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活跃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气氛

2018-08-22热比亚·麦提色依提

东方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小学语文

热比亚·麦提色依提

摘要: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六、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点拨

教师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如果能够灵活地运用到课堂中,具体分析和机智地处理教学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就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心理,进而发展到对教师所教学科的热爱。成功的教师能够把自己的魅力上升为学科的魅力,让学生喜欢自己,也喜欢学科。好的老师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他们上课时总是用知识来牵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课始开,兴即来;课之中,兴更浓;课结束,兴未己”。让语文课充满激情,牵动着学生的心灵。生命因为有了激情而更加美丽,同样,语文也是因为有了激情而更加动人。每一篇散文,每一首古诗,每一句名言都具有丰富的感情。所以,教师首先要充满激情,把自己与作品融为一体,在每一节课上用激情作为支撑,传播这些动人的知识文化;其次,老师也要成为一个好的演员,用充满激情的、高超的演技让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调动他们的激情,这样的课堂气氛如何会沉闷呢?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积极的情感能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去唤起学生的真情、唤起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豪情正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

七、结尾拓展引导,留下无穷回味

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叶圣陶论创作》)一节课的结尾,学生精力比较疲惫,注意力比较分散,思维比较迟钝。因此,在“曲”终之时,教师可以留下一串“省略号”,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作更进一步的推理延伸。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结尾时,一曲阎维文的《母亲》可能会勾起学生自己和母亲曾经发生过的一些镜头,引发许多感想。这样课虽已结束,而学生的思维活动却在持续,一曲弹罢,绕梁三日不绝,这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课堂气氛不适宜,呈现消极、沉闷的局面,学生的思维感到压抑,窒息智慧火花,没有学习的热情。反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

参考文献:

[1]李永顺.品人物语言,让语用之味尽显[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12).

[2]苑兰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6(6).

[3]吴世焕.对小学语文课改的几点体会[J].学周刊,2016(6).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小学语文
将课堂互动融入初中物理课堂之中的重要性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