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克服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研究

2018-08-22王建民

读写算 2018年7期
关键词:农村教育职业倦怠

王建民

摘 要 随着社会对教育期望值和关切度的日趋升高,教师这个庞大的职业人群成为当今社会备受关注和深感重责的群体之一。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环境条件较为封闭落后,加之社会、学校组织和教师自身等方面的原因,农村教师成为职业倦怠这一心理疾患的高发人群。所以,提高农村教师心理保健水平和消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当前农村教师管理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农村中学一线教师,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做一些尝试性的探析。

关键词 农村教育;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7-0111-01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是职业倦怠高发人群,他们在长期枯竭的状态下,会出现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丧失、情感疏离和冷漠的现象,这对其身心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包含教師教育程度、所授科目、成就感低、课业负担过重、评价机制单一、收入不高以及职业束缚。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教育程度

教师来源一般有两个:一是中专师范毕业生,直接分配到学校,教龄比较长;二是教师招聘考试,分别有大专生和本科及以上。教师学历的不同,也会对他们的教学生涯造成不同的影响。研究证明,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在人际关系上显著高于大专学历教师,这会对大专学历教师产生一定的压力,但同时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成就感没有中专学历教师高,可能中专学历教师在工作中比较容易满足,较少出现情绪焦虑,成就感不高的教师会对教学逐渐失去信心,形成职业倦怠。

(二)所授科目

教师长年累月教同一门学科,所教授的科目一教就是很多年,教材内容变化也不是很大,使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他们都不需要花太多时间钻研教材,久而久之,易产生厌倦、消极的情绪,对所教科目缺少新鲜感。如今新课改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重新审视和重组自身的知识结构,除了要不断加深和更新自身的学科知识外,还要强化、拓展教育教学类的实践知识,当然,还需具备相应的人文修养和科学素养,教师必须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压力自然越来越大。

(三)职业成就感

在现实中,社会对教师的期望甚高且复杂多样,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集体领导者,还是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农村中小学教师往往要应付更多的人际交往关系,可能会引起多方面的角色转换冲突。同时,教师在老实的农村人的期望中变成“神”一般的存在,如果孩子成绩不好时,一些农村家长就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到教师身上,动辄指责教师,有的甚至随便上访告状,如今互联网十分强大,一句话一张图片也会引起好事者的纷争,令教师身心疲惫不堪,再加上如今独生子女的家庭比较多,孩子也成为家长的“心头肉”,由于独生子女的个性缺陷,教师长期看不到教学效果,容易降低成就感。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个人:第一,要学会交流沟通,教师们任务繁忙,所拥有的角色多变又复杂,应当与家人、同事、领导适时地交流,合理宣泄,寻求理解,走出心理困惑;第二,要正确认识自我,这样才能更好地接纳自我,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教学工作,努力加强个性修养,增强理智感和自制力,增强自信心,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和健康、平衡的心态,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调控能力,达到心理平衡,从而减轻职业压力;第三,应该学会与时俱进,满足对新课改的需要,改变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接受新的知识、理念,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学校:第一,要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形式化的评比和繁琐重复的各项检查,从任务数量上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第二,应该努力营造出良好、轻松和积极的教学氛围,为教师建立必要的支持系统,让他们有委屈时有地方倾诉,可以及时得到有效帮助;第三,要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评教评学、个人自评、同行互评、学校领导综合评价等,还可以通过工作态度、职业道德、教育科研等方面来考察教师能力,这样可以避免教师片面追求高升学率;第四,要加强学校教学设备,提供与时俱进的教学材料,及时更新图书材料,为教师备课、教学、实验提供良好的条件;第五,学校组织和上级领导要积极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减少教师因机械重复教学而带来的情绪衰竭和心理疲劳。

当然,教师职业倦怠影响教师个人成长、教育和谐发展,它形成时间长、存在范围广,会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倘若整个社会可以给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提供一个更宽容、更温馨的环境,那么教师的心理压力就会降低,职业倦怠问题就会减少很多。这必将有利于整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需要从事教师行业自身不断思考、长期探索、科学应对,这样才能更好应对倦怠,全身心投入工作,创建美好的教育未来。

参考文献:

[1]Freudenberger,Hr.J..StaffBurnout.JournalofSocialIssues,1974(30):159-165.

[2]苏红.生理疲乏: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J].教师发展与管理,2003(1):45-46.

[3]杨德雄.浅析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及应对策略[J].科教导刊,2011(1):93-94.

猜你喜欢

农村教育职业倦怠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略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策略
以规范管理提升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软实力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