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历史逻辑

2018-08-22雷洲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1期
关键词:历史逻辑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

雷洲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建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基础之上,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论也不断发展完善。对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历史逻辑的梳理是准确掌握每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巨大成就和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智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历史逻辑

1 毛泽东对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奠基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面对因为长期战乱造成的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敏锐洞察,对于保护自然环境、恢复生态破坏有过许多重要的论述和丰富的实践。

1.1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重要思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人依靠自然而生存生活,从自然界中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自然界的物质能量通过人的新陈代谢转化为人的物质组成部分,自然界的通过人的思想认识感情认同转化为人的精神组成部分,因此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为中国共产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奠定了思想基础。

1.2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面对生产资料匮乏,生产力亟待发展的现实国情,毛泽东提出了“反对浪费合理利用资源”的口号,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企业和合作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1]

1.3绿化祖国

针对新中国工业化早期建设对于植被和生态破坏的问题,毛泽东于1956年3月提出了“绿化祖国”的口号:“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要做出森林覆盖面积规划”,毛泽东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就已经深刻意识到了工业化建设对于生态的巨大破坏,提出了“恢复植被、扩大森林面积”的重大举措,为环境的保护总结了充足的经验。

2邓小平对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初步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的问题却日益严重,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意识到了必须要给生态文明建设以足够的重视,强调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关系。

2.1注重生态问题的法制建设

邓小平针对经济建设中暴露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要着力加强从法制建设入手,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在邓小平的支持下1989年12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这标志着环境保护法律正式建立,同时也颁布、实施了以《森林法》、《环境保护法》为代表的大量环境保护法律,完善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制体系。这些环境保护法律的颁布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2.2人口发展理念

中国的人口问题是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人口过多会加重资源环境的压力,劳动力的素质低下会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必然少不了对人口问题的解决,邓小平提出一方面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优化人口结构;另一方面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劳动者就业机制。

2.3江泽民对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进一步探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长期粗放式发展的经济模式导致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层出不穷。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吸取粗放式发展对于环境破坏的教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论和实践行为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2.4兼顾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

199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着重分析了经济、人口和资源的关系,并在全国第四次环境保护会议上指出,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绝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关系”的思想理论,进一步阐发了在经济建设中兼顾环境保护的理论。

2.5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江泽民继承了邓小平的经济建设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思想,引用1972年6月联合国召开的世界环境大会上世界环境委员会提交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得到国际广泛认可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针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现代人与后代人发展矛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6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较缓慢,为了防止无节制的开放对西部生态环境的破坏,江泽民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坚持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将西部的自然资源合理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

3胡锦涛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思想

面临世纪之交的中国,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吸取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既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3.2系统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系统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成为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后的又一大创举,将生态文明建设正式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4习近平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状况,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适应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论断,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4.1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目标设定

针对我国目前的生态状况,习近平总书记设定了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全新目标,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首先明确生态文明新时代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的,而新时代则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脱离原本粗放式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模式,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构想。

4.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就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提出的重要论断,强调了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良好的環境更有利于长远的经济发展。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一旦发生冲突,一定要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这一论断的提出为全国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了蓝本。

4.3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通过对绿色发展的推进、对突出环境问题的着力解决、对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的加大,对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改革创造更符合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活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构想。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赵曼.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历史逻辑.[J].人民论坛.2016(36).

猜你喜欢

历史逻辑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