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市大蒜生产现状分析

2018-08-22李金磊张佩孙曙光

新农村 2018年21期
关键词:徐州市农艺机具

李金磊 张佩 孙曙光

大蒜种植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物。是农产品出口创汇、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经济效益较高。具有良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在当地种植广泛。但长期以来,大蒜种植机械化发展滞后,收获机械的生产没有形成定型产品并批量生产。广大蒜农迫切需要大蒜生产机械化,本文针对此种现象,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1徐州市大蒜种植收获机械化的现状

1.1徐州市大蒜种植面积已达200多万亩,全市各地都有种植。重点分布在睢宁、丰县、邳州、贾汪等地,其中。邳州、贾汪等县市区已初步形成种植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大蒜收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专用收获机械。另一种是传统的手工收获生产方式。目前,大蒜机械种植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一般以人工播种为主;大蒜浇灌一般以机械浇灌为主,大蒜种植机械作业面积达到约100%。据资料显示,徐州市各类大蒜收获机械共有50台左右。每台收获机作业生产率一般为1.0至2.0亩/小时,根据现有机具数量推算,徐州市大蒜机械收获面积较低。收获后捡拾加工和分级技术不够成熟,人工成本较高。

1.2近几年来,相关单位高度重视大蒜生产机械化。针对徐州市大蒜生产机械化发展滞后问题,将大蒜机具的应用与推广列入财政支持范围内,加强大蒜生产机械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播种机械、收获机械需按照农艺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专用性,目前。一些厂家也已着手开始研制与生产此类机械,设计和制造相关部门得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2.1大蒜收获机。为解决机具适用性差、作业效果差、机械自我清理装置差、堆积缠绕等问题。徐州市结合徐州市实际种植与机械分布情况。因地制宜。集中力量致力于大蒜收获项目的攻关与引进,自行研发各类大蒜收获机械共有15种左右,但由于种植模式和地域的不同,农艺规范差异受到一定的限制,使机构适用性和有效性的发挥也受到了限制,进而影响机具的广泛分布。

1.2.2大蒜播种机

1.2.2.1点播技术。先用压穴锥压穴。然后用机械送种到种穴。在送种过程中,大蒜鳞芽朝向处于自由状态,鳞芽方向完全由落种瞬间朝向及落种位置随机确定,不符合农艺要求。

1.2.2.2人工辅助播种技术。该技术基本上解决了大蒜栽植鳞芽向上的技术问题。但前提是必须事先将鳞芽按尖上根下的方式逐瓣装入大蒜播种器。

1.2.2.3全自动大蒜栽种技术。由动力装置、供料器、根部向下控制器等构成,该技术解决了蒜种输送过程中要求鳞芽朝上的技术问题。例如:如济南华庆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庆华牌OH2000-618全自动大蒜种植机大蒜播种机种蒜机,工作幅宽为2米,株距11厘米。行距12.5cm,株距行距可根据当地种植方式订制;播种深度2至6cm,可自行调节;播种效率为1至3亩地每小时:工作时需要2至3人操作。效率提高了30至40倍。该机型只能保证下落过程中的直立状态保持在95%左右。山东玛利亚公司的2BU-11精准大蒜播种机,效率可达50亩每日。单趟种植11行,标准行距可以定制,株距可调节。动力匹配90马力拖拉机。机器生产效率是人工播种效率的近30倍,通过这两年在徐州市的试验都没有取得良好效果也没有推广。由此可见。大蒜机械化播种的关键技术是播种时蒜瓣方向控制问题,该技术现还有待解决。

2大蒜机械化生产的制约因素

2.1大蒜生产农艺要求高,机械研发难度大

2.1.1种植机械方面。大蒜种植农艺要求高。瓣芽需朝上。蒜背方向需一致。但由于大蒜品种多样性,物理性状有很大差异,在排种、输送、投种、覆土环境上。很难保持直立。

2.1.2收获机械方面。一些大蒜产区土壤湿度、粘度大,收获时。机械作业受阻力、能源消耗的限制。大蒜茎秆强度小,极易出现倒伏现象。机械适应性不强。

2.2种植模式和习惯有一定的差异性。大蒜生产受环节、种植面积,种植规模的限制,长期以来。很多地区仍旧依靠人力作业,种植比较随意,种植模式不够规范,收获机具的适用性无法有效发挥。影响作业效率和收获面积推的提高。

2.3机械设备水平低,作业性能不高。基于大蒜种植农艺要求高的特點。对机具技术含量要求较高,才能做到定向投种。但实际生产与应用中,因技术问题,故障率较高,粘壤土地作业效果较差。自我清理装置不够完善,再加上机械生产企业规模小、投资少。生产设备及工艺装备无法得到保证,机具机架变形、焊合不牢、断裂、开焊现象时有发生。

3大蒜机械化生产的有效途径分析

3.1统一种植模式。加强规范化种植。形成统一、规范的种植模式,提高机械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机械效益。相关农业技术人员做好配合工作。共同协商。制定科学合理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建立农机农艺有效结合。统一种植模式,引导农民实行规范种植。

3.2专门成立技术队伍,联合研发与攻关技术难题。

多方面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技术人员成立技术小级,结合地域特点与当地种植模式。整合科研、技术、生产、企业等社会资源,通过联合研发与技术攻关。提高大蒜生产水平,确保机械的可靠性、适用性发挥。

3.3加大推广力度。促进机具大面积应用。制定技术路线和具体发展模式,通过建立大蒜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做到试验、示范同时进行。同时提高,总结技术方案与成熟经验。推动和促进机具的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徐州市农艺机具
徐州市深入开展“拆牌、破网、清通道”专项行动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14份蒌蒿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评价
徐州市工程咨询中心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