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水鱼类几种常见鱼病的防控方法

2018-08-22罗军

新农村 2018年21期
关键词:鱼病病鱼全池

罗军

鱼病是影响淡水鱼的品质与产量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每年的5月~9月是鱼病流行的高发期。尤其是在雷雨和炎热的天气下,不但传播迅速还易暴发流行,因而。应加强鱼病的防控,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1淡水鱼鱼病发生原因分析

鱼病的发生和流行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病原体因素、环境因素、鱼类本身的体质因素等。其中最主要的发生原因就是环境因素,环境恶化会推动病原微生物密度的增加,水体理化因子出现变化后。鱼体里的循环系统遭受影响,使其免疫力减低,加大了鱼病的感染概率;水体水质遭遇污染后。能使水体内的氮循环形成直接影响,后续的氯化作用、氨氧化作用以及反硝化作用等一系列反应都会遭受影响,造成水体内溶氧降低,水体氧缺乏会对水体的稳定性有影响;鱼体长时间处在溶氧不足状态下会使其抵抗力降低。而水体中亚硝酸盐、氨氮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蕴蓄堆积以及好氧微生物的降低,可造成鱼体中毒。进而致使多种鱼病发生。

2几种常见淡水鱼病的防治

2.1竖鳞病

病原初步认为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和气单胞菌属的细菌。此病主要对草鱼、鲤鱼及鲫鱼产生危害。是因水质污浊、鱼体受伤后遇细菌感染引发鳞囊里蕴蓄液体致使鳞片竖立的一种鱼病。病发初期的鱼体色发黑,体表粗糙,严重时眼球凸起,腹部膨胀,患鱼贫血,肝、鳃、肾、脾颜色转淡。鳃盖里表面充血。皮肤、肝、鳃、脾、肾以及肠组织都不同程度的出现病变。病鱼全部鳞片竖起。鳞囊里存有渗出液。将鳞片以手指轻压。就会在鳞片下喷射出渗出液。鳞片也跟随脱离鱼体。应注意本病与鱼波豆虫引起的竖鳞相区别。用显微镜检查鳞囊内渗出液即可区分。

防控方法:越冬后投喂丰富、营养的饲料,来提高抗病能力。另外,在扦捕、运输及放养等操作当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防止产生细菌感染。在发病时用0.3g/m2-0.5g/m2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一日1次。持续2日~3日。

2.2水霉病

此病由霉菌感染引起。主要症状是鱼伤口处长出棉絮状的白色菌丝,而后将出现运动失常。在水体上层缓缓游动,动作笨拙,反应迟钝,病症严重时可发生病灶血脓和肌肉腐烂的情况,最后大批病亡。

防控方法:用500R/m2食盐和小苏打合剂全池进行泼洒;或2g/m2-3g/m2亚甲基蓝全池泼洒,每2日进行1次,5日后再采取0.2g/m2-0.3g/m2海因类药剂进行泼洒1次。

2.3草鱼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为柱状黄杆菌。此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鲫、鲤、鲢、鳙也可发生。病原体是柱状屈挠杆菌,通常因为鱼体和病原菌直接接触而造成的。病症为鱼体发黑,特别是头部相对更黑;所以又称“乌头瘟”,鳃丝肿胀,粘液增加。末梢残缺;鳃盖内表面皮肤充血发炎。中间位置一般腐败成不规则或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防控方法:用0.15g/m2苯扎溴铵溶液全池泼洒,每隔一日1次,持续2次或3次;或者采取每100千克鱼使用大蒜0.5-1千克再加入等量食盐拌进饲料投喂,6日是一个疗程。或者每亩(水深1m)用25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同时再投松树叶50千克。对烂鳃病有很好的效果。

2.4草鱼赤皮病

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此病主要对鲤鱼、草鱼等鱼种和成鱼产生危害,是因鱼体受伤遭受病菌侵入而引起。症状为鱼体出血发炎,鳞片与鱼体脱离,尤其是鱼体两边和腹部位置甚是显然。体表粗糙,部分或者全部鳍条基部充血,末尾糜烂,有时鳍条问组织也遭破坏,病鱼的上下颚与鳃盖位置充血,出现块状红斑,肠道有时也充血,鳞片脱落的位置与鳍条糜烂位置通常有水霉菌寄生。患有此病的鱼体瘦弱,迟缓独游于水面。

防控方法:用0.04g/m2溴氯海因或0.25g/m2超碘季胺类药剂全池泼洒。一天1次,持续2日~3日;还可将五倍子研碎煮后全池泼洒,使用池水浓度是2-4g/m2

2.5草鱼细菌性肠炎病

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4-10月流行,病鱼体色发黑、肠道充血、肛门红肿。主要危害草鱼、青鱼,在鲤鱼中也有少量发生。该病常与细菌性烂鳃病和赤皮病并发。且在草鱼养殖中更为明显。俗称草鱼三病。

防控方法:彻底清塘消毒。发病季节,外用氯制剂、甲醛或碘制剂对水体消毒,每千克鱼用大蒜素0.2g或土霉素50-80mg拌饵投喂。连用4-6天。

2.6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氏耶尔森氏菌、豚鼠气单胞菌等。病鱼全身出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水、肝脾肾肿大;内膜充血、肠腔内积有液体或气体;该病对团头鲂。鲫鱼、鲢鱼、鳙鱼危害最为严重,5-11月均有流行,水温持续高温在28℃以上严重。

防控方法: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浓度0.3克/n4;土霉素、磺胺类药物或恩诺沙星内服:每公斤鱼体重0.05-0.1克。连喂5-7天。

2.7小瓜虫病

病鱼皮肤、鳍条或鳍瓣上布满了小点状白泡,鳞片脱落,鳍条裂开以及腐烂。游动缓慢。于水面上漂浮,有时鱼体与其他物体不断摩擦,或跳出水面很快就大量死亡。

防控方法:用浓度为15ml/L-25ml/L福尔马林或2-5ml/L高锰酸钾全池泼洒;或每亩(水深1m)用辣椒粉210g、干姜70g加水煎煮30分钟成25公斤药液,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3次;青蒿末拌饵投喂,用量为每千克体重0.3-OAR,每天1次,连用5-7天。

2.8锚头鳋病

此病是一种侵袭性鱼病,发病初期。病鱼有急躁不安和食欲下降的现象,若大量寄生在口腔,可使病鱼不能摄食,进而鱼体消瘦、游泳缓慢,严重时,鱼体如披着蓑衣,所以有“蓑衣病”的称号。锚头蚤寄生于鲢、鳙鱼等鳞片较小的皮肤,能使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出现似石榴籽的红斑和红点;寄生于草鱼、鲤鱼等披有较大鳞片的皮肤上,寄生处的鳞片会被蛀成缺口。理论上常把锚头鳋分为三种状态,即童虫(状如细毛、白色、无卵囊)、壮虫(身体透明、尾部有一对绿色卵囊)、老虫(身体浑浊、衰软)。

防控方法:饲养期间发病。可用0.3-0.7 g/m2的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如感染的多为“童虫”时。可在半个月内连续施药2次:多为“壮虫”时施药1次;“老虫”则可以不施药。还可在瘦水条件下,每亩(水深1m)施400千克腐熟猪粪或牛粪,改变生态环境,达到防治此病。

2.9鲤春病毒病

病原为鲤弹状病毒。病鱼漫无目的地飘游,眼球突出,体色发黑,消瘦,反应呆滞。鱼体失去平衡。往往头向下做滚动状游动,腹部肿大、腹水,肛门红肿,皮肤与鳃出血。

防控方法:首先积极做好常规的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避免病原的侵入。其次是要为越冬鱼清除体表寄生虫,主要是水蛭与鱼虱。最后应该对可能携带病毒的鱼卵用100mg/L的碘伏液浸泡消毒半小时。通过杀灭鱼卵上的病毒能有效地预防鲤春病毒病的传播。

2.10草鱼出血病

该病呼肠孤病毒引起,水温25℃以下鱼呈隐性感染,水温高于27℃时,疾病能大肆流行,死亡率往往能在90%之上。病鱼可发生不同的症状。如“红肌肉”症状为肌肉充血呈红色,鳃贫血苍白。此多发于7-10cm的小鱼;“红鳍红鳃”症状为鳍基和鳃瓣充血。这多发13cm以上的鱼:而“肠炎”症状则以肠道严重充血为主要特征。大、小草鱼都能发生。以上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一起发生。

防控方法:草鱼出血病目前无有效的药物用于治疗。最主要的控制措施是注射草鱼出血病灭活(或减毒)疫苗;定期(每15-20天)使用生石灰或含氧消毒剂来消毒;发病季节,全池均匀泼洒复合碘制剂连续2-3天。每千克鱼每天用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板蓝根(单用或合用均可)5g,氟苯尼考或氟哌酸10-30 mg,病毒灵30-50 mg,拌饲投喂,连喂7d。

猜你喜欢

鱼病病鱼全池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震撼!屈老师第六期渔医培训班座无虚席,“一滴水诊断鱼病”新增内容惊艳全场
要注重防控2019年春季鱼病的再度暴发
裂唇鱼
草鱼病防治咋用中草药
淡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技术(28)——鳗鲡疾病(五)
常见蟹病防治方法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与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