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纯桉树林的生态结构调整研讨

2018-08-22卢志春

新农村 2018年21期

卢志春

摘要:近多十多年来,桉树纯林占比逐年增长,在速丰桉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速生桉人为抚育经营管理强度过大。致使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纯桉树林经营性种植。影响到水土保持;肥力消耗较大;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生态平衡相对脆弱。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我们要优化森林树种结构,使造林树种更多样、林分结构更优化、树种布局更合理。本文在分析纯桉树林发展状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纯桉树林生态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方法,旨在为林业生态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纯桉树林;生态结构;树种结构。

桉树以其优异的特性在各地的人工林种植方面一家独大。以南宁市为例。根据林业部门统计,2015年南宁市森林面积约1484.6万亩,其中乔木林面积1046.5万亩,乔木中。桉树436.5万亩,占41.7%,松树面积343.5万亩,占32.8%;杉木38.9万亩。占3.7%;其它阔叶树227.6。占21.8%。而实际上若统计数据加上其他非林地上的桉树林面积则桉树的种植面积占比更高。森林资源存在树种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桉树人工纯林面积居各造林树种之首,面积达436.5万亩,占全市森林总面积的四成。(2)桉树和松树两者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74.5%以上,阔叶树面积仅为21.8%。(3)林分结构单一,生态功能不强。桉树林分内,植被少。森林质量不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失衡。

目前纯桉树林发展迅猛。桉树人工林如果经营不当。会带来诸多生态问题,如消耗养分、水分量大;有引起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的危险;枯枝落叶分解差:生物多样性不良等。生物多样性还包括动物和微生物,人工林的特殊群落结构形成了独特的林下生态环境,由于凋落物成分和林下植被的减少,其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也相应减少。反过来影响了凋落物的分解速率。纯桉树林过多导致森林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减少。其生态稳定性降低,与建设功能齐备、生态良好的森林生态体系和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因此。纯桉树林生态结构调整的意义重大,有必要对桉树种植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种植。对纯桉树林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争取营造混交林,加快人工纯林改造混交林。营造乡土树种、珍贵阔叶树种。尽快培育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森林生态结构。

1当前桉树调整优化树种结构问题和难点

1.1专项资金缺乏。桉树轮伐周期短,效益快,若要进行纯林结构调整,势必需要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支持。而目前作为产业引导的力量的各级政府未制定出台专门的桉树纯林生态结构调整造林补助标准,资金缺乏导致生态改造林地难落实,桉树纯林改造项目推进困难。

1.2林权归属分散和采伐管理规定导致桉树纯林改造项目用地比较难落实。一是要实施桉树纯林改造。势必调整出部分桉树林地。对林权所属单位和个人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简单的说是大部分林地归属权是属于农户或者农村集体林地。桉树纯林改造的意愿主动权在农户手中。在没有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支持下,桉樹纯林改造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桉树林有商品林和公益林之分。受森林采伐管理规定的限制(公益林采伐国家级公益林采伐蓄积量不得超过15%,市级公益林采伐面积不得超过15%,采用带状间伐),只能采用间伐方式进行调整更新改造。

1.3优良速生丰产树种培育滞后。品种少。目前,除桉树外,速生丰产其它树种选育比较滞后。尚未培育出能替代速生桉的速生丰产树种。处于品种考虑,林农(业主)对推广种植其它树种如松、杉、柚木、楠、红椎等长周期珍贵、乡土树种的积极性不高。

1.4经济效益短视导致对森林生态效益重视不足。桉树产业链的发展完善,产业链产生的经济利益驱动反过来影响了桉树种植规模的扩张,经济利益的短视使得森林生态效益逐渐被蚕食。从而难以对控制桉树种植规模。森林产业链未能全面发展,未能对其它经济树种的效益催生太多需求。

2纯桉树林生态结构调整对策方法。

2.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森林产业要发展好,必须做到“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综合考虑各地的地理属性、气候条件、生态区位、自然灾害、土地石漠化程度等因素,循序渐进。科学发展,因地制宜,确定桉树种植的“主栽区”和“选择区”,确立其它森林生态效益功能区。以南宁市为例。市政府引导制定了退桉还耕及林地调整优化桉树结构工作指导意见。编制《南宁市桉树种植规划》(2016-2025年),用来引导南宁市分布于饮用水源、江河两岸、重要水库、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重度石漠化治理区的桉树林调整规划,并计划进行树种结构调整更新改造。实施以乡土珍贵树种为主的宜林荒山造林34.5万亩,两项合计造林102万亩。将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水库周边95万亩商品林(地)调整区划为生态公益林。

2.2政府引导和资金支持。桉树种植的极度扩张归根到底是产业资本逐利的结果。因资本逐利产生的问题根本上还需要从资本上解决,加大森林生态资效益补偿金的投入是实施桉树种植调整规划的必要保障。

这就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政府投入制度。从财政预算中列支资金。用于实施桉树种植调整。尽快制定出台专门的桉树调整造林补助标准,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为加快推进桉树调整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其次要制定退桉改种补贴政策支持桉树的调整改造、轮换造林。鼓励林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家庭林场等经营主体实施桉树调整。对在规划调整范围内的桉树林,调整后营造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的,给予造林补贴支持。

2.3转变经营模式。调整林分结构。鼓励发展种植培育桉树大径材人工林。大力发展混交林。改变林分结构,适当延长桉树人工林的轮伐期,促进植被结构(包括空间结构、物种结构和群落组成结构)的发展和动能水平上生物量的积累与生产力的提高,避免人类活动不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所造成的后果。

2.4多条产业带动。通过优化森林资源配置。避免一条产业独大局面。实行定向培育如松杉大径材、特定乡土珍贵树种、竹林等,形成以原料、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的多条完整产业链。大力发展森林药材、森林旅游等多种产业。建设农林综合经济产业范点,发挥示范样板作用。最终使天然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商品林协调共同发展的轨道。

2.5选育、培育新的速生树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桉树研究领域在国内的研究已经长足发展。而对其它速生树种的选育和培育研究相对滞后。政府和科研部门应投入更多的研究经费,通过繁殖技术、基因改造等高科技手段,选育更多的速生树种。以替代桉树一家独大局面。同时要通过培养科技人才、加强林业科技的国内和国际合作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林业科技水平。

2.6提高农林业主的森林生态意识。对桉树调整优化树种结构工作广泛进行宣传动员,从森林生态效益。环境保护效益等层面进行宣传。如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新闻媒体、悬挂横幅等多种方式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结语

要改善目前纯桉树林种植规模占比过大导致森林生态脆弱局面,则应该科技先行,政策为导向,增加资金支持,科学合理规划。积极推进生态公益林(尤其是水源保护区、石漠化保护区)桉树种植调整改造。适当调整经营商品林区纯桉树林的结构调整。改善商品林种植培育技术。综合实施各项措施促进林业产业和整个森林生态平衡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