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语种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分析

2018-08-22周芳蓉

东方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语种德语外语

周芳蓉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沿路地区的语种需求大幅度上升,小语种又成为了高考志愿填报的热门专业。但是学习小语种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长期以来,我们的外语教学从课程设置到测评体系都更关注所学语种的文化输入,忽略了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首要目标是使其拥有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这会导致文化交流的障碍和中国文化的失语。

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在2000年《光明日报》上提出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概念,认为中国文化失语症是指在对外交际过程中,忽视或缺少了中国文化英语表达 。近几年来探讨中国文化失语的文献不计其数,但主要还是针对英语教学,本文将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就小语种教学中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师资力量、考核方式以及文化意识、外语水平等进行分析,探究其成因。

从“教”的角度:

(1)教学目标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而双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是平等,不能有偏差。但是实际上我们在教学中过分重视外来语的文化的输入。老师们在课堂上总是反复唠叨着:要好好学习德语词汇和语法,多看看德语视频和报纸,了解德国的时事……所以学生能听懂对方的话语,却无法向对方讲述中国的故事和时事。

(2)课程设置

笔者查阅了《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对于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以及非通用语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中都没有涉及中国文化课程,而大都涵盖了外语的听说读写译课程以及文学概论、国家概况等等。这说明在课程设置中,中国文化类课程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文化课程多开设于中文学院,外语专业学生接触、学习的机会较少;英文中国文化课程近几年在英语学院较多,但小语种中国文化课程较少,这导致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的国家和历史缺乏深刻的认识,也缺乏语言表达手段,一旦涉及中国文化问题,就张口结舌。这门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本国国情及文化知识,提高对外交往能力和用所学语言推介中国文化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在今后就业中的竞争能力,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教材内容

以德语专业为例,不管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单元文章中鲜有涉及中国文化背景的素材。比如大一大二年级德语专业主要学习了《基础德语》这门课程,而这门课程大多选用了《当代大学德语》的教材,该教材一共四册,每册大约12-15单元,每单元2-3篇文章,总共有三篇文章涉及中国文化知识,所含比例非常低。除了专业的翻译类院校和孔子学院,很少有课程用到用德语介绍中国文化的教材。这说明教材比列严重失衡,间接导致了中国文化教学的不平等。

(4)师资力量

笔者在对本校老师调查时发现,大部分老师都认为自身用外语教授中国文化时也会觉得困难。因为小语种教师本身作为学生在国内或在国外攻读学位期间,受到的教育也偏重于外語教学和研究,特别是小语种教师大部分还是在外国读的学位,这种知识储备的区别特别明显。随后在毕业从事高校教育工作后,小语种教师表示从未接受过中国文化知识的培训。所以在师资力量上,小语种教师在教授中国文化时能力和水平也是有限的。

(5)考核方式

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以及非通用语专业在全国范围内考试大都包含了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以德语专业为例,2013至2018年专四考试阅读部分从未出现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文章,而专八考试更是有一题型考察德国概况知识,却不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全国类的考试尚且如此,更不用提院校自身的考核体系了,学校本身的外语测试如期末考试、单元测试等中很少有体现中国文化的内容,这也反映出我们现行的考核方式无法测试出学生的推介中国文化的能力。

从“学”的角度:

(1)学生的文化意识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们来说,他们更渴望于快速掌握这门外语,因此,他们对于所学语种的国家文化更感兴趣,自然而然会在生活学习中搜寻相关的知识。比如德语系的学生在课文中了解到德国某些品牌的产品,慢慢的你会发现学生们会在超市或者网上购买这类产品,在潜移默化之中德国文化开始渗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他们也会喝德国的啤酒、看德甲足球比赛、喜欢德国的音乐等等。但是大部分学生不会自觉学习中国文化知识,在文化输入上往往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他们认为这对于他们的考试考级并没有作用,对于他们今后的就业也并没有帮助,所以他们从心理上就没有足够重视本国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作为中国人多多少少总懂一点中国文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和不足,反而带有自满和骄傲;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则有一点崇洋媚外,他们过分认为外国文化都是精华,而本国文化都是糟粕,因此,他们在思想上就忽视中国文化知识。

(2)学生的外语水平

文化传播得受到语言作为支撑,语言功底深厚,文化传播才更为深远。大学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往往都是零基础的学生,而学习时间总共也就四年,与从小学开始学习的英语相比,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不够。因此外语水平普遍偏低,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词汇储备更为匮乏,这也是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从丛. “中国文化失语”: 我国英语教学中的缺陷[N]. 光明日报, 2000-10-19.

[2]张莉娟. 中国文化缺失: 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弊病——加强中国文化输入的必要性及建议[J]. 科教导刊,2011(2).

猜你喜欢

语种德语外语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德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小语种的重要性分析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
小语种报考,你知道多少?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