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历山大技法在大提琴演奏中的应用

2018-08-22张冬君

东方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放松基本原理

摘要:在乐器的学习中,掌握乐器和控制乐器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学习层次,掌握乐器之后才能更好的进行演奏,对音乐进行更深层次的表达,而控制只是通过紧张的神经发射来用肢体控制乐器。放松的状态下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表达音乐,而不是阻碍我们。亚历山大技法,这门在欧美已广为流传的学习与教育体系,它集合了教育、医学、运动、心理等多个学科,通过了解人体的组成和神经对肌肉的调节方式,来为演奏者避免一些身体病痛并为乐器演奏带来了独特的观点。

关键词:亚历山大技法;大提琴演奏;基本原理;放松

引言:

在欣赏音乐会,被演奏家绚烂的技巧,感人的音乐诠释折服的同时,不少乐迷,习琴者不禁會对演奏家如何做到及呈现完美的诠释,而想一窥演奏家在实现作品前背后所动用的练习“秘密武器及方法”。

其实,最重要的“方法武器”之一,就是“放松”。良好的演奏需要演奏者在放松的身心下,更自如自信地发挥自己,才能达到艺术的高境界。

对乐器学习者而言,“正确”的方法就是最自然的方法,因为只有“自然”才能够感受到舒适及有效。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伊凡·葛拉米安(Ivan Galamian,1903-1981)① 曾说:“除非演奏者觉得舒服,否则一切所谓正确的站姿或坐姿均属空谈。”② 在演奏中,必须使身体、手臂和手与乐器配合地恰到好处,才能舒畅地演奏,这就是用来判断在演奏乐器时任何身体动作和任何肌肉动作是否正确的标准。

在提琴音乐上,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控制,而非机械上的控制。小提琴教育家葛拉米安还曾说:“对于演奏乐器的人,神经的反应快慢和肢体的反应速度巧妙的配合,才能对乐器精通。精通小提琴技巧的重点是在于心智与肌肉的配合关系上,也就是肌肉对于心智命令的反应能力。”③

从初学乐器的时期,到专业学生,最终到职业演奏家,“放松”一直是一项需要常被提及需要注意的技能,它仿佛无形中掌握着我们演奏中音乐表达,技巧运用良好发挥的“生死”大权。

本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亚历山大技法的内容、原理以及对亚历山大本人的一个简单介绍;第二部分是建立于作者在亲身学习、体验本课程后的一些心得,以及从自己习琴,再结合多年教学的领悟来探讨其中的“放松”。对演奏者来说“放松”像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它包含了演奏者对于“如何放松”,“如何避免对自身造成不良影响”,“放松的方法”,“怎样去做更有效”等一系列问题的意思明确与整合。

一、亚历山大技法(Alexander Technique)的简介

1869年1月,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小镇上,弗雷德里克·亚历山大出生了,他从小对音乐就有着很高的领悟能力,后来成为一名职业演奏者,并且演奏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但是,就在一切顺利的发展同时,他的事业遇到了瓶颈,因为他的嗓子出现了问题,不仅感到呼吸困难,甚至经常嗓子沙哑。不过,他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他尝试着自己对自己的病症进行治疗,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发病的根本原因,人的身体各个部位是相互关联的,这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联系,同时和心理上也有密切的关联,生理方面主要是颈部的姿势不正确,心理方面主要是在演奏的时候过于紧张,这样两者结合起来便对演唱产生影响,有了这个发现,亚历山大开始矫正自己的不正确的姿势,在自己的肢体能够很好的配合之后开始练习,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情绪,改善自身的心理素质,后来,经过日积月累的练习,他终于成功的改变了自己,并且在音乐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把自己的经验总结下来,专门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了一套应对的疗法,并且亲自培养技师,把治疗方法推广到全世界,由于它显著的效果,这套技法得到推广,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在世界各地都成立了相关的治疗机构,随着这套技法的运用和不断的完善,这套技法被命名为系统的“亚历山大技法”。他的研究成果——“亚历山大技法”被广泛地运用到音乐表演的各个领域。后来,这套 “亚历山大技法”被编著到专著《自我的运用》中,这本书包括了作者的人生传记,并且被广泛的发行出去。

二、亚历山大技法在音乐表演上应用的必要性

在音乐界由于不良的肢体行为和精神影响所导致的出现身体疾病的案例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因此,很多人开始对身体机能和神经反应两者之间的联系有所重视。很多优秀的音乐家因对身体机能上的认知与应用不当,导致音乐表演生涯的提前终止。

在亚历山大技法中指出过,舞台表演者想要实现理想化的表演就必须让自己身体上各部分肢体有默契的配合,想要实现身体各部分的默契配合就必须对自己的身体具备足够的了解,所以,首先应该充分的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肌肉和肌肉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人的神经的反应原理,许多的舞台表演者都会对肢体疾病产生莫大的烦恼,这些烦恼来源于不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身体,从而不合理的使用自己的肢体。目前多外对亚历山大技法做出了很多的研究,但是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很有限,因此,我们对这方面的学习、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亚历山大技法的建立

通过亚历山大自我试验的先后深入,他逐一建立了七条基本原理并为此展开:

1、源头正确选择

就拿我们学琴来做例子,一开始跟着老师学习,我们可能在技能方面得到了掌握,但是却在细节方面没有正确的操作,比如说使用了不规范的弹奏姿势,这样一来,我们只注重弹奏的旋律是否正确,但是却忽略了姿势是否正确,长期以来,这个错误的弹奏姿势就成为我们的习惯,很难改正。因此,在习琴初始,我们要在老师的指点下,在练琴时更需要予以特别关注,如:持琴姿势放松的感觉;右手运弓不做多余的不需要的动作;更不能因为认为别人的表演姿势很优美或者其他好奇心而去盲目的模仿他人的演奏姿势。

2、注重身心整体协调

演奏过程中,不光要协调好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更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良好的心态将有利于一个人的神经处于放松状态,人在放松状态下能够使肌肉等部分都放松,所以放松状态更有利于个人的肢体协调工作,人的发声将会更自然,因此,身体的协调工作以及心理的放松结合起来会让演奏更加成功。

3、头颈肢体三方构成的主要控制

亚历山大技法指出过,肢体保持一定的动作会有利于心理的放松,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气息经由腹部上升到喉咙,因此,头部上扬,肩部往两边扩张更有利于身体放松,气体上升和在身体内得到很好的控制,对于坐姿,要求挺胸直立,合理的调整座位的高度,保持腿部的舒适度,让身体更加的自然和放松。

4、修正自己不可信赖旧有感官

三人成虎这个成语在这里也有很好的体现,三人成虎原本是说一件错误的事情被很多人认同之后就自然被大家都认为是对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人对某件事情的判断也是如此,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形成初步的误判之后,经过多次的重复實践,就自然的认为这件事是对的,一个人的习惯也是如此,当错误的习惯没有被认清,多次之后,就会自然的认为这也不算什么不好的习惯。因此当紧绷紧张出现时,我们错误的惯性反映就会跳出来应对。要改变,首先要修正自己不可信赖旧有感官。

5、抑制错误惯性

亚历山大技法中提出“抑制”这一说法,就是当一个人在演奏的时候如果产生紧张的情绪,就应该停止演奏,而不通过继续演奏来消除这种紧张,这是不科学的。比如钢琴演奏者在进行演奏的时候,如果一遍演奏结果不理想,那么他就会一遍一遍的演奏,想通过不断的重复来消解自己的紧张情绪,这是不对的,科学的做法就是出现错误的时候先停止,好好的思考自己错误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在找到应对的方法后再继续弹奏,尝试着解决,这样留给自己一段思考的时间才真正的提高了效率,获得提高。

6、正确引导

正确的引导就是要首先修正自己的不可信赖的旧有感官,当对自己的感知出现误判的时候,通过正确的引导,修正自己不可信赖的旧有感官;在演奏的时候,如果出现了紧张情绪或者演奏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要引导自己抑制错误惯性。具体表现就是,在学习演奏的过程中,如果有自己一时难以判别的感知,要向老师寻求正确的做法,从而正确的引导自己,不能依靠旧有感官来操纵自己,另外,遇到紧张情绪应该放松自己,让自己的演奏先停止,放松自己的手指和身体其他部分,给自己留出一部分的思考时间,正确的引导自己的行为。

7、重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古代那么多伟大的诗人,他们在诗歌上面有了很高的造诣,正是源于他们能够静下心来专心写诗,专注于自己的创作,而不考虑这些功利性的东西,现如今,随着社会运行步伐的加快,很多的演奏者们在演艺道路上都是奔着有一个好的出路,能够功成名就,能够赚更多的钱等目的来的。在这样的压迫性的环境之下,演奏者们很难真正的静下心来研究谱曲等,在进行演奏的时候也很难静下心了,这也会导致他们很难摆正心态来演奏,随之而来的就是紧张的情绪,这种没有放松的情绪下的演奏是具有局限性的,演奏的结果也会不尽如人意。

四、从“压力山大”到“亚历山大”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打破身心的限制,摆脱旧有的坏习惯?本研究决定另辟蹊径。在德国时,本人通过跟随亚历山大技法资深导师学习,研究如何在大提琴演奏中更自然协调地运用身体,并把它加以运用到大提琴教学实验中。可以帮助演奏者身心统一来治疗肌肉紧张。而这门技巧真正的核心观念则是“教授人通过意识,良好地使用自己,摆脱不良惯性模式的限制,重获身心的自然和谐。”

本人在专业课中将“亚历山大技法”进行实践,针对大提琴专业学生进行了案例研究。大一女生小文(化名)是我的本科学生之一,记得刚带这个学生时,对方还是一个专业倒数、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孩子。与很多大提琴学生一样,她最大的问题,是总处于精神紧绷、肢体僵硬、无法放松的状态——只要一开始拉琴就“压力山大”—这其实也是千千万万琴童甚至专业演奏者的通病。在我看来,这一方面是由于心理紧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早期练琴不当养成的错误习惯导致。

努力后的成绩显而易见:经过一年教学“渗透”后,原本名次倒数的小文,一跃成为了班级第二名,多次参加优秀学生演奏会和大师班,其他几位学生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琴的第一步并非忙着学演奏技法,如果演奏者的身心都没有协调,如何跟乐器协调?

结合学生小文的实际案例,此部分主要从以下四点:持琴姿势、左、右手正确运动轨迹以及呼吸来探讨大提琴这件乐器的学习。

1.持琴姿势:大提琴支柱的长短应以能使演奏者舒适而定,椅子的高度应根据演奏者腿的长度而来选择。双足平放于地面上,双腿呈90度直角。演奏者的头与肩也应挺直或稍向前倾,并且颈部要放松,肩部放松下垂,身体前面不能过度松弛,脊柱伸展。

2.左手姿势:手指自然弯曲,呈“C”状。手腕不能过高或下榻,应与前臂呈一条直线,并且手臂不能接触到身体。在每个把位上,保持前臂与弦垂直,在移位时肘部始终应保持轻巧和可动状态,并与手腕和手的动作一致,而不应妨碍手的动作,肘与手之间应形成一条不间断的线。保持手臂、手腕和手指的自然,不要让身体的其他部位过渡紧张。

3.右手姿势:肩、手臂和手应形成一条不间断的线。肘部应顺着手臂的自然线条。运弓时像“荡秋千”一样,抬起来放下去。而不能肩耸起,肘过高或过低,手腕下榻或过高,放松腕、肘、肩关节。

4.呼吸:对年轻学生,甚至对在音乐舞台上的大演奏家来说,神经和神经状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将影响到他们的演奏活动。神经状态不理想,往往是阻碍演奏者不可逾越的障碍。面对紧张时,不要憋气,不要使嘴、下颌或面部肌肉紧张,有意识地调节呼吸可以帮助演奏者释放压力,并感受到自然呼吸所带来的舒适感和全身心状态的极大改善。

结论:

人们对亚历山大技法的认识,常常与瑜伽混淆,误将其认为只是一个单纯的健身放松的运动。它的价值和不同之处在于其是一种对自我感知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的训练,通过有意识地自我引导可以规范自己的操作方式,养成正确的习惯,增加身体各部分的肢体协调能力,改善身体的机能和身体状态。

亚历山大技法有效的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调节身心的配合程度,培养健康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并且,从一些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这个技法还能提高身体的灵敏度,改善肢体僵硬,提高大脑神经对肢体的控制力,让表演者能够流畅的进行表演。拉琴是一个持续性的活动,演奏者只有找到最轻松自然的方式,通过掌握一定的技能,培养正确的用指习惯,可以让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对大提琴演奏者来说,对自己的身体做充分的了解,训练自己的肢体协调能力,用健康的体魄来表演,在演奏事业中获得更高的造诣。

参考文献:

[1]【英】罗伯特·麦克唐纳(Robert Macdonald)、卡洛·内斯(Caro Ness):《亚历山大健身技巧》,庄泽豪、杨婷译,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2]【匈】莱奥波尔德·奥厄(Leopold Auer):《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学法》,司徒华城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

[3]【法】托特里埃:《我如何演奏如何教学》,全如瑡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

[4]伊凡·葛拉米安:《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法》,林维中、陈谦斌译,全音乐谱出版社,1980年。

[5]Robert Gillespie, Pamela Tellejohn Hayes, Michael Allen: Essentials Elements For Strings Book: Cello, HAL· LEONARD Corporation,2004.

[6]“亚历山大技巧”与钢琴演奏结合之研究《钢琴艺术》2016,解静娴

[7]亚历山大技法与中提琴演奏 张译文

[8]亚历山大技巧与钢琴演奏和教学的融合 《艺术研究》2009 吴晓韬

[9]习琴秘籍之亚历山大技巧 《音乐爱好者》2015年 解静娴

[10]Alexander Technik für Musiker. Baerenreiter - Verlag , Kassel 2002,Pedro del Alcantara

注释:

①伊凡·葛拉米安(Ivan Galamian,1903-1981)20世紀最具影响力的小提琴教育家。《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法》,《现代小提琴演奏技法》。

②伊凡·葛拉米安《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法》(林维中,陈谦斌译)全音乐谱出版社,1980年,第14页。

③伊凡·葛拉米安《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法》(林维中,陈谦斌译)全音乐谱出版社,1980年,第2页。

作者简介:张冬君(1989-)女,汉,山东济南,助教,硕士研究生,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教师,266580。研究方向:大提琴演奏。

基金项目:2017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课题名称:亚历山大技法在大提琴教学和表演中的应用价值,立项号:201706063。

猜你喜欢

放松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作用探析
浅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
浅谈短跑放松技术
浅谈如何提高银杏大树移植的成活率
浅议声乐技能训练中常见状态处理
浅谈高中生短跑协调放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