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浅析
2018-08-22张定荣
张定荣
摘要:教学的创新永远是一个崭新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与人文素养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教学探索的空间永无止境,每一小点与众不同的构思都是一片新的天地。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师,由于面对的是一群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孩子,在考虑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同时,还要考虑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因此,小学教学其实具有较强的挑战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想要让小学语文教学能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首先必须研究这个年龄阶段孩子普遍所具有的特征。通过实践总结,小学生的大脑正处于发育阶段,犹如一棵破土而出的幼苗,正在接受细心的浇灌。其中,听觉、视觉、嗅觉能力逐渐加强,尤其对新鲜的事物较为敏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在这个年龄阶段所接受事物的方式以及所养成的习惯,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便可影响他们未来的人生。语文学科其实是属于所有学科的基础性学科,无论在哪方面都足够影响孩子的身心,是塑造小学生未来人格特征的主要学科。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极有可能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的确是来不得半点粗心大意。作者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改理念,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性策略做出了探讨。
一、结合学生性格特征,因材施教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小学生普遍对新奇,好玩的事物较为敏感,他们极易放弃旧事物,不断追逐着新鲜的事物所带来的快乐。然而,在教学活动中,旧事物的巩固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就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将旧事物新鲜化,以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会感觉到,所要解决或面对的问题是熟悉的领域,不单是学生觉得乏味,就连教师也常常觉得失去新鲜感,难免让问题的趣味性大打折扣,其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理想的程度。所以,在某种角度上来说,熟悉经常会成为解决问题的障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都要习惯于将旧事物或熟悉的内容新鲜化,从而迎合孩子们的好奇之心,让教学的成功感更加彻底。
比如,小学阶段每个年级都要涉及到识字部分的教学。许多教师在这个部分的教学过于单调,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其实识字课堂教学同样可以绽放出惊艳的火花,只要我们善于构思,同样可以让识字教学变得更加形象而富有生命力。其中,拆字游戏便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百试不爽的一种趣味教学模式。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每一个汉字都相当于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物象或者某个事物,甚至每个汉字都可以代表一个故事,可谓趣味无穷。教师可以偶尔运用猜字游戏,一方面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一方面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认识到汉子的魅力所在。如三年级生字表中的“依”,我们可以将“依”拆分成“亻”和“衣”,这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人靠衣装才能展现出魅力。“艳”可拆分为“丰”与“色”,意思是说,万事万物只要具有丰富的色彩,就会显得惊艳而美丽。再如“呆”,可拆分为“口”和“木”,趣解为,人的嘴巴像木头一样不灵活了,呆呆地说不出话来。通过这样生动的讲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如果说拆字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轻松地掌握所要学的生字,那么,也许字谜游戏更能激发其强烈的识字意识。中国自古以来不乏有许多字谜游戏,这些字谜游戏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在识字这个部分可以说是古往今来人们最热衷的一种方式。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字谜游戏融入课堂教学,必然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午”字的字谜:“远看像头牛,近看没有头。”如“拿”字的字谜:“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如“府”的字谜:“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要充分挖掘,语文教学依然可以妙趣横生。中国的语言是全世界最富有韵味的交流工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语言像中国语言这样富有表现力。充分挖掘中国语言的魅力,在课堂上适时融入一些文字游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个字有多种含义,一句话同样也蕴藏着弦外之音,在不同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结果可能不一样,一个标点符号位置的不同也会决定整句话的最终意义。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情感
古代曾有哲学家这样说过:“亲其师,信其道。”从中可以看出,在实际的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假如在情感上有着良好的交往形式,可以将学生的潜力最大程度挖掘出来,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从而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惯性。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转换过来,在新课程理念中转变教学观念,与学生建立起平等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充分的认可。学生在良好情感的引导下,主动和自觉学习语文的相关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创设的爱心情感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受到了充分的尊重,以及讓自己的价值得以体现出来,感受到了学习生活中独特爱心的温暖,从而将内心美好的情感转移到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积极性评价,展示学生自信
在小学语文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活求知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学生对具体的语文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之后,创设相应的评价情境。教师的评价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最终的评判,而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给出一种建议和意见,从而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自信心,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而有效的评价情境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创设的评价情境并不只是简单的肯定,而是借助于相应的评价让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发展,实现个体价值。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和掌握了学生的课堂实际学习情况之后,在学生的学习中对学生的发言和作业进行相应的评价。或许是一个温和的手势、一个奖励性的微笑、一个满意的眼神、一段鼓励性的话语,这些都能够形成良好的评价情境。另外,对于那些无法充分调动自己学习情绪的学生,教师要体现出足够的耐心、关心和尊重心去对待,对这些学生身上微小的闪光点进行及时的发现和捕捉,创设良好的评价情境,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让他们在这种情境中体验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的探索空间是无穷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教学往往就是一种创作,只要乐于尝试,一定能创作出独特的教学作品,一定能够打造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前苏联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8
[2]前苏联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