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土地经营形式下,鼓励国有、私营经济组织在农民自愿的原则上,通过合法的土地流转方式成片的开发成标准化、规模化的水果产业基地;也可以通过鼓励集体将荒山、荒坡等通过入股等方式盘活经营权,变荒地为宝地,并对其给予优厚的政策待遇;生产技术上,可将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农民合作起来,形成先进的生产科研体系等。通过一系列政府支持措施,可以为县域特色水果的发展铺平大路,推动其快速发展。

二、县域特色水果产业的发展与标准化生产发展相匹配

更新广大果农以及部分承包商“重发展轻管理、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重量”的传统观念,牢记特色水果产业标准化管理,提升市场竞争意识,优化质量,提高规模效益,建立标准化质量监控体系,有效开展标准化管理与生产实践。尤其是建立标准化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水果品质,奠定市场竞争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果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无公害的水果倍受青睐。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外对井口产品的质量监控越来越严格,开发无公害水果可以提高水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果品质量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制约地区水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水果的生产必须符合市场无公害标准生产,才会有可发展市场。

三、县域特色水果产业的发展与产业化经营方式融为一体

水果产业化从属于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国内和国外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当地农业水果品种为主导产品,通过企业为龙头,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生产要素,把产前、产中、产后等诸多环节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方式。水果产业化是改造传统的农业水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水果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带领农民进入市场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在一体化经营中,一切的分工都是劳动者劳动过程中最后的较高的社会结合而开展的,协作是分工的客观要求,协作可以节约生产资料、提高个人生产力、集体创造力从而提高个人和整体的工作效率,节约交易成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对农业的依赖性显得更为强烈,农业与工业间相互作用,这就要求各生产部门一定要协调好产前、产中、产后之间的关系,确保一体化经营顺利开展。因此,实行水果产业一体化经验、各个环节分工协作,这样既能把千万个分散开的“小农户”与“小生产”同复杂的大的市场经济联系起来,又能够有效得把城市和乡村联系起来以及现代化工业与农业协调起来,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优化区域化布局等,使得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销售等诸多环节能够更好的衔接,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农业在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中的战略地位。

四、县域特色水果产业经济的发展与乡村旅游紧密衔接

为更有效的推动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将特色水果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及其价值有效的融为一体,扩大农业发展空间、提升农业发展层次、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尤其是 离城中心较远、交通不发达的边远地段,可以以发展水果产业为依托,大力推进乡村水果休闲观光旅游,打造“吃住旅游同行,娱乐购果”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天地。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水果文化节,亲身体验采摘乐趣,细细品味水果的美味,观赏各类水果制品,让广大消费者在深入体验的同时放松心情并获得舌尖美味享受与快乐,带动其消费欲望。总的来讲,将县域特色水果的发展与时髦的现场旅游紧密衔接起来,能很好的塑造当地旅游地的形象,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发展当地旅游经济,同时也可以增加广大果农收入,这是县域特色水果产业与乡村旅游业共同协调发展所带来的效益。同时这一协调发展也可以带动新农村的快速发展,包括农村的教育、交通、医疗条件等都会很大程度的改善,推动县域农业发展从传统的农业发展向着现代化农业发展转变。

参考文献

[1] 叶祥松.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农联模式[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8.

[2] 李辰. 我国水果产业出口现状及发展建议[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

[3] 沙安文,乔宝云,沈春丽.新农村建设与地区和谐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9.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下台湾产业转型初探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