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背景下的企业纳税筹划探讨
2018-08-22荐雪
荐雪
摘要:“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与结构性减税的重大举措,对我国税收业务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营改增”是一个复杂、渐进的过程,在改革初期,企业面临较多的不确定因素,给企业纳税筹划带来了一定风险。本文分析了“营增改”对企业的影响,提出了在“营改增”视角下企业纳税筹划的有效方法,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营改增;税收筹划;优化对策
一、“营改增”的背景
我国自1994年1月在全国范围内征收增值税,税制的基本框架由此形成。2009年1月施行的《增值税暂行条例》,标志着我国消费型增值税的产生。2012年1月,上海——首个试点城市,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中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营改增”的序幕由此拉开。2016年5月,“营改增”全面推行,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税收制度渐趋完善,对增值税的理论研究也有愈加迫切的需求[1]。“营改增”后,企业将重点放在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方面,本文会剖析“营改增“”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并为企业纳税筹划提出行而有效的方法。
二、“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
(一)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随着“营改增”的施行,税种产生了变化,会计科目也随之改变,其中“应交税费”属于变化最大的科目。营业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二者存在计算方法上的差异,使得“营改增”后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进而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复杂程度。[2]其次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原始凭证中较为特殊的一类,营改增”后,由于增值税发票可以抵扣税额,与交易双方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因此发票的使用会给企业会计核算造成一定技术层面上的难点。
(二)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从理论上而言,“营改增”作为结构性减税措施之一,对于降低企业的税负有重要意义。首先,企业购置机器设备、原材料等实物资产后,如果从供货商处取得对应的增值税发票,就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其次,人力资源外包可以抵扣人力资源进项税额,进而有效降低企业人力成本。然而,由于增值税票据的管理缺乏标准,较为随意,增大了企业进行进项税额抵扣的不确定性,这就在无形中使得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大。
(三)对经营管理的影响
现今我国许多企业都采取比较宽松的管理模式,管理水平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态势,粗放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无法适应当前的现代化管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企业的管理链条越长,其在流转过程中历经环节越多,潜在的税务风险就越大,相应地,企业的税务管理难度也会大幅增加。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营改增”导致企业的一系列财务指标发生变化,企业需要随之调整其年度计划,战略规划也相应发生改变。
三、“营改增”背景下企业纳税筹划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财会部门管理
首先要提高会计人员核算水平,加强其专业素养。“营改增”后,企业会计科目的复杂程度有所增加,特别是“应交税费”科目,变动很大。财务部门應该根据“营改增”带来的会计核算等变化情况,重构合理的增值税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其次要优化资金管理。“营改增”使得企业面临资金支付上的困难,企业财务部门需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对现金流量实施全面管理和预算控制,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益。
(二)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营改增”施行后,国家制定了新的税法并颁布了优惠政策,过渡时期的税收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企业要合理利用这些政策,以此来节约资金,促进企业更好发展。例如,“营改增”政策中规定和技术开发、转让相关的业务是可以免征增值税的,企业就可以多投入技术研发资金,更多地支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企业财务人员要及时了解并掌握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关注免税项目,企业可以基于免税政策进入相应的行业。
(三)注重转化纳税人的身份
依据“营改增”政策,年销售额不超过500万元的为小规模纳税人,适用于3%和5%的较低税率,此类纳税人不得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为一般纳税人,有17%、11%和 6%三级税率可供选择,由于税率的提高,新政策规定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企业应计算出在这两种纳税人身份下,所应缴纳的具体纳税金额,并进行比对,以此得出最佳方案。如果企业满足一般纳税人的条件,但经过比对后发现,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税负,此时就可以进行纳税筹划,通过开办分公司或者将正在实行的业务进行拆分等来实现身份的转化,最终减轻赋税。[3]
(四)调整产业链定价体系
“营改增”后,企业纳税类型发生改变,为适应这一变化,企业需要对上下游产业的对应价格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如果企业位于产业链上游,可以适当提升进货价格;如果企业是产业链下游的一般纳税人企业,考虑酌情提高销售价格,可以通过抵扣进项税额予以冲销这部分提高的价格,最终从产业链整体上减少运营成本,进而提高利润。
四、结语
本文在阐述了营改增的背景后,从企业“营改增”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出发,从不同角度分析“营改增”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并基于“营改增”为企业纳税筹划提出对策及建议。
参考文献:
[1]杜永奎,初立明.我国增值税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J].财会月刊,2017(25):94-102.
[2]蔡文文.“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M].税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