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径多形式培养中班儿童亲社会行为
2018-08-22寿丹丹
寿丹丹
摘 要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但在幼儿园的实际生活学习中,儿童由于年龄小,情绪不稳定,道德认知水平低,以自我为中心,在交往过程中常常发生矛盾,影响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根据中班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社会性发展的目标,我们从以下途径入手,培养中班儿童亲社会行为:创设尊重、平等、友爱、互助的班级氛围。借助故事、情景剧、表演等方式训练儿童移情能力。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关键词 中班;亲社会;移情;家园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190-01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但在幼儿园的实际生活学习中,儿童由于年龄小,情绪不稳定,道德认知水平低,以自我为中心,在交往过程中常常发生矛盾,影响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为此,有必要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能力,使儿童获得社会性行为的正确认知,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和立场体验他人情绪情感。通过正确的交往方式获得交往的乐趣!
根据中班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社会性发展的目标,我们从以下途径入手,培养中班儿童亲社会行为:
一、創设尊重、平等、友爱、互助的班级氛围
首先,教师应该热爱并尊重儿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儿童,针对个体的差异,用不同方式的爱去抚慰每一个孩子。教师在与儿童沟通时,眼光要与孩子直接接触,教师的视线最好与儿童平行,如蹲下来与孩子交流,用亲切的语言和适当的语速语调,和善的语言与孩子说说他感兴趣的事情,同时教师也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讲话,以鼓励、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让孩子感到自己与老师是平等的关系,自己受到老师的尊重。
其次,作为教师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影响,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便很容易把自己的不良情绪转移到孩子的身上,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如大声呵斥、叫嚷、发脾气等,造成孩子的害怕,进而引起学前儿童对教师的疏远、抵触,给教师与孩子的情感关系投下阴影。让孩子置身于一个温馨、安全的环境。
第三,教师要帮助幼儿协调同伴关系,让孩子置身于互助、友爱的集体中,感受集体的关爱与温暖。如对于胆小、内向的孩子,教师应通过个别交流,充分利用谈话时间发掘内向孩子的闪光点,引起他人的关注。使内向、胆小的孩子成为他人关注的对象。
总之,要创设一个尊重、平等、友爱、互助的班级氛围,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言行,从自身开始,热爱幼儿,尊重幼儿,使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形成温馨的互助、友爱关系。让幼儿体验集体的温暖。
二、借助故事、情景剧、表演等方式训练儿童移情能力
中班儿童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事物的认识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
比如借助故事形成一定的认知能力。《金色的房子》是大班教材的故事,作为中班老师,可以把这个故事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表情动作说给孩子听,引发孩子讨论:为什么小姑娘住着这么漂亮的房子却不快乐,怎么样才能得到快乐?当儿童知道了什么是可以的,怎样做对人对己是好的,什么是不妥当的道理后,就可能在实际行为中表现出不为或为的倾向,如果儿童在头脑里形成了一些稳定的利他观念,如通过《金色的房子》故事讲述懂得“有东西和其他小朋友共同玩才是快乐的。”他们在面临分享或帮助的情境时,便会提供帮助或把自己的玩具分给其他小朋友。
总之,作为教师要通过各种直观、有趣、生动的形式来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让幼儿在故事中感受,在情景中体验,在表演中领悟。只有通过幼儿自身积极的活动,才能真正感受到他人的感觉,他人的想法,从而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三、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在我国,学前教育包括三方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三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互相联系。而家庭教育是协调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环节,儿童在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房展,是一个连续复杂的过程,需要父母和家庭成员精心培育,从而使各方面的教育影响步调一致,前后贯通。
因此,教师在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时首先要取得家长的合作与支持。了解孩子的家庭及在家表现情况,教师凭借自己的专业特长,正面、耐心地帮助家长掌握正确地培养亲社会行为的观念和方法。同时也可以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的工作,如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邀请从事警察职业的家长来园给孩子们讲解亲社会行为带来的好处和攻击性行为带来的危害。也可以邀请班里的家长做志愿者,共同为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出谋划策。通过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交流促进家园之间的凝聚力,并使家长认识到除了智力因素的培养,更应重视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的时代!
当然家园合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家长双方的努力和协调。
总之,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非一日之功,因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综合运用说服、范例、练习、评价等方法,通过一日生活、专门的德育活动、游戏活动进行生动有趣、持之以恒的练习,并保持家园之间的紧密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达到教育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付建明.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振宇.学前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万鈁.学前卫生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