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种植中预防低温冷害的几种方法

2018-08-22王明秋

新农村 2018年21期
关键词:幼穗磷肥分蘖

王明秋

水稻种植常常会受低温的危害与侵袭,水稻低温冷害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发生侵害时间间隔范围大概在3至4年一次。遭到侵害后。容易导致秧苗素质低下、生育期拖后、烂种和立枯病等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1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的症状

水稻受低温冷害影响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受到抑制。能量转换与代谢异常。一些秧苗全株叶色变黄、变褐。也有部分叶片呈白色或黄白色横条斑,当日均气温持续低于12℃。会产生烂秧,降低颖花数的现象,而此时稻穗对低温具有强烈的敏感性,能直接感受低温。因此会大大影响幼穗发育;开花期遭遇冷害时,危险温度为15℃至17℃。此时会出现受精障碍。进而影响成熟期成熟度。使千粒重下降。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

2低温冷害发生时期及温度指标

2.1芽期。水稻芽期的出苗率与播种后10日内积温显著相关,一般情况下。下限温度在7至11.6℃左右。

2.2苗期。水稻苗期的耐寒性直接影响水稻的根、茎、叶的生长和分蘖的多少,延迟水稻抽穗的临界温度指标是播种至幼穗分化始期,平均温度17至18℃。

2.3孕穗期。水稻孕穗期主要影响水稻结实率,其临界温度因品种和栽培条件的不同,温度也有所差别,一般情况下,耐冷性强的品种在15至17℃,耐冷性弱的品种是17至19℃。

2.4开花灌浆期。此期温度是否适宜。直接影响水稻空秕率。抽穗、灌浆成熟的过程中,若受到冷害侵袭,最低临界温度在17至18℃,当气温降到17℃以下。空秕率可达35至40%以上。

3低温冷害的预防

3.1地块选择与良种选用。pH值超8.5的地块,耙地时应洗碱。泡72小时后再排水,或把酸化草碳装入丝袋,放新水时放在渠道或水口处,改善本田酸碱状况。适时早育、早插。农户要做好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早育、早插,以确保安全齐穗下限在8月上旬以前抽穗,提高播種质量。

3.2及时移栽补苗。但插秧阶段容易遇到的低温、缺水现象,造成返青推迟和烂秧、死苗,因此,还要及时移栽补苗。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有利于早熟高产。水混时,往往造成缓苗慢、死苗、“脱裤”也应洗碱。遇高温时(6月中下旬)。水温达22℃以上,易发生红叶、赤枯病等病害,一定要配合喷施叶肥。进行洗碱。

3.3合理密植。推广旱育稀植技术,确保透风和光照条件,促进分蘖整齐和无效分蘖。保证正常成熟。

3.4科学施肥

3.4.1增施磷肥。控制氮肥施用量,及时追施磷酸二氢钾、喷施宝等叶面肥。抽穗扬花期喷施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等,提高水稻的抗寒能力,促进早熟。

3.4.2增施磷肥。磷肥能提高水稻可溶性糖的含量和促进早熟。这对提高抗寒能力和保证产量。有重要作用,因此。磷肥应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并保证施入根系密集的土层中。这样更有利于根部吸收。

3.4.3增施氮肥。氮肥施用时。施用量控制在总肥量的20%左右。但应注意的是,在水稻2次枝梗分化期。不能施用氮肥。因为此时,水稻正处于最高分蘖期。施用氮肥。会增加后期分蘖,延迟生长和发育,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造成减产。

3.5晾田。前期生长,受水温的影响较大,中期阶段,水温和气温影响双向进行,后期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基于此规律,6月末左右,针对盐碱轻的地块或发生赤枯病的秧田,需合理设置晒水池。选择在夜晚或阴天晾田,地面稍裂后灌跑马水。或者大水后4至6小时排出。然后再建立水层。或加宽和延长水路。加宽并垫高进水口,采用回灌措施,提高白天田问水温和地温。促进根系氧气的吸收,避免早衰现象的发生。

3.6合理灌溉。节水灌溉既要科学节约用水,又要满足水稻各生产阶段的用水需求。因此,农户在在耕作时,应健全灌排水渠道。建成水泥或塑料管渠,实行泡田、耙地、插秧一体化的作业方式,在整个生育期原则上以浅湿灌溉为主。提高地温,丰富根系氧气,使根系健壮。有效水深始终控制在3cm左右,抽穗后可以间断灌溉,保持田面湿润即可。

3.6.1护苗水。移栽后适当加深到苗高1/2左右,利于保温、快速分蘖;若分蘖期温度下降到15℃以下,适当加深水层,护苗。

3.6.2护胎水,孕穗时(6月末至7月中旬)不能断水。当平均气温达到17℃以时,水层应加深10至15cm,深水护胎。

3.7深水灌溉。冷害危险期时。幼穗所处水深15至20cm。基本可预防障碍型冷害。

3.8井水灌溉

3.8.1延长灌水渠道、加宽垫高水口、清除进水渠杂草。每延长100m平均增温1.2℃。

3.8.2采取回水灌溉。既可节水又可提高水温3至5℃。回水蓄积面积大、盐碱小的秧田可采用此法。

3.8.3浅、湿、干节水增温法。前期浅水、拔节后干湿交替。除保护性用水外,每次都是待水落干后再灌,全生育期累计可增温55℃左右。

4收获,撤水

水稻收获时间一般在9月末或10月初。收获前1周左右撤水。以防止冷风和碱害。过早或过晚收割。都易引起裂纹、爆腰、变色等,影响品质。当稻粒成熟率达到95%以上,小枝梗变黄,或籽粒含水量在20%左右时可进行收获。但注意收割后晾晒时间不宜太长。正常天气情况下,1周即可脱粒。

猜你喜欢

幼穗磷肥分蘖
多穗型与大穗型超级稻品种幼穗分化期碳氮代谢与产量构成
印度磷肥需求提升
印度磷肥采购量增加
水稻不同穗型品种幼穗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全球磷肥价格上涨
印度磷肥需求提升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