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业盛宴:最后一堂课

2018-08-22叶馨

东方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一堂课毕业毕业生

《最后一堂课》是广东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医学院的品牌毕业活动,活动已经连续举办四年,得到师生一致肯定。最后一堂课毕业教育纪念活动由学院党政领导牵头,以“最后一堂课”为主题,由毕业年级学生团队组织策划,以各自年级的特色与创意丰富毕业季活动的内涵。课堂邀请同学们喜爱的老师作为主讲嘉宾,没有生硬的主持客串,每年采取新颖的形式演绎真实的课堂,老师用真诚朴实的语言寄语毕业生的人生新征途。每位毕业生都会上台接受老师亲手的赠笔,每个笔盒上都印有专业精神的寄语作为留念。《最后一堂课》有别于毕业典礼的庄严肃穆,更多了一份真情与贴心的人文关怀。

《最后一堂课》毕业教育纪念活动呈现给学生们的是一场精神的毕业盛宴,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职业的使命感,母校的归属感,将感恩与职业发展教育贯穿始终,创新了毕业聚会的内涵。

一、活动背景

(一)毕业前的空窗期

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学制5年,大四第二学期下点为期一年的实习,大五第二学期返校学习。学生经过一年的实习,回校后宿舍重新调整安排,学生情感有所淡薄,凝聚力较差。其次,如同大多数高校一样,毕业前半年,学生的课程压力小,毕业生大部分去参加应聘、试工等,在校率低。一些已经落实工作或考研的学生,纪律松散,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二)小众聚会多,对学校活动积极性不高

毕业前夕是大学生们最珍惜兄弟姐妹情谊的时光,学生大部分喜欢和自己的好朋友出去以娱乐为主的聚会,对于老油条的毕业生,很难对学校集体活动感兴趣。而且在校率低,也会造成毕业活动开展的困难。

(三)学生足不出户的线上生活方式

90后的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已经与以往大不相同,互联网新媒体的发达,使得大部分学生足不出户就可获得大部分的需求,微信群已经取代了以前的集体生活,学生的生活方式过“宅”。

(四)学生对就业环境的感知

从去年开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全面实施,对医学生就业情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医学生对就业产生了“恐惧”,甚至灰心。而且,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一些媒体对医疗人员的过分指责,让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感到迷茫和失望。

二、实施过程

(一)学院重视,教生全员参与,打造“独家记忆”

《最后一堂课》是由学院学工团队组织策划,得到学院领导的支持和重视,鼓励教研室的全体老师参与到毕业生的最后课堂。活动前期准备收集了学生们对老师们的“上课回忆录”,确定上课的老师名单,并把同学们对他的印象交给老师备课。这份“独家记忆”就是在最后一堂课上师生最深的联结,如同家长亲切叮咛自己即将远航的孩子。

(二)真情套路,毕业生是主角,渗透“人文关怀”

“这次深深地被学校套路了,但是我上过最难忘的一堂课!”

《最后一堂课》的时间挑选在学生毕业考试的第二天,保证学生最高的出席率。活动要求同学们全部正装出席,整齐划一的服装让整个课堂变得正式而庄重。

这个课堂的主角不再是老师,而是在场的每一位毕业生。课堂设计了赠笔环节,每位毕业生都会上台接受老师亲手的赠笔,每个笔盒上都印有专业精神的寄语作为留念。活动前,严格设计走位流程,即使400多位学生上台都有条不紊,期间一直播放同学们的纪念相册,使得赠笔环节不显得单调,而是渗透着学院的人文关怀。

(三)真实课堂,创新过渡形式,演绎“师生情深”

《最后一堂课》有5位老师作为主讲嘉宾,串场没有生硬的主持,而是以四位不同角色的学生在课间的聊天,贯穿连接整个课堂,自然惬意,温馨满满。由一开始同学间在议论毕业季的点滴,到讨论老师的上课内容,其中勾起同学们对大学课堂趣事的回忆,逐渐升华毕业离别的情感,以及对未来职业的展望。感情由浅至深,逐步深入主题,最后升华师长送别学生的感情,引起全场师生的共鸣。活动的细节是上下课铃声,是恰到好处的计时器,严格控制了老师的演讲时间,避免“拖堂”。

每年的最后一堂课流程都会很灵活,有一次是通过朗诵毕业生写的《给广东医的七封情书》进行串场,烘托出毕业学子对学校留恋的惜别情怀,很多学生,都在台下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达到极佳的现场效果。

(四)文化聚餐,结合专业思想,品尝“精神盛宴”

如果说毕业的离别必须要有美酒佳肴的酒会,那么最后一堂课带来的更是一场精神的盛宴。老师们巧妙地在这个课堂中给予学生在未来职业和人生道路的启航灯。他们用自己的工作经历,人生经验,行大于言地给学生做了最好的榜样。笔盒上的专业箴言是鼓励着学生在专业道路的探索。课堂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吴汪书记带领学生宣读希波克拉底誓言。鞭策学生谨遵誓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三、活动成效

(一)师生肯定,提高学院凝聚力。

《最后一堂课》的成功举办,受到了全院师生的热烈欢迎,现场的师生对活动表示了一致的肯定。活动结束后的当天晚上,2016届的毕业生们几乎全部都在朋友圈里发布了这个活动的信息,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活动的通讯稿在学校新闻网挂出后,点击量已接近3000。同期推出的毕业纪念片《第1729天,我们分手了》在学校广东医团委公众号推送,阅读量超过13000次。最让人感动的是,学生当天晚上自发组建了年级微信群,超过8成学生加入到群里,学生凝聚力迅速增强。在毕业的尾巴上,学生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活动对老师们也起了积极的鼓励作用。很多老师纷纷表示,热爱这个课堂,很希望也能站在这个有意义的讲台上,给予毕业生们临别的祝福。大学的课堂,老师与学生的联系比较少,而这样的活动,搭起了教师与学生“心”的桥梁。

(二)成本低,可复制,易操作,能推广

活动的主要开支是钢笔的购买,钢笔的价格有4-20块可选择的空间,成本低,活动价值巨大。活动流程简单,便于操作。课堂的形式具有舞台性,易于创新,推广性强。

(三)坚定学生专业思想,安抚毕业前焦虑心理

“当你拿到毕业证书之时,你、我之间的师生情谊,就会升华出一层更亲密的关系,那就是一起与病魔搏斗的战友关系!”这是最后一堂课上徐晓红主任对同学们说的一句话。专业教师更是以学长,同事的身份给予学生亲身经历的分享,在他们对未知的前程暗淡无光的焦灼不安时,给予了最温暖的光亮。坚定学生的专业思想,极大安抚了学生在就业前的焦虑。

(四)“四两拨千斤”,实施全程教育的契机

学院一直主张对学生的全程教育理念。毕业生即将完成在校生与校友身份的转变,毕业生教育在全程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最后一堂课很好地梳理了毕业生对母校的情感,扩大了学生对学校的包容度,从而给师弟师妹传递了对学校的正面感知。同时,作为毕业生转化为校友后,升华了对母校的感情,保持与学校良好的联结,也完成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四、改进计划

1、增加最受欢迎老师评选环节。可通过投票的方式,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评选出若干老师作为最后一堂课的主讲嘉宾。使得主讲嘉宾更具公信力。

2、加强前期宣传,鼓励在校生参与。由于毕业活动期间适逢在校生考试,需要提前招募在校生志愿者参与活动的工作,增加活动的影响力。

3、会场布置再添新意。会场可以根据应届毕业生的特点作相应的会场布置,温馨同时能勾起学生们更多的回忆。可以甚至特别的留影区,给予学生和喜欢的老师一起留影。

作者简介:叶馨(1984.07),女 汉族 广东湛江 广东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硕士,讲师,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一堂课毕业毕业生
申庆玉:处处留心,让每一堂课都精彩无限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毕业季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怎样写好“一堂课”?
毕业歌
最后一堂课
如果我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