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下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问题分析

2018-08-22李光明余成龙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供给侧改革思想政治教育

李光明 余成龙

摘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途径。由于多重因素交织,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矛盾。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特点,通过供给侧改革,基础理论与审美結合、降低思想政治工作者压力、树立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发展。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 供给侧改革

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与供给侧改革内涵

(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

意识形态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社会意识的总和,意识形态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其统治的思想武器。主流意识形态不仅仅作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思想武器,还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所在。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主要指导作用。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利,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仅仅团结在一起。”有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由列宁的“灌输”理论可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特殊的“商品”,被高校大学生主动需求具有一定困难,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能成为高校大学生的必需品,必然从个人层面影响高校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正确树立,继而在社会与国家层面造成动荡不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就是将以前过渡重视供给一端的情况转移到需求一端,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供给与需求的问题,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供给侧理念、内容、方式、结构等的改革。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存问题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缺乏审美

哲学不是神秘的,而是生活的形而上;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而是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枯燥的,而是思维的碰撞。但是为什么还是不能为多数学生所接受?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因为部分学者缺乏耐心、持久性,心浮气躁等原因,使很多理论研究出现“三化”,片面化、表面化、枯燥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座巨大的宝藏,作为学者不应该带着某种目的去研究,高校教育工作者更不能为了授课而授课。在思想政治研究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忽略的理论的美感,忽略了事物之间的必要联系,自然会将思想政治教育带入鸿沟,将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扼杀。

(二)高压力促使教师队伍素质被迫“降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如今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结构体系,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到本科“4+1”模式培养,再到硕博研究型教育。但什么原因导致高校教师队伍素质被迫“降低”?首先,时代的快速发展,教育工作者理论水平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教学方式更是要跟上科技的步伐,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课时量的增加必然给予教师队伍重大压力;其次个别院校政策的倾斜,如部分理科、工科院校没有将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落实,而是过度重视发展特色理工专业,忽视人文社科发展,甚至存在部分自然科学学者轻视人文社科学者工作的现象。

(三)部分学生思维模式未能与时俱进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是什么让我们落后?资源、遗传基因、人口,显然都不是,思维方式是主要因素。实用主义的思维由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延续至今,实用主义的思维不同于严密的逻辑思维,区别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由于高校部分大学生受到实用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未能辩证的看待思想政治教育,未能深刻剖析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在思维深处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路径探析

(一)基础理论研究与审美相融合

木桶效应给予我们启示,只有补足短板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快速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什么原因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过程出现“三化”,我们必须辩证的分析这一问题。历史与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高校部分大学生“排斥”马克思主义,一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不全面;二是因为基础理论课的枯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实事求是的看待这一问题,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使更多的学者认真学习、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美相融合,如通过成语、俗语、典故、寓言等来表达。只有内容、形式中国化,具有中国审美,才能更好为高校大学生所接受。

(二)给教育工作者减压

首先,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课程任务。量变引起质变,繁重的课程任务,使马克思主义机械化、形式化、标签化,未能形成思想的碰撞,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害无益。其次,精神上给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平等。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其次,高校全面落实国家思想政治发展政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对于社会发展是同等重要的,并且我国每一届政府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高校必须必须平等对待马克思主义工作者与自然科学工作者。

(三)树立马克思主义思维

感觉思维、逻辑思维、实用思维、哲学思维,无所谓对与错,只是他们伴随着我们成长的不同时期,亦或者处理问题的思维习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世界观与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为了机械化宣传马克思主义,而是为了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是思想发展与碰撞的地方,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引导应该放在重要位置。马克思主义站在世界无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的角度,推动世界发展的同时也在推动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大学生正确树立个人远大理想与近期理想,辩证分析眼前利益与长远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10日第41页.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02).

作者简介:李光明:(1993.3-),男,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主研:中特理论

余成龙:(1994.9-),男,重庆潼南人,硕士研究生,主研:中特理论

猜你喜欢

主流意识形态供给侧改革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途径述评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