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全面预算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2018-08-22赵燕
赵燕
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状况下,国内医疗体系正发生重大变革,对医院系统的自我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预算管理办法是完善医院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医院自我管理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的有效机制,对医院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医院内部控制现状,阐明了全面预算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提出了加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旨在为医疗系统的改革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全面预算
一、医院全面预算与内部控制概述
医院全面预算的内涵是指医院将一段时期内的所有经济相关活动都纳入医院的年度预算编制管理体系中去,从而保障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医院将所有济经活动均纳入预算编制管理体系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制度的管理作用,提高制度的管理效果,同时还能够监控各项活动开支,节约运行成本,最终使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全面预算包括医院全面预算的编制、分配规划、审批、调整、分析、执行、考核等各项环节,流程健全稳定,基本实现了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监控,已发展成为医院进行内部管控的重要管理手段,能够更加科学稳定地确保医院战略性发展。
医院内部控制的内涵是指围绕医院发展战略目标,通过完善管理制度、细化实施举措等办法,从而防范和控制各项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风险,保障各项业务开展,确保医院内部各项资产的安全稳定。提前预警潜在危机,保证各项财务信息的客观、真实、合法、完整。
二、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目前,在实际的管控执行中,医院内部管理各项制度的应用仍存在很多不足。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长久以来,公立性质的传统发展模式导致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忽略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控环境基础薄弱。内控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在执行过程中不能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要求,最终使得相关财务数据失真,对医院长远发展带来影响。在长久以来发展模式的影响下,由于医院对内控认知意识不足,相关制度并未起到良好的功效。
(二)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随着医疗体系改革的深入开展,医院经济活动不论是在内容上亦或是形式上都产生诸多变革,同时也对内控组织工作人员提出更高要求。内控管理人员专业局限、素质偏低等现象在现今医院内部控制系统中并非少见。
(三)内控体系不够完善
现阶段,国内医院综合管理水平与国际同行业标准相差较远。一方面,内部控制管理混乱,使得医院财务等相关问题不能走出不良循环的过程,资产不能确保取得充分利用。另一方面,由于医院设置的内部控制管理岗出现重合的现象,相关部门对会计记录与核算方面十分重视,但对医院宏观财务问题的把握不足,一旦财务方面发生事故,互相推诿现象难以避免,严重影响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全面预算管理对医院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医院战略发展、全面预算和内部控制是一个有机整体。医院战略通过全面预算量化体现,全面预算又为内控考评体系提供指标来源。全面预算既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体现,也是基础支撑,对医院内部控制具有统一、协调作用,为医院有效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一)加强成本管理,合理配置资源
全面预算能够有效把控医院经营费用,合理降低各项成本,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最好手段。通过全面预算,医院在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效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提升医院资产的使用有效性。全面预算管理围绕医院发展战略,融合资本、薪酬、财务预算及业务管理于一体,为全院各部门资源优化合理配置提供保障。
(二)利于权责明晰,提高管理水平
制定全面预算,是将医院整体目标进行拆分,权责分明的落实到各单位。围绕医院总体目标,协调各部门、科室间工作,加强各部门协调联系,全面落实各层级目标及责任,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强化财政实力,降低医院管控风险
随着国内医改的深入开展,医院之间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财务实力逐步成为影响医院健康长远发展的一项重要综合实力。全面预算、资金风险预警体系等能够较好分析医院资产规模、结构、盈利水平。分析资产负债率等相关数据,可以及时转变财务策略,降低经营危机的出现概率。
(四)实现内控目标,规范考核体系
医院规模越大,全面预算工作范围也越大,对业务的激励作用、管控作用越明显。全面预算管理体现出的绩效考核方法,为量化考核提供依据,能够定期按照预算要求,通过分析各部门、科室预算完成情况,考核业绩完成情况,实现内控各部门的量化考核。
四、加強医院全面预算的措施
(一)提升全面预算编制流程的科学性
传统全面预算编制多为自下而上的编制模式,这种单线条的汇报模式会由于编制部门的侧重点不同而出现偏差,导致数据可靠性降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业务的发生特点针对性的采用以成本费用控制为起点的编制、以目标利润为起点的编制等多种不同的编制方法。
(二)加大全面预算的执行力度
全面预算是约束医院各项开支的准则,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若需要进行调整,须按照相关程序申报审核,坚决杜绝违规操作现象,切实保证预算的有效性、精准性。同时设置全面预算管理预警机制,强化各层级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保证预算目标顺利实现。
(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
内部控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度保证,强化内控就必须加强监督检查程度。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奖罚分明,全面考核,确保医院内部控制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总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医院当前医疗政策体制下,提升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从全面预算管理角度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可使各项业务更加充分的切合医院发展整体目标,有效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燕.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J].中外企业家,2015(27).
[2]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财会[2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