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改革的反思与现状

2018-08-22陈玉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1期
关键词:国企改革

陈玉

摘要: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也正因如此,在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国企在过去几十年中也经历了数次改革。今天,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和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在稳步前进,必须从根本上对国企进行治理和改革创新,借鉴国外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好的经验,比如淡马锡模式,在深化企业改革中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制度和企业运营模式。

关键词:国企改革;淡马锡模式;改革现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一、引言

我国的国有企业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支配的地位,随着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落后,开始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弊端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国有企业竞争力不强,市场表现不灵活,管理落后,监督不力,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工作积极性不高,企业效率低下等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与创新是分不开的,路璐、盛宇华、董洪超(2018)用2008~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在垄断性行业中,国企的垄断程度越高,创新积极性越弱,且经营效率低下;竞争性行业中,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增加,国企的创新投入會增加,但垄断阻碍市场竞争,导致创新效率仍旧低下。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一直经历着改革,如今我国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也早已在路上。许召元、张文魁(2015)研究了国有企业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提振效应,实证发现:国企改革的数量和经济的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目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政策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取得重大突破,国企改革展现出新的面貌,为经济发展和经济方式转变注入了新的力量。

二、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进行了不断地改革,从1978~1987年,对国企进行经营层面的改革,属于浅层的改革,但仍然有所成效。1987~1992年主要是对国企产权方面,针对所有权上的改革,一是实行承包租赁制,但长期实行下去只对企业有利但对国家不利;二是实行股份制,但改革时间环境并不适应,所以总体来说这个阶段的改革是失败的。1993~2002年阶段的改革,进行公司、法人制改革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国进民退的局面,这也正好与当今的国企减压不谋而合,改革比较成功。2003~2013年阶段改革是针对管理体制、产权问题、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对央企整体上市的要求。现阶段我国的国有企业仍旧面临一股独大,现阶段改革主要是以资金为主的深化改革,所以对国企减压,据调查到2016年5月我国央企法人达到5万多个,最高的管理级到达10级,目标是将国企减少20%,促进国退民进的社会趋势。

三、淡马锡模式

淡马锡是新加坡的一家投资公司,成立于1974年,由新加坡财政部长100%控股,授权其持有和商业化管理35家国有企业,截至2015年3月底,已出售或清盘23家。从此衍生而来的淡马锡模式是指,不参与公司的商业决策和运营,只是由董事会和管理层全权负责,充分保障股东权利和利益,积极股东和资产所有者,通过改变投资量来管理自己的投资组合,以期获得长期的回报。淡马锡完全是市场化的规则,国家政府不予干预,且它的公司治理机制完善,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实现企业高效化管理和运营。

淡马锡投资公司遵循四大投资主题:转型中的经济体,增长中的中产阶级,强化的比较优势及新兴的龙头企业。淡马锡具有敏锐的前瞻能力,能够准确分析国际经济和产业趋势,使其有着强大竞争力的优势。胡钰(2014)文章中写到关于我国国企投资和营运公司的初步情况: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以“管资本”为主,建设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各级国资委按照“管好资本”原则落实实际职责。淡马锡模式的资本运营是值得我们现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去借鉴学习,投资与出售结合,有进有退才能发展的更好,以及完善多方面的薪酬激励制度设计也给我们很多启示。

四、国有企业改革现状

袁东明、陶平生(2015)强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市场化的资本运营主体,出资方以管资本的方式行使权利,不直接参与和干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我国现行试点情况中,国资委有102家央企的管治权,目标模式是通过国资投资运营公司管理大部分国有企业,国资委监管3家运营公司,3家投资公司,1家资产管理公司和少量公益性企业,国资委则属于积极股东的身份,未来资本集中到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在实际中是两种不同的公司,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目前的运营公司有两家,国新和诚通,他们通过掌握小于5%的股份进行资本运作;而投资公司是进行产业机构管理和资本运营,第一批的投资公司试点包括中粮和国投。对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试点情况,其中上海、山东等省市做的比较好。

肖伟(2018)目前,87家中央企业建立了董事会,其中83家央企的外部董事占董事中的大多数,这基本解决了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现象;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稳妥实施,已在重点领域确定了50家试点企业,有68.9%中央企业已经实行混合所有制。截至2017年11月底,中央企业累计减少法人户数7656户,减少比例达14.67%;2017年1月至10月,中央企业化解钢铁过剩产能595万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523万吨,着力解决了我国钢铁煤炭产能过剩的问题,对环境的治理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处僵治困”一直都是国企改革的重点问题,2017年央企累计完成276户“僵尸企业”和428户特困企业处置治理任务,呈现了一个很好的局面。由此可见,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还是相当成功的,但在未来还是需要更好的政策,但最终最重要的还是要落到实处。

五、国有企业未来改革及研究方向

中国经济周期及经济现状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企也正在经历彻底的深化改革。其实我国企业的内部治理问题由来已久,长期以来主要在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以及管理层、治理层职责不到位等问题。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对我国的国企改革是一个很好的启示,首先它有完善的制度设计,有适应的实施环境来实现它,能够做到完全按照规则办事很难,就像我们实际生活中也是这样,有些制度制定的很好,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执行实施的过程中完全变形了,以后的国企改革我觉得这也是很难的一方面。国企的垄断获利行为阻挡了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而在其本身脱离了中国的垄断市场并不能长久经营下去,我国的国企、国有股份属于大多数,要想改变中国经济,使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有完善的治理体制、前瞻的敏锐洞察力以及良好的资本运营方式等。

在课题、论文研究方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说到“国企改革与大家的期望差距较大,这中间也涉及到很多财务问题,如何让通过财务管理的创新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这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针对国有企业改革与财务问题可以研究的方向也有很多,包括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财务战略、财务管控模式、内控体系建设、集团管控模式、财务监督、财务绩效评价等,都是很新颖的问题,是值得去研究的。

参考文献:

[1]路璐,盛宇华,董洪超.供给侧改革下国企改革与创新效率的制度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8(01).

[2]许召元,张文魁.国企改革对经济增速的提振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15(04).

[3]胡钰.为国家投资未来——从淡马锡经验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建设原则[J].红旗文稿,2014(05).

[4]袁东明,陶平生.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运行与治理机制[J].发展研究,2015(06).

[5]肖伟.改革使国企实力更强劲[N]. 经济日报,2018-01-04.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国企改革
新形势下国企改革中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辽宁国有企业改革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与产能过剩化解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影响因素及治理结构的设计
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吸收合并风险分析
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吸收合并风险分析
浅谈国企改革中如何做好人才开发管理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
建立财务治理机制 推进地方中小型国企股份制改革
研究国企改革下的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