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我见
2018-08-22阙玲
阙玲
摘要:“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言下之意,阅读教学不仅是教课文,更是通过课文教语文,不但是教内容,更是教承载着内容的语言。由此引导学生培养和形成扎实的语言能力。《新课标》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具有清晰的文体意识,面对任何一种文体,都可以自然反映出究竟该引导学生如何接近、感知并实践文体的语言形式,因为每一种文体都有显著的言语特点。
关键词:信息;阅读教学;阅读方法
现代社会的繁荣发展,使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发达的世界里。上网浏览,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都是在获取信息。这信息量越来越大,也使得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语文这门学科来说,新修订的《语文课标》进一步强调语文课程“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可以看出是非常注重阅读教学的,因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知道我们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对文本的阅读的过程。而语文的阅读理解又是重中之重。所以在阅读教学,我们教师应该更多的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读通读顺”是阅读理解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只有在读通读顺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行词句语段的感知与品析。《新课标》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課文。如果忽视“读”或“读”不到位,那么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大部分学生不是不能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而是在提取信息时不够准确,明明从文本中找出一句话就够了,但有些学生不是多找了一句,就是少找了半句;也不是不能对文本的内容做出解释,而是形成解释时不够完整,很多学生都是只解释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就草草收兵了;更不是不能对文本进行评价和鉴赏,而是凭空对文本进行评价,缺少对文本的关注。
造成阅读这方面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虽然是在让学生提取信息、形成解释,但是却缺少对如何获得信息准确性、解释完整性的充分指导。虽然在指导学生做出评价,但是缺少对文本的关注。一方面是阅读时间,另一方面是阅读方法。
崔峦先生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习得方法。我觉得这个“方法”不仅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法,还应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而这些方法应该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习得。只有习得这些方法,才能更好的阅读。“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言下之意,阅读教学不仅是教课文,更是通过课文教语文,不但是教内容,更是教承载着内容的语言。由此引导学生培养和形成扎实的语言能力。《新课标》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具有清晰的文体意识,面对任何一种文体,都可以自然反映出究竟该引导学生如何接近、感知并实践文体的语言形式,因为每一种文体都有显著的言语特点。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以下几方面方面入手:
一、课题
课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有的课题本身就是文章的线索;有的课题稍作变化也可设计出能拎起全文内容的讨论点的。总之教学过程中利用课题来设计教学主线,可以突出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将相和》《草船借箭》的教学,都可抓住课题来入手。在教授《将相和》时,可以抓住“将”“相”之间“和”与“不和”的矛盾点,设计出三个问题:(1)将相为什么“不和”?(2)将相为什么“和”?(3)从他们的“和”与“不和”中,你读懂了“将”和“相”是怎样的人?在教授《草船借箭》时,可抓住“借”字来展开,为什么“借”?怎么“借”?结果如何?勾连起对文章的整体解读,引起学生探讨的兴趣。
二、关键词句
文章中往往会有一些贯穿全文的词或句子,这些词句在文章中或统领全文,或揭示中心,或蕴含深意。教学中可抓住这些词或句子去设计教学方案,力求用着一“词”或“句子”去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全篇课文或重点段落的阅读品析。例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灯光》,教学时可设问:课文重复最多的句子是什么?当学生找到“多好啊!”后,因势利导:大家可以顺着这条思路边读边想,“多好啊!”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就依次学习课文,感受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样的教学,入情入境,省时高效。其实这样的文章教材中还有很多,如《别饿坏了那匹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等。
三、文章脉络
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才能理解透彻。例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它是根据时间顺序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根据文章脉络和学路,可以围绕以下内容进行设计:(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北京春节的呢?都是什么时间?(2)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在这些日子的描写当中,老舍先生把什么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又把什么内容写的比较简略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阅读教学中抓住文章脉络是灵魂,确立学路是核心,构建教路是关键。
四、情感
还有就是在一些抒情十分强烈的课文中,以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为策略,把对内容的感悟融入浓浓情感的渲染中。如教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十课《有的人》,五年级下册第九课《童年的水墨画》等。
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积累语言信息,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为了能更好的获取信息,只有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才能促进自我更好的发展。反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
参考文献:
[1]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3]《小学语文教师》
[4]《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