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仫佬山乡盛世情

2018-08-22包玉堂

三月三 2018年1期
关键词:师公罗城仫佬族

包玉堂

前不久,我受中共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邀请,回乡参加第三届仫佬族依饭文化旅游节。面对家乡秀丽的山水和乡亲们喜气洋洋的笑脸,我感慨良多,夜不能寐,灯下执笔,即兴一首如下:

改革开放四十春,

家乡面貌日日新;

两江一湖添美景,

四乡七镇百业兴。

东门四把更好耍,

黄金龙岸逾扬名;

而今跨入新时代,

故园又展新画屏。

仫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九万大山南麓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自称“伶”和“谨”,古籍中称“木娄”和“木娄苗”,是古骆越人的一个分支。依饭节是仫佬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又称“喜乐愿”“依饭公爷”,意为“向祖先还愿”,带有强烈的感恩和祈神保佑五谷丰登、人丁興旺的色彩。依饭节是仫佬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每逢辰、丑、未年的冬至前后举行,持续3~5天。仫佬族以血缘聚居,同姓同宗的分支谓之“冬”。过依饭节时,一般以“冬”为单位轮流备办,供品有猪、羊、鸡、鸭、鱼、米、酒等。

节日当天,人们宰猪杀鸡,包三角粽,蒸糯米饭,用红薯、芋头制成许多牛、羊模型,用红线扎起一束束谷穗,并备荤素食品各12种,陈列于祭坛上祭祀“依饭公爷”;法师二人,一人念经“请神”,一人扮“神灵”,头戴面具,身穿法衣,边舞边唱,一直请完36位“神”,然后把牛、羊模型和谷穗分给各家各户带回家中置于祖宗香火案上。

节日期间,村村寨寨各家各户,宾客盈门,几十里外的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热闹非凡。据有关资料记载,仫佬族依饭节传承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关于依饭节的由来,仫佬族民间历来有三个传说:

第一个传说,仫佬族始祖因被官府抓去坐牢,在牢中得到守监梁、吴二人同情而趁深夜放出。当晚四处一片漆黑,又有官兵在后追赶,危难关头,忽见一白衣姑娘送一匹白马前来相救,仫佬族始祖骑上白马腾空而去脱离了险境。后人不忘梁、吴二人和白马姑娘对先祖的救命之恩,遂定先祖遇难呈祥之日为“依饭节”。

第二个传说,宋代天禧年间仫佬山乡遭外敌入侵,梁、吴二位头人带领乡民鏖战抗击,不幸英勇牺牲。宋徽宗于嘉熙四年追封梁、吴二人为官,建龛堂,并定每逢农历亥、卯、未年祭祀纪念,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第三个传说,古时有罗义、罗英兄妹俩智勇双全,射狮驯牛,又带领乡亲们垦荒种地,使仫佬族人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为了纪念他们的功德,村村寨寨各姓乡亲分别聚会,敲锣打鼓、唱歌跳舞,表示怀念与敬仰。久而久之,演变为向祖先还愿的节日。

传统依饭节庆祝活动的主要仪式与内容如下。

启坛:又称“闹坛”“安坛”“发坛起首”“请功曹”,即在坛桌上摆3个竹筒,各装3炷香,置三牲,由4个法师敲锣开场,其中一个法师朝拜四方,恭请功曹。

请圣:供奉茶叶、柑桔、甘蔗、芝麻、黄豆等十二素“清筵”。由一个法师逐一念唱36位神名,另一个法师身穿法衣、头戴面具,依次作舞,敬请各位神灵降临祭坛。

点牲:即供祭神灵时各家凑齐36只鸡鸭,由师公宰杀一只,并悬空书写“超生度命”四字,然后于天井杀猪、宰鸡、杀鸭。

劝圣:请神灵享受供品。供品为猪肉、猪头、猪尾、猪内脏及鸡、鸭、牛、羊肉等12道荤菜,称“浊筵”。

唱神:分别颂唱36位神灵身世、业绩。由一戴引光面具的师公边唱边跳。唱到某神,即由头戴某神面具的师公上场表演。演、唱形式根据各位尊神的身世和业绩特点而定。他们行罡走步中的翻爬滚打和对阵厮杀的表演都很精彩有趣。四面观看的人们以“嗬啊”衬音帮腔助威,气氛热烈。

合兵:由一个师公咬破一只红公鸡鸡冠,将鸡血滴于红薯、芋头做成的“牛”、“羊”、“猪”、谷穗上及酒碗里。参加祭祀者每人喝鸡血酒一口,据说可受神灵保护。众人则将施了“法术”的红薯、芋头做成的“牛”“羊”“猪”及谷穗带回家中供于祖宗神龛上,保佑人丁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送圣:即送梁九。师公送走36位神灵后,对梁九另有特殊的送别仪式。传说梁九是古代维护仫佬族利益的清官,深受民众爱戴。届时,一个师公戴面具扮梁九,扛一缚带一只公鸡的竹竿,手持酒壶并提一吹胀的猪尿泡边走边唱或与乡民对答。内容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生产、生活知识,答不对者,梁九则以猪尿泡击其头,念道:“公的尿泡敲你头!”引得哄堂大笑,情趣盎然。之后,梁九与祭祀会首互敬四杯米酒,迅疾推倒坐椅,燃放鞭炮,踩破猪尿泡,表示所有灾瘴瘟疫全随踩破的猪尿泡被赶走了。整个仪式宣告结束。

依饭节是仫佬族信仰和习俗长期积淀的结晶,它体现了仫佬族文化的精髓,是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饭节成为仫佬族人民庆丰收和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节日,节日的祭神仪式已逐渐简化,摒弃封建宗法性的糟粕,增加了演新戏、唱新歌、进行体育比赛和经贸活动,赋予了依饭节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仫佬族人民感恩党和政府关怀、感恩先祖、庆祝丰年、祈祷平安、追求民族团结进步与发展的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仫佬族依饭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仫佬山乡人民这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于2009年11月28日和2013年11月22日成功举办了第一、第二届“中国·罗城仫佬族依饭文化旅游节”,仫佬山乡各族人民捧着丰收果实,跳着丰收舞,唱着感恩歌,把感恩依饭风情展示给世人,“喜乐愿”的歌声传遍四方。

而今年的罗城第三届仫佬依饭文化旅游节与扶贫产业招商活动,是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不久,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下,昂首高歌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迈进的时候举办的,具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特别重大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罗城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从东南部的东门、四把、黄金、龙岸、小长安到西北部天河、怀群、乔善、宝坛、纳翁、兼爱等四乡七镇,大大小小千百个村寨,除了个别土墙青瓦的老房作为古民居保护起来供后人缅怀参观和考察研究外,几乎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多层钢筋水泥结构的新式楼房;平坦的水泥公路直达村口;小轿车、面包车、电动车、拖拉机,村头村尾随处可见;彩电、煤气灶、电磁炉、饮水机,几乎家家都有,过去烧柴烧煤及肩挑背扛的现象如今已经很少见到了;山坡上,田野中,新建的果园、桑田、蔬菜大棚也越来越多,有的地方还办起了农家乐接待外地游客。因此,我在开头的那首小诗中,把自古以来民间流传的口头禅“好玩好耍东门四把”写成“东门四把更好耍”,而另一句民间口头禅“要吃好饭,黄金龙岸”,是因为黄金、龙岸是罗城的主要产粮区。如今罗城已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黄金、龙岸这两个主要产粮区已开始向绿色田园综合体转型,要向社会提供绿色环保的优质大米f据说龙岸镇今年已向社会提供了数百吨的富硒大米,很受群众欢迎)。所以诗中有“黄金龙岸逾扬名”之句。

罗城位于河池市东部,是全国唯一的一个仫佬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5年底经精准识别,全县有贫困人口8.32万,贫困发生率25.24%。2017年11月6-8日,中共罗城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围绕脱贫攻坚,科学谋划,精心组织举办了第三届仫佬族依饭文化旅游节暨扶贫产业招商活动,节日活动成为了招商引资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平台。活动期间,罗城县与上海、广东和南宁等地10家企业签约10个扶贫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达177亿元。

在节日活动中通过仫佬族歌舞表演、巡游、农产品巡展、美食及书法大赛等系列特色活动,原生态地展现仫佬族深厚的民族文化、包容的民族性格、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区内外游客、商家参观游览,投资开发,合作发展。

此次活动,还专场举办农产品巡回展。贫困村“第一书记”充当“代言人”积极推荐本村“代表作品”,组织本村各合作社展示本社“特色产品”,各帮扶干部组织动员贫困户展示自己的“农土产品”。活动共设置262个展位,有95个合作社、67个贫困村、100户贫困户参加,既展示了各自的农特土产品,拓宽销路,也坚定了脱贫发展的信心,激发了全县发展扶贫产业的活力。

这就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党政领导带领全县38万各族人民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之后,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迈进的新画卷!我相信,到2020年,当第四届仫佬族依饭文化旅游节到来的时候,仫佬山乡实现全面脱贫、建成文明富裕的小康社会的美好梦想必定如期实现,38万各族人民向党中央描绘的两个一百年宏伟蓝图奋进的新篇章、新画卷,必将在九万大山南麓2658平方公里的仫佬山乡土地上,在祖国南疆美丽的蓝天下不断地展开、绽开……

嗬,这就是我的家乡,这就是我的民族,这就是我们古老而新颖的民族节日依饭节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的新的迷人光彩!

猜你喜欢

师公罗城仫佬族
广西仫佬族古歌活态传承研究*
仫佬族师公调音乐的现状及传承
仫佬族刺绣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基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仫佬族特色村寨保护研究——以罗城大勒峒村为例
非遗语境下南宁平话师公戏传承问题考辨
广西仫佬族传统蔬菜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
壮族非遗“武鸣师公舞”的活态传承调研
中国惟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庆祝成立30周年
广西仫佬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发展及影响因素*