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青少年心理特征来优化中学音乐课堂
2018-08-22丘文侠
丘文侠
摘要:中学音乐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大部分学生习惯性地以为音乐课就是娱乐课,一些学生会直接要求老师放音乐听,看电影,不要讲课。对于学霸孩子,音乐课就像是自习课,这种现象一直存在至今。中学教育存在很大的弊端是,教材中的内容有很多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兴学习趣和心理上的共鸣。中学音乐教材应该捉住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及持续影响力。音乐课堂出现教学难,管理难,也很难得到后续反馈,往往一下课,这些音乐学生是不会再听第二遍了。音乐教学必须有后续的反馈,让学生爱上音乐,课后还会继续听,继续了解,这才有意义,而不是只是上课听一下,以后就不会再听再欣赏。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音乐心理学;流行音乐文化
一、中学音乐教育培养的现状
1.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年纪普遍在12岁到18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类脱离儿童时期向成人进发的一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黄金时期,青年男女开始出现第二性征,开始萌发性意识,以及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男女由于生理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对前途比较迷茫,情绪波动较大且不稳定,多数伴随着逆反心态,并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意识,脱离儿童对大人完全的依赖性。不同于小学生的天真活波简单的情绪,此时青少年的情绪变得更为复杂。
2.中学音乐教育的培养现状
中国应试教育遵循有用论,而那些与升学无关得音乐美术体育,受到了冷落。这也导致了许多小孩子从小失去了正确的美育教学。例如大部分学生习惯性地以为音乐课就是娱乐课,一些学生会直接要求老师放音乐听,看電影,不要讲课。对于学霸孩子,音乐课就像是自习课,这种现象一直存在至今。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很多没有专业音乐老师,或者是语文,政治,地理等科目的老师兼上音乐课,因此很多青少年没有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学,把音乐和美学纳入了中考的范围,音乐等艺术教学开始受到重视。现今,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音乐教材的选材,没有很好地结合青少年心理特征。
二、中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青少年没有与课堂音乐形成良好的共鸣
现今中学教育存在很大的弊端是,教材中的内容有些难以引起学生的兴学习趣和心理上的共鸣。中学音乐教材应该捉住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及持续影响力。传统音乐教材多数以高雅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为主,其中以古典音乐为首,但是很多没有音乐基础的孩子,让他们学习古典音乐十分困难,再加上青春期叛逆得个性,这些音乐的审美水平往往高于学生。音乐课堂出现教学难,管理难,难引起学生兴趣,难得到后续反馈的问题。讲个小故事,某学生在电视的音乐频道听见演唱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歌唱家,第一反应是这个音乐真难听,立马换电视台从而转到演唱流行音乐的电视台。我曾经询问过其他同学,你们觉得民歌好听吗,大部分同学的第一反应是很难听,无法欣赏。
问题出在这里,为什么无法欣赏,恰恰是这种主旋律的红歌,古典主义音乐和民族音乐占据了整个中学音乐教育系统。而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却被拒之门外。为什么青少年学生喜欢流行音乐,流行音乐能风靡整个中学校园,这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很大关系,上文提到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叛逆,好动,情绪波动大,以及第二性征产生所萌发的情感。因此流行音乐的特点正好与青少年的心理情绪特点产生了同构。这就给青少年带来了美的享受,快乐的享受。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中学生的手机播放器里面的音乐绝大部分都是流行音乐,而不是老师课堂上教的民歌,古典音乐等。
我曾经在中学当实习音乐老师,第一次上课,我选了教材上的《四季歌》作为讲课示范。学生一开始很活跃,但是听完音乐,我开始讲音乐知识的时候有点后劲不足,反响平平,学生也不是和积极主动。我分析了一下此次课堂效果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原因,首先:音乐基础没打牢,很多音乐课都是欣赏和教唱为主,没有过多涉及音乐理论。其二:歌曲比较难调动学生情绪,没有很好地引起学生兴趣。其三:是我自身的问题,当时的我是新手老师,教学经验不足。 后来,我在课堂的结尾加入了一些现代音乐赏析,例如一些流行歌曲,影视音乐。这些音乐所表现出来的亲情友情,关于梦想,拼搏的励志歌曲,居然让学生更感兴趣。我觉得音乐教学要有后续的反馈,让学生爱上音乐,课后还会继续听,继续了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才更有意义,而不是只是上课听一下,以后就不会再听再欣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觉得中学音乐教育必须引进新鲜血液。
三、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教学与建议
1.音乐教学内容应与青少年心理特点相吻合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加入学生喜爱的,通俗易懂的音乐文化。传统音乐文化应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所以中学音乐教育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第一,传承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古典音乐,传统民族民间音乐,高雅音乐为主)第二,正确引导学生对现代音乐的认识。我认为要适当地加入流行音乐文化的教育,而不是回避和打压流行音乐。
我们应该结合青少年心理特征选择音乐教材。我们可以加入一些青春励志的歌曲,因为青少年此时的心理还没成熟,对未来可能面对的种种挑战,自信心不足,或者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思想容易偏激,一些励志歌曲能很好地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也会激发他们学习音乐地兴趣。例如,当年在青少年中很受欢迎的一首歌《隐形的翅膀》,火遍大江南北得歌曲是一首通俗歌。音乐课堂应该加入一些通俗易懂大家喜爱的音乐,以此为例插入音乐专业知识学生会更能接受,逐步提高学生得审美层次。此外,也要注意把握好对于优秀传统音乐,古典音乐的继承,这是音乐课堂的基础。把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进行创编,做到正真地文化创新与继承。当学生有一定基础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改编,对自己喜欢的一首流行歌,进行歌词的创编,可以自己写词,或者讲音乐同其他学科相结合,为古诗词编曲,朗诵古诗词改为说唱,把数学公式英语单词等创编在曲中第。
纵观现有的音乐教材,内容都比较单一,以传统音乐,古典音乐为主体,现代音乐文化的介绍少之又少。当今社会流行音乐文化发展迅速,精华与糟粕并存。这时候我们应该适当地引入流行音乐教学,毕竟流行音乐比较贴合青少年的心理状态,这时候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正视流行文化,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不是回避,这样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音乐观。这样才是适合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中学音乐教学。中学音乐教学必须符合青少年的审美情趣,这样的音乐课堂才能收到良好的社会反馈,让学生在课下也回味无穷流连忘返。而不是像学其他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那样强制性地学习,这样音乐就失去了原本的属性。它应该是为中小学生,在紧张的学生生活之余缓解压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形成良好健全人格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炤著《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2 页码118-129
[2]王北海、朱永北著《新编音乐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页码1-127
[3]曹理、缪裴言等《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9 页码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