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马来西亚之马六甲

2018-08-22吴瀛

三月三 2018年1期
关键词:马六甲华人马来西亚

吴瀛

我来新加坡求学前后加起来已经有一年多,借着地理上临近的方便,第二次造访马来西亚才终于踏上地理书上的马六甲海峡。

1650年,荷兰人在马六甲建了红屋(Stadthuys),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古老的荷式建筑。我一开始以为红屋就是那个红色的教堂,原来不是。在教堂旁边的钟楼才是真正的红屋。红屋旁有个口子,沿着几十级台阶上去,花10令吉(1令吉约为1.5元人民币)就能进去参观博物馆。这个博物馆里陈列了马六甲的历史。从15世纪马来半岛开始有书面记载当地的历史看来,马来西亚深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由苏丹王世袭统治,马六甲作为一个地区甚至有一个苏丹王的王宫;15世纪,中马开始进行文化交往;17世纪,荷、英、日的侵略打开了西方列强通往马来半岛的大门;20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4年中马建交。马六甲在历史上从来就不曾沉寂。就如世界历史上许多港口城市一样,战争、宗教、贸易在马六甲登陆,打开了马来西亚当时相对封闭的热带半岛,外来文化源源不断地输入。1420年,郑和下西洋经过马六甲(但郑和并非第一个来到马六甲的中国人),让马六甲人了解到位处亚洲北方大陆这个强大的国家。从此中马贸易持续发展,但是由于戰争和朝代更替的影响,贸易往来起起落落。中国商人用丝绸、瓷器换取马来西亚的香料和锡器。在明清时期下南洋的大潮中,来自闽粤海三省的中国人到马来西亚建起了家园,和当地的马来妇女通婚,并繁衍后代。华人和当地人结合生的混血土生华人,男的叫“峇峇”,女的叫“娘惹”。2008年有一部新加坡电视剧叫《小娘惹》,描述的就是在新加坡土生华人家庭的恩怨情仇。土生华人有着自己特殊的服饰和生活习惯。但在节日习俗、饮食生活上保存了中国东南沿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从其婚嫁习俗上看,女性出嫁亦是张灯结彩、红妆喜庆、八抬大轿、前拥后扶。当着宾客满堂拜天地,拜父母。

我的住处在新城和旧城交界的购物中心旁边。沿着住处走在中国广式骑楼的街边,从住地到主要景点,沿街是粤式骑楼,写满了古旧。路下面就是排水沟,因为排水体系太老旧,水沟的气味不好闻。街边的华人店铺传来小哥费玉清的音乐,还有不知名的台湾女歌手。那旋律和伴奏,一听就是上个世纪的。时光仿佛穿梭到我还是孩童的时候家对面的商店天天放张学友的歌。沿着街走10分钟,映入眼帘的颜色从灰色变成黄色,最后变成奠定马六甲城市颜色的大红色。再行200米,过三个路口,马六甲的城市标志映入眼帘。

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马六甲古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标志性城市牌坊上,可以看到由阿拉伯语、马来语、英语写的“欢迎”。漫步在旧城里,所有红色的砖瓦土地都是它的遗址。马六甲是红色的。老城的地砖、墙面都是用海边的红土石建造而成。红土石是一种掺杂了一半花岗岩、一半红土的岩石,所以在外观上赤红赤红的。马六甲人民运用智慧,就地取材,这种红土石既坚固又有地方特色。但马六甲地处热带,长期受到雨水冲刷和海风风化,有的教堂的城门已经摇摇欲坠,于是增加了红色的拱梁加固。现在马六甲这些旅游开放的教堂已经完全成为了景点,让我想起中国哈尔滨的索菲亚大教堂。现在这些教堂里已无牧师,残垣断壁里保存着过往的历史,刻满了拉丁文,叙述着当时西方列强左手拿着圣经右手挥舞刀枪的侵略史。那些墓碑已经在海风的雕刻下模糊斑驳。目之所及,已经看不到极其厚重的基督教史对社会人文留下的印记。

坐在钟楼广场旁,有卖西瓜的摊贩,在西瓜上开一个口,然后用搅拌机在里面把西瓜肉打碎,插根管子喝里面的汁水,然后用勺子挖里面的西瓜肉吃,别有风情。这吃西瓜的地方就在城中心鸡场街正对面,隔着一条马六甲河,可以看到鸡场街的三叔公。三叔公这个卖特产的店铺刚好在大桥尽头,连接了四条大路,位置相当好,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导购说着流利的华语,邀请我们品尝白咖啡、陈年老桔、酸柑水和其他甜点。其中我最喜欢淡汶饼,这是一种当地的绿豆饼,美味的秘密应该是里面夹了炸过的葱碎,一口下去清香扑鼻。最后我带了一些回去给朋友。里面有个钱中园冰室,售卖当地的榴莲晶露(Cendol),我特意问了收银小哥,晶露的发音像“Chandle”(珍逗)。我兴致勃勃地打开盖子,上面覆盖了满满的冰碴,下面有一层薄薄的榴莲肉和糖浆,还有绿色的“碌碌”、红豆、黑色的龟苓膏和白色的椰肉。当地的特色饮食是马六甲的娘惹风味和海南鸡饭。海南鸡饭排队排到了街对面,甚是夸张。那一个个饭团是打碎的饭粒被揉成了鸡蛋大小,一口一个,但是口感和完整的米粒相比,失去了米的韧性。也许我的形容不当,仿佛就是在咀嚼别人嚼过的食物。

但这些吃的不是味道,而是情怀。我们中国随便一种样式的甜品、一道菜在质量和口味上都可以超过这个略显粗糙的晶露和鸡饭,但在马来西亚华人圈里,吃晶露就像在香港喝鸳鸯奶茶、在哈尔滨吃哈肉联的红肠、在内蒙古吃红宝石雪糕一样。马六甲的步行街和南宁市的中山J路很像,也有鸡翅包饭,也有臭豆腐卖。此时我仿佛回到家乡。在旅游区最近的商场,三楼以上的店都没有营业。当地人极少会去这些地方消费,只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游览完马六甲地方的风光之后,才会到此消费。

路上我和马六甲的司机交谈。司机师傅晒了一身巧克力色,从面容上还是可以看出是华人的眉宇五官。司机操着带有“马来味”的华语跟我交谈。司机说他家有三个孩子,有一个孩子马上要去马来西亚最高学府“马来亚大学”读书了。司机还说,马来西亚华人比较辛苦,华人的孩子要获得好的教育,必须要比当地的马来人努力一倍。我问他为什么呢?司机说因为华人的孩子从踏进学校的校门,就要学三种语言:英语、华语、马来语。考大学的时候一定要考马来语和英语,所以马来华人的孩子学习都异常勤奋。我开玩笑说,我也会讲三种语言:普通话、英语还有粤语。司机听后发出爽朗的笑声。其实当地的马来华人都会多种语言,光是中文方言,他们至少都会粤语、潮州话和闽南话。然后我问司机,马来西亚的东西比新加坡便宜得多,会不会在这边生活压力小一些?司机又笑了,然后摇了摇头:“不便宜啦。以前油价便宜一些,现在不稳定啦,涨了有50‘八仙(百分之五十)那么多。中国发展比较好啦。”我说是的。司机又笑了,说:“唉呀,中国的客人有钱啊,而且都去过好多地方的样子。”司机问我是不是从中国来的,我说是的。他说他没去过中国,但是看电视觉得中国变了好多。我说是的,特别现代化,现在出门消费都不带钱,刷手机。司机听了很惊讶,因为连隔壁以现代化和发达著称的新加坡都还没有普及电子支付。我想,对于马来华人来说,经济发展程度如何最直观的比较就是和新加坡比吧。

回新加坡的时候,我体验了新马交通高峰,不到200公里的路程,花了6个多小时才回到新加坡。

猜你喜欢

马六甲华人马来西亚
何为“华人”?
五彩斑斓马六甲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2018国际郑和大会“江苏文化周”在马六甲成功举办
油画《马六甲古树》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马六甲山羊
新马来西亚十大必买
闺蜜之旅 游走马来西亚
感受马来西亚的高效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